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之大时代 作者:小鱼叉(下)【完结】(13)

2019-05-17  作者|标签:小鱼叉 重生 强强

  这些老教授虽然心里多多少少有些咯噔,但也知道这事怪不了别人,也就沉默了。

  但年轻一点的教职员工就不这么想了,陈安帮这一辈,正处于学术生涯中的高峰时期,国内科研资源有限,那些老教授的蛋糕又是不能动的,他们手中的资源更是紧张,很多副教授都是两三个人拼一个实验室。

  这罗氏一出手就是占地五百多平的实验室,他们看到过报纸里的图片,那里面可都是国际最先进的科学仪器,华清大学所有实验室设备加起来,都不知道能不能比得过人家。

  对于一个研究人员来说,这是不可抵挡的诱惑。

  “时间差不多了,有兴趣去听听我的公开课吗?”李铮笑着对戴维说道。

  “当然,这是我的荣幸。”

第136章

  华清大学生物系一楼某教室里, 坐满了许多慕名而来的学生。

  他们大都是被“华清最年轻的教授”这个头衔吸引来的。

  “你说新教授年纪多大,副教授待遇的话, 至少四十了吧。”

  “原来陈教授是我们华清最年轻的教授,他今年四十三了吧。”

  女生们头挨着头, 叽叽喳喳地讨论着。饶是在这华国最高学府, 八卦还是人的天x_ing。

  突然, 教室里安静下来, 同学们抬头望去,只见一个鬓发花白的老人夹着一本书从教室门口进来。

  一个女生眨巴眨巴眼,“这就是华清最年轻的教授?他长得也太显老了吧……”

  “什么呀,这是孙教授, 他做项目研究的,不经常给我们上课。”

  紧接着, 一个又一个老教授从教室门口走进来, 他们熟稔地相互打招呼,随即在座位最前排坐下。

  许多华清学子都不由暗暗心惊。华清一直有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传统,无论多大牌多国宝级的教授,一年十二节课必然是上满的。

  但也仅仅就是十二节罢了, 这些搞研究的, 恨不得把一秒钟掰开成两秒钟用,任务完成了, 也就回实验室了。

  华清中他们的传说不少,但真正认识他们的人却是屈指可数了。

  然而,这节公开课, 这些传说中的老教授居然都出来了。

  “孟老!那是孟老!华国生物学排名前三的人物啊。”有学子惊叫出声来。

  “那是孙教授吧!”

  “赵教授!去年获得国际科学家的,被首.长接见的赵老。”

  “天哪!新来的教授什么来头,这些大佬居然都出山了!”

  惊呼声此起彼伏。

  老教授后面,是以陈安帮为首的壮年一辈的学者,他们的职称大都是副教授、讲师。

  他们一下子包揽了教室里的前三排。

  有些已经坐在前几排的学生,见状立马往后挪了挪,心中对这位新教授的期待感更高了。

  “哎呀,不愧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学家啊,我们华清的教职工从来没有这么齐过吧。老王他们可不是生物系的呀,也巴巴跑来了。”赵德培不由开口道。

  “是啊,我当年入职公开课,可没这种待遇。”孟老哈哈大笑。

  李铮和戴维踩着点进来,看着黑压压的人群也是一愣。

  戴维耸了耸肩,就要随便找个位置坐下。

  然而赵德培已经看到了他。因为实验室捐赠的事,赵德培对于罗氏是下过心思研究的,因此一下子就认出了罗氏这位亚洲实际的掌权人,戴维.安多里奥先生。

  “安多里奥先生!”他站起身来,上前两步,向戴维伸出手。

  戴维愣了一下,不由看向李铮。

  刚踏上讲台的李铮只好走下来,为戴维介绍道:“这位是华清大学的校长,赵德培先生。”

  戴维闻言,脸上一下子带上了热情的笑容,他握住赵德培的手,用力摇晃了几下。

  “赵校长,非常荣幸和您见面。”李铮一直觉得,戴维是投错胎了才会成为一个英国人,他对人情世故有着天生的灵敏触感,处世比之礼仪之邦的华国人还要灵活几分。

  就比如现在,他一点都不觉得一个连国际上前五十都排不上的学校校长有什么交往价值,但是面上却是一副热情到让人受宠若惊的模样。

  “安多里奥先生您来华清是……”赵德培试探x_ing地问道。

  戴维闻言,拍了拍一旁李铮的肩膀,“我是以私人朋友的身份来参加李的第一节 公开课。李是非常了不起的生物学家,他的每一堂课都是生物学史上的珍贵财富。”

  戴维夸起李铮来,连Cao稿都不用打一下。

  李铮的嘴角抽了抽,连忙阻止了戴维继续说下去。

  “戴维,你就去赵校长旁边坐着好了,记得,只是坐着。”最后四个字,他低声在戴维耳边说道。

  戴维不满地努了努嘴,但也没有再反驳。

  李铮再次走上讲台。

  台下的华清学子在李铮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候就已经小声议论起来了,当李铮真正拿起话筒说出,“大家好,我是李铮,也是这堂课的主讲人。”

  李铮话落,教室里再也维持不了平静。

  “怎么可能!他……他看起来比我还小吧。”说话的是一个胖乎乎的华清学子,约莫二十一二岁的模样,他现在张大了嘴巴,愣愣地看着台上的李铮。

  “最年轻的教授?教授?”

  “这……也太年轻了吧。”

  有些关注时事的,就有人认出了台上这个笑得风淡云轻的少年。

  “是李铮!体外再生器官那个!李铮!联合国的年度最具影响力生物人!没错,是他!”

  “对!兴华社说他是华人!他要来华清任教了?”

  “哎?你们认识他?他这么年轻,为什么能当教授?”

  “如果他不能当教授,那就没人能当教授了。你不知道,他是华人的骄傲、亚洲的骄傲。非洲多曼还以他的名字建了一个广场,还有雕像,让国民瞻仰呢!”有人如数家珍地说出李铮的履历。

  引得旁边的人惊呼连连。

  真是个牛人啊……

  台上的李铮也开始讲话了,他对于这堂课究竟讲什么,其实是思考了很久的。

  他手上的项目很多,每一个都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无论他讲什么,下面不管是学生还是教职员工,都只有听着鼓掌的份。

  毕竟,他的项目都是申请了专利,经过世界级的权威期刊认证过的。

  但是,李铮却是不愿意在这里,在华清大学的第一堂课上讲这些。这是课堂,不是他的项目解说会,也不是学术交流会。他想讲一些,真正的能对华清生物系发展有帮助的东西。

  李铮花了两天两夜,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上辈子的记忆,做了个生物学科史时间图。

  内容包括抗生素、疫苗接种、激素、维生素、基因研究等等,抗生素,他从历史上发现的第一种抗生素讲起,讲到最近上市的亚胺培南,详细剖析了每一种抗生素被发现的实验过程,归纳总结,提炼实验技巧。

  疫苗接种也是,从最早的人痘到牛痘,到近些年的疫苗研制高潮,李铮几乎将所有实验重点要点都归纳了出来。

  华清的学子们隐隐知道李铮讲的好像很实用,但究竟如何实用却是难以说出来。但前三排的教职员工们就不一样了。

  他们面上完全没有了刚来时的不满、试探和打量,完全是一脸兴奋奋笔疾书的模样。

  那些个老教授是清楚实验室捐赠的内幕的,对于李铮这个“不识时务”的后辈,说没有一点意见,是不可能的。

  但是此时此刻,听着李铮在台上侃侃而谈,他们心中唯有叹服。

  老教授们一手扶着自己的老花镜,一边手下快速摘录着,有些实在年纪大了,记录不快的,去后排拎了一个小年轻过来,替他摘录。

  李铮这套东西,不仅涵盖了他两辈子的实验经验,还包括了后世人的智慧。很多教授听到某一处,往往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若不是觉得李铮下面讲的东西还是很重要,他们都恨不得冲回实验室去试试这些方法。

  这就好比高考,李铮开了个培训班,归纳了高考题,详细分析了解题技巧。

  科学研究不是高考,但是科学实验还是有技巧的,这技巧需要无数人经历无数失败才能归纳出来。

  而李铮,提前了这个步骤。

  一堂公开课,两小节,一共九十分钟。但是李铮这生物时间图做得太详细,整整讲了两个多小时,还没有讲完。

  这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教室里除了李铮的讲课声,就只有笔尖和纸张摩擦,发出的“沙沙”声。

  一众教授如同勤奋的学子般,低着头努力摘抄着每一字每一句。

  后面的华清学子也被感染,埋头苦写。

  李铮讲完最后一句话,将时间图放在讲台上。

  “李铮,你有想过出书吗?”赵德培抄完最后一句话后,久久没有回神,见李铮已然走下讲台了,他忍不住开口道。

  虽说如果这些技巧和实验模式只有华清大学知道也是挺好的,但李铮作为这些知识的拥有者,也没有敝真自扫,他又怎么能起这个心思。

  “出书?”李铮面上露出讶异的表情,他可从来没想过这个,上辈子如不是死得太早,他倒是想出一个人物传记。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3/6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