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深处有为家 作者:初吻江湖(四)【完结】(51)

2019-04-17  作者|标签:初吻江湖

  以至于莫灵山庄那一片,比哪儿都干净,那些人恨不得连片枯C_ào叶子都不留。

  “可以!”张升道:“不过我们也要准备会试,这教书的事情....。

  “请三五位大儒来就行,只要有举人功名的就可以。”吴有为道:“还要聘请两位秀才,教导幼儿三百千。”

  “这个可以!”张升道:“我认识两位老秀才,他们不是没有才华,就是家里........ 你看?"

  “没问题,家眷都能接过来住,我那里有给教师们预备的院落。”吴有为大气的道:“家眷可以在学院的食堂做个饭,也有一份工钱。”

  张升闻言大喜:“大善!"

  回头张升就真的联系了两位老秀才,一个姓张,一个姓李,这俩人都带着自己的老伴儿,张老秀才有个女儿已经外嫁,女婿是个开药房的大夫,祖传的医术,已经生了一儿一女,说好了将来为二老送终;李老秀才则是因为老伴儿不生育,家里也困难,当年考中之后,就一直没能再进一步,后来岁数大了就不想那么多了,干脆找地方教书育人跟老伴儿俩相依为命。

  也没个亲人,族中想给他过继个孩子他怕自己早死留下老伴儿被人怠慢,也不同意过继,就带着一点银钱跟老伴儿俩在京中谋生。

  万通也给吴有为找了两个秀才,跟张升找的人正好相反,这两个秀才都很年轻,不过家境不太好,在京中以给人代写书信谋生,只是京城居大不易,他们也只能勉强糊口科举是个费时费钱的活儿,他们也想找个安静的地方,能消消停停的看看书。

  吴有为这里正好,老秀才j.īng_力不济,小秀才可以当助教帮忙嘛!

  且这里才几个孩子?

  活计轻松月钱又高,还能有时间看书温习。

  巧的是,两个小秀才,也是一个姓李一个姓.....

  大儒吴有为暂时没找到,但是他的学院可以先开学,然后他就将吴家村和家里的几个小孩子都一股脑的送进了... 家村学院。

  成化四年的ch.un天,三月十五r.ì,吴家村学院正式开学了!

第252章 陶文书院

  “吴家村.... 学院?”看到这个名字,张升他们不仅嘴角直抽抽,这也太直白了吧?

  “不如改一下?”杨一清也觉得辣眼睛:“改个好听一点的名字啊!”

  “这个不是挺好的吗?”吴有为觉得很有吴家村特色,尤其是这名字,一听就是吴家村的学院。

  “你这要是族学我就不说什么了。”杨一清道:“可你这是学院,就得有个好名字,你看看人家翠微书院?岳山书院?白鹿洞书院...., 那名字多有寓意?也有来历,你这个很容易让,人觉得只有吴氏族人或者亲眷才能来,上学的好么?”

  “那要叫什么?”吴有为怂了,他是个起名废,当初给小明德起名字都够绞尽脑汁了。

  “你这里周围都是杏树,不如叫杏林书院“如何?”张升提议:“也有‘杏榜高中’的意思。

  “感觉像是个教大夫的地方....”吴有为不同意:“何况,我下一个书院就是专门教大夫的地方,那个叫杏林医学院还差不多。”

  “你这还要盖个医学院?”张升觉得吴有为真是够厉害的,一个学院不够,弄俩!

  “当然!”吴有为道:“人食五谷杂粮,岂能不生病?到时候一个好的大夫可是能救不少人命,一个庸医却祸害无穷!”

  本来古代的大夫就够少的了,再来两个庸医,还活不活了?

  其余的人也觉得这“吴家村书院”更像是族学,所以都要求吴有为改个名字。

  “既然这里是教导学习的地方....“吴有为想了想:“不如就叫陶文书院吧!

  陶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雏形在中国的史前期以及有史早期,汉字产生前,最像是文字的符号就是陶文。

  陶文已经出土的资料很多,但它不像甲骨文那样有成文的篇幅,只有单个的符号。

  记得后世有研究的,据说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商代晚期,现在已出土的陶文以半坡陶文为最早,大约自公元前 4800 至 4300 年之间。

  绝对是最早的文字!

  “跟制陶有关系?”陶器在这个时代也是有一席之地的,只不过,那不是普通的器具么?

  “不是,是因为在上古时期....”吴有为只好跟他们说了一下关于“陶文”的事情。

  听的几个人神之向往:“这个合适!太合适了!”

  甚至张升将书院名字的由来,写在了纸上,让吴有为找人打造一个石碑,立在书院大门口。

  有未来状元阁老的字,吴有为当然乐意了。

  于是,陶文书院正式被命名,还有请来的先生,也都到位了,吴有为现在有跟人合伙做买卖,自然更不缺钱了。

  不吝啬花钱的下场,就是陶文书院一开门就只有一点学生,却架子拉得很大。

  三月甲子,免湖广被灾秋粮。

  因为罗lun那里已经实行了双季稻,如今正在尝试三季稻,粮食增产了。

  不过因为增产了,许多达官显贵们开始重视南方的田产,以至于很多人都想去南方弄一两个粮庄。

  但是现在南方田地紧俏,达官显贵们也不想多花钱去买田地,于是开始申请,想让朝廷,或者说,是皇帝,赏赐他们的功勋田,可以是在南方,甚至是增长功勋田的数目那怎么可能?

  赏赐了功勋田就是各家的了,没了田地的老百姓怎么办?

  再说皇帝的田地手里头也没多少啊!

  于是在三月甲申的时候,宪宗皇帝下了令,诏中外势家毋得擅请田土。

  一口气全都给回绝了!

  这个档口,朝鲜来使想进献海青、白鹊。

  宪宗皇帝却拒绝了,只没要东西,也没赏赐朝鲜来使。

  “怎么拒绝了?”吴有为跟李东yá-ng他们在自家的海外楼中楼聚餐,他请客,吃的都是普通家常菜,就是味道不错。

  土豆炖排骨,番茄炒蛋,玉米面的饼子,在吴有为的记忆里,老人们都说当年穷的时候才吃这个粗粮,现在却被尚铭的人做成细面的,装在漂亮的瓷盘里端上来,甚至还命名为“黄金饼”!

  一个粗粮都卖出细粮的价格了。

  再加上土豆的确好吃,还有油炸地瓜片,蒸地瓜等等。

  听李东yá-ng和刘大夏、刘健他们说朝中之事。

  这几年李东yá-ng越发的有名了,他本就诗书双绝,如今更是成了侍讲学士。

  品等为从五品,该官职主要配置于内阁或翰林院,辖下有典簿,侍诏等。

  别看这官职低,但是侍讲学士是可以跟皇帝直接对话的,偶尔皇帝想要读书的时候,就会宣召侍讲学士,与自己说一说诗词歌赋,这一点上,李东yá-ng最合适。

  尤其是起C_ào诏书,这可是为皇帝代笔的光荣工作。

  要不怎么说,李东yá-ng这人是个才子呢,跟皇帝整r.ì的朝夕相对,每r.ì哄的皇帝开开心心的。

  而刘健进入翰林院后,闭门读书,谢绝同僚们无聊的j_iao游、会友等等活动,众人都背地里称他为木头。

  只有在座的几个人知道,他熟读经书,有经世济民之志。

  如今他已经升任了翰林修撰,前途肯定是有了。

  刘大夏熟知兵事,又有吴有为这个外挂时不时地给他出个小主意,所奏复的大多很合宪宗皇帝的心意,被现在的兵部尚书当作左右手。

  加上他人年轻,有冲劲儿,更是被很多人看好。

  只是这看好,就有意外放他几年,如果京察优等的话,回来就有更高的官位、更广阔的前程了。

  剩下的三个,张升和杨一清以及吴有为,都在擦拳磨掌,准备明年的会试。

  三个过了会试的人也都安慰他们。

  倒是吴有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考试嘛,怕什么?回去我就弄个跟贡院差不多的小格子房间,大家都在里头熟悉一下先!

  应试教育出来的人,最不怕的就是考试了。

  他这个主意,让张升跟杨一清也眼前一亮。

  “等着,我京中有个新的宅院,咱们在秋收过后就住进去吧!”吴有为道:“猫冬的时候读书最合适。”

  而且他还要带着侄子,张升要带着他儿子,五个人一起读书。

  更有乐趣了。

  聚会散后,便进了四月,丁已,录囚。

  二本该在四月便去世的陈文,陈安简,竟然还活蹦乱跳的在朝中当差,虽然已经六十有四了,依然硬朗得很,他乃是内阁首辅,两朝老臣,有他跟商辂联手镇着内阁,宪宗皇帝的r.ì子好过许多。

  皆因尚铭有好东西就往宫里送,宪宗皇帝还要依靠几位老练的阁臣辅佐,于是这东西也送了不少给阁臣们,首当其冲的便是这位陈文陈安简,陈阁老家每r.ì的菜都是皇爷的皇庄送来的,新鲜蔬菜和干菜都出自皇庄,以至于陈文越吃越觉得自己身体好了许多,还以为自己老当益壮,返老还童了呢,办起差事来更是勤勉了。

  吴有为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倒是他已经让万通照着贡院号房的样子,在他隔壁的宅子里建了一模一样的号房,里头全都模拟,甚至连恭桶都在里头放着。

  万通找了人建号房,吴有为就在家除孝了。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51/7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