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君(穿越 二)【完结】(53)

2019-05-13  作者|标签:

周禄被世子殿下弄懵了,这位究竟是怎么想的啊,看着像是在拉拢自己,却又和以往自己遇见的拉拢都不同。

这周禄也是个浑人,当下便捂着胸口跪在地上,若无其事地说:实在不好意思,老夫是个粗人,且大半辈子都生活在军营中间,拿那些贵族少爷的话说,就是兵家子出身,天生将种。向来有话直说,不懂得什么冒犯不冒犯的,也学不会都中士族卷着舌头弯弯道道说话。

楚昭又好气又好笑,瞥了老头子一眼,道:站起来吧!你说说看,我怎么就用不了廉颇、李广?

周禄这时候也不卖关子了,很直接地说道:我听说古时候将领出征的时候,国君亲自推着车轮把他送出城门,嘱咐说:都门之内我说了算,都门之外您说了算。一切军功赏罚由您在外自行决定,回来以后报备即可。当年,李广就是得到武帝如此的信任,方能便宜行事,赏罚分明,带着将士们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可是我们大楚的君王呢?

见楚昭面上十分平静,周禄觉得这个少年王者实在是高深莫测,干脆一股脑儿将胸中块垒吐出,若是得不到满意的答复,周禄就打算另投明主了。反正他手里有兵,尚可待价而沽。

打定主意,老头子一指自己右侧被韩起揍得很惨的壮汉,道:就拿我这位偏将来说吧,他是个勇敢又无私心的将领。他的部队作战勇猛,敢打敢拚。可是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朝廷却拿不出钱物,还得我们将领从自己的腰包里掏钱犒赏官兵。论罪处罚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朝廷里那群士族深文周纳,将士们有一点差错就抓住不放,重重处罚不说,还要大肆嘲讽。当今在位的时候已经是这般情景,我听说临淄王从小在世家里养大,若是您继位,我们这群寒门出身的将帅哪里还有站立之处呢?

楚昭仔细打量老头的表情,知道他这番话虽然说得不客气,其实心里已经有了动摇之意,否则也不必说出口。再加上楚昭扫了一眼那位默不吭声整理书册的青年。

每认识一个陌生人,系统就会录入楚昭此前收集到关于此人所有零散信息,哪怕是楚昭听过不曾在意的信息。还能查看此人对他的好感度,智慧值和武力值。保证楚昭这个社交障碍患者不会作出张冠李戴之类的蠢事,同时也让他能够根据好感度的升降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然而,这位青年在控制面板上居然连名字都没有,显然是从来没有和楚昭产生过任何交集之人,很有可能就是楚昭今日真正要寻访之人。

想到这里,楚昭便肃容道:我用人一贯唯才是举,而不论出身,不信老将军可以打听临淄王幕府中的幕僚。只要有一技之长,不论寒门还是士族,临淄王的幕府就永远对其敞开!说完,楚昭又往旁边看了一眼,谋士大人还在整理书册,半点反应没有,看来得加一剂猛药。

九品官人法是作为前朝魏国初建时的一项权宜之计提出的,后来由于运行顺畅,得到世家拥护而予保留。但是这项制度明显已经漏洞百出,难以为继,我认为是时候用科举制取代九品官人法。

那青年终于慢腾腾转过身来,问道:既然本朝太祖都没有魄力做到用科举取代九品官人法,殿下又将如何做呢?况且今上推行将进士都阉了的好法子,以后还有哪位真正有才学之人会去考科举?

见吸引了此人的注意,楚昭心中更加激动,面上却淡淡问道:你是谁?

青年转过头之后,楚昭才看清楚此人的脸,那是一张极为普通的面孔,唯独一双狭长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十分引人注目。

那人恭敬地行了一礼,道:在下陈参,翰林院侍读,现在负责律令编纂。这也是安靖帝心血来潮下的命令,让翰林院将这么些年的敕令和律令都整编成册,可不是一项小工程。

楚昭扫了一眼系统面板,发现此人果然用的假名,系统面板显示的真名叫做陆贽,随后,楚昭更加激动的发现此人智力高达95,几乎和谢晋不相上下,再点一下姓名,果然有头衔:毒士。

有点被吓到。

再扫了一眼其他数值,武力34,清廉70,野心50,私心60,心里还是想要收服此人。

但是楚昭也知道,今日若是给不出一个说法,这个寒门出身的谋士绝对不会为自己这个世家出身的亲王所用,于是他解释道:一项制度的演变浸润,是一个长时段的过程;而运用社会的运势潜移默化改变,往往比任何突发的改革更加有效。究竟如何去完善科举制度,还需要大家群策群力,并不急在一时。目前最紧迫的问题,还在犬戎。在座诸位都是我大楚一时俊彦,想必也知道朝廷如今内忧外患,内战在即,而犬戎一直虎视中原,是福是祸,也在各位的一念之间了。

陈参的目光闪了闪,蓦然低下了头,掩饰自己眼中的复杂神色。或许是他多虑了,但是面对世子之时,他总有种被看穿之感,好在他早就已经习惯在脑海中同时思考多个布局。

周禄这时候忽然出声大喝:世子殿下既然认为犬戎一定会趁我朝内乱之际南下,那么喻王叛乱,只会让朝廷无暇西顾,这又是谁的过错?

虽然喻王叛乱的消息还没有传到都城,但是在场的都是聪明人,已经或多或少看清楚了这一点。

楚昭并不被这样的威势吓倒,他淡淡说道:我记得周将军曾经给皇帝陛下上过一道奏章,指出犬戎使臣人数日益增加,必然包藏祸心,希望皇帝不要在今年将玄武营召回京中,而是应该积极备战。可见老大人应是早有准备。只是朝廷并不采纳,反而加以呵斥,这又是谁的过错?

周禄闻言苦笑:只可惜我的奏折却被皇帝陛下发回,还被李大人狠狠呵斥了一顿。理由是国库无钱,不可轻启战端。实际上,不过是因为李尚全父子每年都会收犬戎来使大笔欠款,不然何以坐视这一两千人的庞大队伍深入我大楚腹地?

第五十八章

楚昭眼中也、闪过一丝担忧。他绝对没有忘记东晋之后的五胡乱华,起因就在八王之乱。

尽管如今没有即将撕咬成团的八王,但是内有楚旭倒行逆施,大肆关押朝臣,推行荒唐的阉割律条,外有喻王叛乱在即。虽然楚昭尽己所能做了很多工作,想要消弭这场兵祸,但有庆正帝打下的良好基础,若是楚旭登高一呼,只怕多由寒门子弟组成中央军和玄武营依旧会听他话。

混战一起,皇族各率大楚精锐互相攻伐,中原地区的形式绝对不比东晋末年好到哪里去。

犹豫片刻,楚昭终于还是斟酌着开了口:周将军,我近日于阁中读书,在一本《西域列国志》中查到一些关于犬戎族的记载,知道了他们的某些习性犬戎族中男人,无论年老年少,皆以射猎禽兽为生,可以说全族都是天生的骑兵。若是天时好,这些犬戎人就放牧牲畜,逐水草迁徙,一旦到了天时不好的年月,牲畜大批冻死,犬戎人必然侵伐中原之地。崇尚强者,掳掠弱者,这也是他们的天性啊。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53/6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