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有常+番外 作者:长恨歌行(上)【完结】(15)

2019-05-15  作者|标签:长恨歌行 重生 宫廷侯爵 传奇

  姬昌还不能反驳,难道他能说自家的地盘比从前大了不知多少,大商给出的地图是错误的吗?

  真要这么回答,一句“周人到底有何居心”下来,他们家就能完了。

  姬昌的内心现在几乎是崩溃的。

  年岁尚小,还和子受混在一块儿玩的姬奭不知道自己将会接到一份儿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当然也有可能是□□。

  如果是周公制定周礼,用父系制完全取代母系制以后,比干的提议可能会遭到很多人的抗议,但是在现在,母系的力量是能和父系分庭抗礼的。

  大商有许多女子为官,先帝们的女儿有有受封的存在,比干心疼妹妹,主动建议大商划出封邑根本找不出错来。

  在别人看来,姬姓是一家,划一块地给姬奭,难道周部就少了几块r_ou_吗?

  答案显然是不是的。

  就这样,在比干的胡搅蛮缠之下,姬奭成功割走了周部实际掌控的一块地,变成了他的封邑。

  这件事通过之后,他还故作好意地表示他家外甥有了封邑,但是前头姬昌除了世子以外的其他嫡子就受委屈了。

  世子姬邑坐拥周部,姬奭有大商这个母家撑腰,姬昌的其他嫡子日后还是要给大哥当牛做马才能保住如今的身份地位,想想也实在是虐。

  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姬昌另外给其他几个嫡子也割上几块地当封邑,要不然对其他嫡子一点都不公平。

  姬昌:我是谁?我在哪里?我现在在做什么?

  比干的提法不可谓不毒,姬昌要是答应了,就等着几代以后周部完全分家吧。

  但是就算他没有同意,这个提议提出来,就代表着有人会动心。

  谁说兄弟几个都是同一个妈生的就没事儿了?除非爹娘一点都不偏心,否则的话,这兄弟几个不可能不会闹矛盾。

  典型代表就是历史上的管叔鲜蔡叔度叛乱,他们俩还是武王姬发的亲弟弟、周公姬旦的亲哥哥呢,该叛乱的时候不是一点都不手软吗?

  说是不服气姬旦辅政,认为他cao控成王,但是只从他们不惜联合帝辛之子武庚同时发动叛乱来看,他们对周王之位是相当有觊觎之心的。

  那个时候周朝已经一统天下,“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管叔鲜、蔡叔度都是小国的一国之君,一方诸侯,就这样还心存不服呢。

  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就是这么个道理。

  其实单纯是这样也没什么,顶多以后姬奭在家里的日子不好过点儿,这样更容易让他偏向母族,但是问题就在于周人里面出了一个神队友。

  周部世子姬邑是个纯孝之人,还友爱兄弟,其实这没什么,但是他听完比干的提议以后发表的那个说明,就令人十分震惊了。

  姬邑表示他作为世子能继承周部,其余兄弟一点东西都得不到确实对他们不公平,尤其是现在还有一个姬奭作为对比存在。

  简而言之,姬邑被比干的那个提议说动了。

  虽然姬邑听完以后十分感动,但是姬昌还是坚定地拒绝了。

  姬昌:我怀疑我可能有一个假世子,或者我家世子脑袋里是一颗假脑子。

  再怎么样,姬奭也是姬昌的亲儿子,只要他不靠近母族这一方,姬昌还是能容下他的。

  但是,其他人就不一定了。

  比干一直以为《封神演义》里说的帝辛力大无穷是特意夸大的,但是没想到,还真有这种武力值天生爆表的猛人。

  在帝乙带着三个儿子和比干,拉着姬昌一家三口人“共叙天伦”的时候,宫殿的大梁塌了。

  眼看着就是分分钟大家一起玩完儿的节奏,小太子子受站了起来。

  王宫饮食的营养好,子受长得也快,虽然只有六岁,但是看起来就跟个八九岁的人似的。

  但是再怎么样,他也只是个孩子。

  可是子受居然顶住了,留下了足够的时间让大家一起跑。

  虽然会宴的人数比较少,一群人待的房间不算太大,但是梁柱的分量还是很可观的。

  子受最后若无其事地走出来,顶多脸上因为刚才用力过猛涨得通红。

  大商王宫的建造当然不是豆腐渣工程,那根大梁需要三个壮汉才能抬起来,就算是所谓的大力士,要顶住也很费劲,子受这么小的一个人,居然能抗住这个,实在是令人惊讶。

  最后经过检验,比干终于相信这个世上有子受这种“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的神人。

  话说左传之类的史书上记载的居然不是夸张的说法吗?!

  子受顶住的那个梁重量大概将近九鼎中任意一鼎的一半,不算很重,但也绝对不轻。

  可以说子受是天生神力,而且他现在还小,等到长大以后,搬动九鼎是绝对没问题的。

  大商的太子是个天资聪颖的小孩,文能过目不忘,武能抚梁易柱,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王畿地区以及各大方国、封邑。

  天生条件就好的子受把他的两个哥哥,还有后头出生的那个名为子期的庶子弟弟都给比成了渣渣。

  大概是因为天生神力的原因,子受的身体状况一直比他的兄弟们好,就连帝乙一直担心的早夭都和他扯不上关系。

  姬昌等人回到周部以后,大商这边就刻意将比干在朝堂上提出的分邑之法传了过去,虽然面上似乎周部依然风平浪静,但是实际上,还是有波澜兴起的。

  二公子姬发向来比他的兄长要有决断,姬邑虽为世子,但是仁弱有余,魄力不足,如果是太平盛世,他当世子当然是众望所归,但是在周部和大商关系紧张、蠢蠢欲动的现在,不少人对姬邑是不满的。

  他们两人只差了两岁,姬发当世子也不算是动摇根基,而且周部先主季历就是其父古公亶父的幼子,季历的两个兄长自认比不上弟弟,主动让位,周人觉得世子之位从姬邑身上变更一下也不成大问题。

  原先有人闹腾着换世子,现在就改了目标,不如给几位公子都来个封邑好了。

  姬昌一时之间真是一个头两个大,不胜其烦。

  子干日记:

  推恩令真是一个大杀器o(≧v≦)o !

  作者有话要说:  推恩令真是一个神奇的法令,最初想出这个主意的贾谊真不愧是个天才。

  他在汉文帝的时代就提出了推恩令的主体概念,多建诸侯以少其力,到了汉武帝时候被主父偃扩充了概念,变成了推恩令,仔细想想,汉朝果然都是软刀子割r_ou_来着的233333

  话说目前出土的最大的鼎应该是的司母戊鼎,大约800公斤左右,有推算说九鼎的重量大概是500公斤左右,然后梁柱的重量应该没那么重。秦武王是一个人举起过雍州鼎的【虽然后来就绝膑而死了】,同理,天生神力的话子受也差不多,然后记载他“具倒曳九牛之威”可能也是真的,推算一下他的力气可能会更大。虽然子受的年纪小,但是设定的是宫里的小房间,用的房梁也不大,所以应该是可行的……

  哈哈,为了苏一下子受宝宝,蠢作者真是考据得不遗余力啊哈哈哈

第14章 妲己

  其实周部的主要问题是世子姬邑不是那么能服众,而在这种多事之秋,周部的群臣都希望能有一个强有力的继承人。

  比干提议给太好封邑之后,姬奭就接管了那块地方。

  没办法,大商还专门派人过去防止周部阳奉y-in违。

  姬昌原本想着太好没有多少得用的人,到时候封邑上都是周部的人,太好得不到太多的消息。

  结果太好直接就将封邑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姬奭管理,俗称练手。

  姬奭是姬昌的儿子,什么亲疏有别也论不到他身上。

  姬奭虽然只是一个小孩子,但是他颇有想法,和脾气好的几个哥哥相处得也不错。

  姬奭有时候会有一点奇思妙想,又或者是觉得哥哥们谈论某些事有道理,就在母亲的封邑上实践了。

  周部和大商比起来只能算是小地方,一件事情不需要多久就能传遍各处。

  姬昌其余的儿子,也未免没有借姬奭之手在封邑上施为展现自己才能的意思,所以很快,太好封邑上就出现了种种激动人心的成果,譬如人口增加、周围地区的周人为了更好的生活迁移到这个封邑上定居,受教育人数上升,范围增多等等。

  周部有人希望姬昌能够给其余的几个嫡子一个封邑练手,也是希望能够完全展现他们的才能。

  这种山雨欲来的时候,继承人的选择最好还是以贤不以嫡。

  要不是提议让世子姬邑也选择一地进行治理太过明显,早有人希望姬昌能够再选世子人选了!

  语言没有行动来得有效,要不要换世子,好好比比就行了。

  姬昌虽然知道自己的大儿子有缺点,但是并没有更换继承人的打算。

  姬邑和他颇有相似之处,他相信这个儿子好好教导是能成材的。

  周部被比干搅乱了一池春水,大商这边却是渐渐地安定下来。

  王都朝歌之中隔个十天半个月就流传起太子的逸事,太子殿下天资聪颖,容貌出众,更别提家世,整个大商都没人比得上,简直就是一尊闪闪发光的小金人。

  帝乙表示:很好,就是要你们这么夸我儿子,夸得越厉害越好。

  历代商王多好征战,帝乙也不例外,毕竟大商的疆域之外,人方、孟方等夷狄之族虎视眈眈。

  帝乙二十五年,帝乙崩御。

  继位的子受雄心勃勃,想要光复大商的基业,像世祖盘庚、高宗武丁一样,重振大商雄威。

  老哥死前被安排辅政的少师比干:侄儿,咱能不能好好说话,按照顺序办事?你好歹先把孩子给生了啊,都快二十了也不生孩子,你也不嫌你哥蹦跶着烦人!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5/6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