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穿越)下【完结】(25)

2019-05-15  作者|标签:

舟车劳顿,文卓成爷孙仨洗漱一番后,就各自歇下,午膳早在途中就已经用过,现在他们最需要的是好生休息。邵云辰不是愚钝之人,将一切安排妥当后,就留下文卓成三人自行休息,他则开始准备晚上的接风宴。

爹,听说来了两个小表哥,我和弟弟能和他们一起玩吗?季宁悠两兄弟来到季家近两个月,原本蜡黄的脸色不再,身量也不再像原先那么瘦削,已经有了些这个年纪该有的活泼。

嗯,晚上就能见到小哥哥们,别玩疯了。眼下邵云辰有很多事要忙,却也没有不耐烦,很是细心地回答大儿子的疑惑。

爹,我也要,跟小哥哥玩。季宁然不甘落后,嚷嚷着他也要参与。孩子小,忘性就大,季宁然显见得比季宁悠更快地适应了新家的生活。

好,好,晚上就让你们玩个够,爹现下有事要忙,你们自个玩去。邵云辰示意平嬷嬷将俩孩子带下去。

季宁悠和季宁然有些不舍,却很听话,和邵云辰告别后,才有礼地退下去。两个月来,两兄弟学的最多的是各种常规礼节,不是邵云辰刻意为难他们,而是再过不久,他们就得被放到台面上。失礼对两兄弟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容易被人背后言说,传进两兄弟耳中,对他们的成长并无好处,听多了指不定还会平地起波澜,这并不是季宣和夫夫希望看到的。

季宣和得到二舅来看他的消息,尽快处理了当天的事务,一到下衙的时间,就准时回府。晚上的洗尘宴,季家没有邀请外人,一家人热热闹闹吃了一顿厨师精心烹制的家常便饭,倒也其乐融融。

季家主子没几个,季宣和夫夫同甄老夫子和文卓成一桌,文梓辛和文梓午以及季宁悠季宁然两兄弟另置一桌,四个小家伙,最大的不过七八岁,最小的才三岁,特别是文梓辛文梓午两个堂兄弟,平时锦衣玉食惯了,胃口并不怎么好,看着两个小表弟吃得欢,两人随之食欲大增,一时间筷子纷飞,你来我往间一碗米饭就下去了,还嚷着要嬷嬷们再给添一碗,吓得服侍的两个嬷嬷好言好语一阵劝说,才打消了两人续碗的念头,换成每人一碗汤才作罢。

规矩越大,越显得死板,文府的规矩多沿袭自未分家前的文府,用膳期间,大部分时候都是鸦雀无声,开言也只是长辈们的权力,小辈们除非特别得宠,要不然都没他们说话的份。服侍文梓辛的何嬷嬷和伺候文梓午的郝嬷嬷,两人矗立在自家小主子身后,默默观察着季府的行为处事。

显然季府规矩是有的,只是没有大家族那么一板一眼,轻易不得逾越一步。在这样的人家生活,主子们能松快不少,这也就是主子少的门户才有这个条件,一旦主子多了,自然规矩就多,不然无规矩不成方圆。人越多,越难以管束,必须有规矩加以束缚,才能维持一大家子大面上一碗水端平。

两人心中清楚,自个服侍的小主子在府中不算得宠,这次能出来,还是托了老爷的福,希望两个小主子能抓住这次机会,在老爷面前多多表现,争取获得老爷的垂青。文卓成孙辈众多,他没有那么多精力面面周到,印象比较深的就那么一两个,文梓辛文梓午两人在父母面前都不算多得宠,能在文卓成面前晃悠的机会自然更少,不得他重视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文卓成倒是没什么偏见,只是闲暇时间就那么多,感情拢共也就那么些,分的人多了,每人能分到的自然也就少了。除开特别耀眼的孙辈,其他孙子孙女他多是一视同仁,偶尔闲着叫过来逗逗乐子,再多就没了。

99.

像这次出行,途中与文卓成长时间单独相处的机会,对文梓辛和文梓午两兄弟来说,可谓是绝无仅有的景况。有了这次的相处,两兄弟同他们祖父间的距离很自然就拉近了不少,至于后续,就看他们能不能抓住这次机会了。

饭后,几人稍微聊了会就散了。来日方长,文卓成一时三刻不会返程,舅甥间有的是时间交流,不急于一时。

邵云辰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季宁悠和季宁然高高兴兴跟着两个小表哥玩耍,直到累了才被各自的嬷嬷带回房歇息。

邱成这一趟没有白走,该他的任务都完成了。季宣和拿着手中的分宗文书,心里颇为感慨,这下子,他同季府是彻底断开了,他这一代也许还会有联络,下一代就别指望了,更大的可能是见面不相识,跟陌生人几无区别。

最重要的事情完成,压在季宣和身上的无形桎梏算是彻底解开,之后他既是一家之主,又是一宗之主,开宗立户可是件大事,只不过这属于家事,只需要自家人见证即可,用不着昭告世人。

离年关不远,是时候将孩子们推到前台。想起自家过继的两个孩子,季宣和还是很满意的,经过近两个月的调养,两孩子面色红润,虽比不上大户人家从小精心教养的儿孙,一眼看去,已经看不出出身贫户。想来时间长了,孩子们定能很好地融入新身份中。

听说外祖父母都已经去世,就算与他们没多少感情,季宣和作为外孙,不知情时还可以当作什么都不知道,既然已经知晓,为他们守孝就成了季宣和应当应分的事。文老太爷夫妇去日已久,作为儿子需要守重孝的文卓成都过了孝期,更不用说只是外孙辈的季宣和夫夫。

两人在请示文卓成之后,选择着素服半月以表哀思。这样做也算是合情合理,临近年关,有孝在身可不利于交际。正常情况下自是要合乎规矩,没人会因为这个就视孝道于不顾。

这不是情况特殊吗,这样的事并非季家的特例,很多地方都发生了这种天人永隔,直到几年后才发现亲人亡故的事件,之后只能视情况而定,怎么弥补大多是亲人间商量着来。

因为守孝的问题,季宣和夫夫闲暇时间轻易不外出,这半个月,就只能让文卓成自己带人在应州府城闲逛。冬天景致也就那样,文卓成一行人不远千里来到应州府城,途中还不觉得怎样,一旦到了目的地,狠狠休养了好些天,才一个个又重现变得生龙活虎。

文卓成还算好的,年纪不小,却常常行走在外,早就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完全扛得住,其他基本没出过京城的婢仆则全然不同,好几天之后才缓过神来,私下里谈论起来,一个个都觉得走南闯北真不是人干事,寄望于以后能宅在府中安然度日。

季宣和没同文卓成客气,该上衙时就上衙,没有刻意腾出时间来招待他二舅。文卓成也是如此,行动间很是自在,半点没有作为客人的自觉,舅甥间相处极为融洽,十来年没见,半点不见生分。

当文卓成知道季宁悠季宁然两兄弟的身份后,很是慎重地观察了几天,见两孩子还在他的接受范围之内,便没说什么。过继可是大事,特别是像季宣和这样自立宗门的,身后没有家族做依靠,要是过继的孩子秉性不善,这对整个季家来说可谓是一大打击。

等季宣和夫夫老了之后,总归是需要儿孙照看,没有其他人压着,就只能指望孩子们能够孝顺两老。锦朝讲孝道,那也只是外在的东西,外面光鲜,内里乌糟的事层出不穷。通常都是父母长辈占优,大环境如此,但也不能排除个别特例。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25/7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