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有常+番外 作者:长恨歌行(中)【完结】(14)

2019-05-15  作者|标签:长恨歌行 重生 宫廷侯爵 传奇

  大将军家要出一个未来皇后的消息人尽皆知,所以何进府上的老幼几乎都没有逃过毒手,只有一个老仆,抱着何进的孙子逃了出来,刘辩的未婚妻作为重点目标,当然没有她的小侄儿那么好运了。

  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住在车骑将军何苗的府上,倒没有受到牵连,对于何进的那些儿女,太后也只是让人追封、安葬了事,似乎压根就不想提起儿子曾经还要娶何家的女孩当皇后的可能x_ing。

  至于何苗的女儿,因为他实际上不算何家子孙,所以他家女孩儿当然也没有这个荣幸入选刘辩的后宫。

  刘辩追封了自己那个无缘的表妹为奉安君,与其汤沐,享受祭祀。

  何进一脉只有一个人幸存,就是被老仆抱着逃出生天的何晏,历史上曹cao的养子。

  何进对曹cao、袁绍等人不坏,要不然上辈子曹cao也不会收了何晏当养子,还视若己出,于是刘辩就将何晏的抚养权转给曹cao。

  何进不幸身亡,爵位就传给了何晏,再加上曹cao手底下很是有一帮何进军中的老人,不管怎么看,曹cao收何晏为养子都不算亏。

  当然,在外人看来,让曹cao养何晏,天子也是付出了一些代价的,曹cao的长女被天子钦点入宫。

  曹cao的长子曹昂和次子曹丕之间年纪相差很大,而他的长女是曹昂的同母妹,以现在的时间点来看,曹cao只有两子一女,女儿的年龄将将十岁。

  当然了,曹氏没有立即入宫,只是被天子预定了而已,从这一点上来看,刘辩的节cao岌岌可危。

  除了曹氏,刘辩一口气连点了袁绍之女、伏完之女、荀悦幼女以及他前世的王妃唐氏。

  而皇后却不在她们之中,或者说,刘辩根本就没有立皇后。

  他放出话来,未来谁人生下皇长子,就将其立为皇后。

  世家大族虽然不愿意让女儿入后宫,但是如果女儿有可能成为皇后呢?

  所以基本上,刘辩的“集邮”之路还是很顺利的。

  作者有话要说:  何大舅终于领便当下场了。

  话说阿辩集邮一样地收后宫,作者觉得自己的节cao岌岌可危啊!

第76章 董卓

  对于刘辩来说, 家事不算太重要,后宫选好了人, 也知道自己选的那些人既有家世, 脾气也都不错, 他就撒手不管了。

  现在重要的是如何把先帝放出去的权收回来,并且除掉以董卓为代表的已经显露野心之辈。

  唉,仔细想想还真是任重道远呢。

  不过呢, 因为没有出现董卓乱政, 所以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力还没有低到三国乱战时代的地步,天子的权威也依然存在。

  天圣元年五月,司空荀爽病逝, 光禄大夫种拂补为司空。

  刘辩有前世的记忆, 对于补官的人选,只要他觉得合适, 都会快速地办好, 无有耽搁。

  在总结前世记忆的时候,刘辩想到了后世对王朝更替的规律的归纳。

  一个王朝由盛到衰大约都是两三百年的时间,别看大汉说着什么“四百年, 终于献”,但是仔细论起来, 东汉和西汉就是两个朝代。

  王朝末年, 一般而言都是朝局败坏的,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的天子们也没有太大的可能会变得英明神武、能力挽狂澜,土地兼并严重、常常是王朝末年前兆的小冰河期的到来, 都会让社会状况急剧恶化。

  所谓的小冰河期,会导致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使全球粮食大幅度减产,由此引发社会剧烈动荡,人口锐减,这个场景看起来是不是非常的眼熟,以及似曾相识呢?

  可以说,华夏大多数的王朝更替,都能和小冰河期的来临时间对上号。

  很不幸,东汉末年正好和小冰河期撞车了,于是大汉王朝就悲剧了。

  而风华正茂,不出意外应该能活上几十年的刘辩,就是大汉这个时间段最关键的一位天子。

  要是他能带领大汉成功度过这一段艰难的时间,很好,未来的史书上,刘辩就是能和东汉的创始人光武帝刘秀比肩的“中兴之主”了。

  要是没度过去,刘辩表示,亡国之君、亡国之君他哥或者亡国之君他爹,这些选项他统统都不想选。

  如何转移国内矛盾呢?

  刘辩表示,把矛头对准外部就可以了。

  这片大地上生活的又不只是汉人,还有诸多异族,虽然早些年大汉已经把他们打怕了,但是现在不是特殊时期吗?

  大汉内部都因为社会资源缺乏爆发了黄巾之乱,更不用说那些靠打秋风为生的异族了。

  刘辩表示,你们很不错,这个大汉之敌的身份就一直带下去吧,等到大汉团结起来以后,我会在心里默默感谢你们的。

  东汉末年,董卓当政的时期,黄巾之乱的余波就已经很小了,因为诸侯四起,情况和当初黄巾时期有了很大的不同。

  而现在这个时间段,各地的问题在于世家,在于州牧、诸侯,黄巾起义本身带来的问题已经小了,重要的是灵帝准许了州牧制度的重立,地方重新掌握军权,在已经稳定下来的现在,不亚于□□。

  于是乎,六月份,刘辩开口,表示黄巾之乱已平,州牧就不用再存在了吧?大不了以后出了乱子再弄出来嘛!

  简而言之,就是刘辩想要将州牧重新变回刺史。

  像益州牧刘焉这种宗室还好说,虽然他现在大权在握,但是只要他姓刘,他不想被打成想要谋逆的乱臣贼子的话,就只能凄凄惨惨戚戚地降职。

  刘焉的威望最初是怎么凝聚的?还不是因为他是大汉的宗室,有刘姓光环加持嘛!

  要是他敢违抗天子的命令,很好,他这个宗室长者的招牌就不要了。

  宗室或者原本就是忠厚挂的大臣——此处指的是徐州刺史,历史上在献帝时期被封为徐州牧的陶谦——还好说,朝廷的命令他们还是会遵守的,如果天下太平的话,刺史反而要比手握重权的州牧要安全些。

  但是,董卓就不是很开心了。

  州牧比之刺史,虽然同样是一州长官,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州牧对地方的掌控力远在刺史之上,如果说刺史还是大汉臣子的话,那州牧俨然就是一方土皇帝了。

  好在如今大汉余威犹在,加封的州牧也没有几个,事情还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要不然,真的不知道会出什么事。

  州牧可有兵权,但是降为刺史,就得有人去分权了。

  这个时候,在加封为并州牧之前就手握重兵的董卓就很显眼了。

  在灵帝在位之时,他就对天子的命令阳奉y-in违,朝廷想让他交出手中的兵权,他百般推脱,简直就是狼子野心。

  再加上董某人特殊的形体外貌,刘辩的脑海中立刻出现了另一位著名的乱臣贼子的形象,那就是唐代的安禄山。

  而董卓最后的死法和安禄山的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刘辩这么想着,就笑了。

  问题是,他是在朝堂之上笑出来的,这个时候,下面报上来的消息刚好是并州牧董卓拒不遵旨。

  于是乎,刘辩的笑让人理解成了怒极反笑。

  朝堂诸公本身就看董卓不顺眼,这个时候就更不会帮董卓这个逆臣说好话了。

  董卓是武将,东汉末年,朝廷已然有了士族门阀温床的模样,文臣看不起许多的武将,除非那些人是世家出身,如汝南袁氏的大公子袁绍这样的出身。

  若是出身不够,外貌足够看,又或者人缘足够好,那朝堂诸公也不会对此人有什么厌恶,然而董卓同这几样都不沾边。

  他尊奉名士,但是名士都不愿意与之为伍,再加上他违抗天子的命令,一直一来都拥兵自重,狼子野心不言自明,更加没有人会喜欢他了。

  董卓抗旨不尊以后,刘辩又下了第二道圣旨。

  如果刘辩只是单单针对董卓,让他轻易交出手中的权柄却没有给予充分的补偿,虽然现在大家都对这个“乱臣贼子”一副义愤填膺的模样,难免后头会怜悯他,刘辩可不愿意发生这样的事,让别人说他“不教而诛”,那就只能再给董卓一次机会了。

  灵帝在加封董卓为并州牧之前,曾经为了剥夺他手中的兵权,召他入京做少府——这是个确然没有什么实权的官——而董卓理所当然地拒绝了。

  既然董卓不愿意进入中央,刘辩也不为难他,只是转封其为扬州刺史,不准带过多的兵马前去赴任。

  扬州那一块地方,就是后来东吴的地盘,如今孙策他爹都没出大风头,小霸王孙伯符就更不用说了。

  这就代表着,扬州那边的世家还没经过孙策的“辣手”,还没被连根拔起。

  那里的世家力量还很强。

  这本来是一件令人心烦的事,但是见识过门阀士族力量最强的晋代的刘辩无所畏惧。

  扬州那边的情况很多人都清楚,世家出身的官员还好一些,宗室也能借着老刘家的名头合纵连横——孤身入荆州的刘表,在历史上,就是这样在荆州站稳的脚跟——然而像董卓这种出身不够,又有些恶名在外的武夫,是最让世家排斥的。

  董卓没有接旨。

  第二次,这是他第二次抗旨不尊,再加上他在灵帝末年的“斑斑劣迹”,似乎证明董卓有狼子野心的证据都已经不用搜集,就可以给董卓定罪了。

  刘辩挑选了董卓的“前任”,在董卓升为并州牧之前担任并州刺史、如今是武猛都尉的丁原,让他注意戒备董卓,同时钦点了吕布,命其领军。

  吕布是丁原的义子,丁原命吕布为主簿,相当的看重他。

  吕布是个武将苗子,或许会有人说,丁原让他担任文官是刻意打压他,但是许多人都认为这才是丁原看重吕布的表现。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4/6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