“你们家的工人,一个月的月银是多少?”
“长工是二两银子一月,短工按天算,一天三十文,如今我们家固定的长工有三十五个,农忙的时候,加上短工,得有一百多号人一起帮忙……”
乐乐相信皇帝的脑袋,并不为皇帝算上总数,只是把自己家里的主要开销告诉皇帝,她相信,他心中会有数的,
“除此之外,我们家四十几条狗,要是以白米饭为主,每天光是大米都得吃上将近一百斤,更不要说它们还喜欢吃r_ou_,一个月下来,光是它们的吃食都要花费不少。”
“这样看来,你倒是确实挺缺钱的。”
皇帝认真的看着乐乐。
“我的实验室,花费也不小,我一直在研究,想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产量,降低成本。”
乐乐跟皇帝叫穷,
“虽然我们现在看起来好似家大业大的,但架不住开销大啊。”
“如此说来,朕赏你别的,倒不如赏你黄金白银来得实在一些了。”
“正是这么个理儿,多谢皇上恩赐。”
乐乐顺着杆子往上爬。
“哈哈,真是个伶俐又有趣的丫头啊……”
皇帝身在皇家,从小生活在各种y-in谋阳谋里,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能打算自己的兄弟当上皇帝,那智商自然是很高的,乐乐半真半假的对着皇帝哭穷,却又不怎么隐藏自己的目的,让别人一看就知道她想做什么,但或者是因为她的风清云淡,明明是在耍小心计,却并不让人觉得讨厌。
因为皇帝对乐乐另眼相看,所以护国公等人,太子,世子等人,都对乐乐另眼相看起来。
而被乐乐怼了一下的工部尚书,看到自家主子都这态度了,哪里还敢对乐乐不满。
而以护国夫人,皇后为首的几个女的,因为乐乐之前一番女子有用论,看她的眼神,也跟着变了。
便是她们,也不敢说如此胆大妄为的话,可乐乐说了,而且,还说得人无话可说。
哪怕她们女子什么都不会做,只要能生孩子,她们便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这话说的——真好!
看着别人都用欣赏的眼神看着乐乐,左郁坐在乐乐的身边,腰挺得笔直,比自己被表扬了还要开心。
接下来几天,皇帝一群人也没什么事儿,就在村子里转悠,体恤民情。
要说到宽厚,乐乐不敢说自己是最宽厚仁慈的主子,但是在这社会里,她对待工人的方式,也可以用数一数二的来形容。
这周围,不管是福利还是别的,都没有比在她这里工作更好的了。
在她手下工作的工人以在她手下工作为荣,不在她手下工作的人,都想方设法的想要在她手下工作,可惜乐乐每次请人,都会优先录取左家村的村民。
有的村民可能手脚不是那么利索,但是如果他们人品不错,乐乐也不介意他们工作效率慢些,都会给他们提供工作的机会。
她的所做所为被村民们看在眼里,大家对于她和左郁自然是赞叹不已的。
尊重是双方的。
皇帝跟村民们打听她和左郁的情况,每个村民提到他们,都是赞美之词,听得多了,对于左郁和乐乐又有了新的认识。
毕竟,能让整个村子的村民都对他们竖大拇指,绝对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他们这一群人,衣着考究,言论不俗,一看就是来历不俗的人,虽然名号上是左郁的亲戚,但并非没有人想要投机取巧的。
比方说在皇帝等人来的第三天,姚芊芊和陶青书就带着孩子过来登门做客了。
来者是客,乐乐不好赶他们,便像平常一样的招待了他们。
说起来,这一两年,她跟姚芊芊之间的走动倒是多了,其实主要是姚芊芊单方面的跟她走动,而且姚芊芊是越发的尊重她了,在她面前说话还隐约的有讨好之意。
乐乐知道,她这个大姐是不利不起早的,总想在她这里占点儿小便宜。
她并非那种一毛不拨的人,在能力之内,让人占点儿小便宜并不会生气,关键是姚芊芊如今是越发的聪明了,似乎知道她的底线在哪里,所以总能占到小便宜又不惹她生气。
当然,姚芊芊还有一个特别的武器就是她的儿子——福儿。
第162章 闻风而动
小家伙特别入她的眼缘,第一次看到她心里就喜欢,如今一岁多,被姚芊芊养得跟个散财童子似的,实在是可爱。
乐乐对这么可爱的小家伙实在是没有抵抗之力,所以并不反对姚芊芊积极的和自己联络感情。
虽然姚芊芊和陶青书并不知晓皇帝一群人的来历,但是就凭着他们从京城来的,也足以让聪明的两人闻风而动。
在上一次的省试中,陶青书不幸落榜,一度非常的低迷,不过如今,他已经从落榜的y-in影中走出来,正在积极备战下一次的省试。
乐乐对这个大姐夫,是属于不喜也不厌的人,但是看到他这样努力的读书,也让她想到了在前世为了高考备战的日子。
都是努力想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可怜人。
因此,在他们不请自来之后,乐乐向家里贵客介绍他们的时候,特意的向皇帝提了一句,
“我大姐夫是秀才,他如今正在认真的读书,想要在下一次的省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你还是秀才?”
听到乐乐这样说,皇帝有兴趣的看着陶青书。
“是的。”
若是平常,跟别的百姓说话,可能陶青书会自觉高人一等,但是,乐乐家里这些贵客个个看起来不凡,他敏锐的察觉到这些人的非同一般,因此态度十分的谦虚。
他的谦虚取悦了皇帝,便当场问了他一些问题。
哪怕皇帝只是随便的问问,可是,常年上位者的气势,不是那么容易变的。
听到皇帝提的问题,陶青书越发肯定这些人非富即贵,回答得更加的认真。
或者是看在乐乐的面子上,皇帝愿意提点一下陶青书,天南海北的问了他一些问题,看起来没有关联,其实每一个问题都有其中的深意,等陶青书回答完毕之后,皇帝心里对于他,已经有了自己的评价。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但若是有人指导一下,也能有一番作为。
“你想走科举这条道?”
“是的。”
“这条道,可不好走,每次科举,全国参考的考生那么多,你想从中出人头地,以你现在的学识,还差了一点儿,但我欣赏你努力的样子,看在乐乐的份上,我给你一封推荐信,你拿着推荐信,去京城的翰林书院读书吧,你要知道,自我朝开科举以来,有大半的状元,都是出自翰林书院的学子,我不敢说你进了翰林书院一定会考取到功名,但起码,会离你的目标更近一些,你可愿意?”
“三爷此话当真?”
竟然能推荐他去梦寐以求的翰林书院,陶青书不可置信的看着皇帝。
因为皇帝排行第三,所以出门在外,以三爷自称。
“自是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