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穿越)上【完结】(64)

2019-05-17  作者|标签:

每一趟出门做客,邵云辰都准备地很认真。平日在家,邵云辰穿的和季宣和并无两样,出门在外,却要格外注意,作为出嫁男见客的首饰衣裳都带上了。

一切准备妥当,季宣和夫夫终于踏上了通往京城的官道。

越靠近京城,来往的行人越多。

看着巍峨的城墙,季宣和也是颇为震撼。比这更高更厚的城墙他都见过,只是那毕竟是现代,就算处于末世,先进的工具也比比皆是,岂是古代可比?

城门口两边立着拿着武器穿着盔甲的士兵,另有守城兵丁检查入城人士。

季宣和夫夫到达京城时已是申末时分,再过不久城门就将关闭。这个时候,正是出入城的高峰期,城门两边排起了老长的队伍。

京城富贵,坐马车出入的人为数不少,这就使得队伍看起来相当庞大。季宣和掀起车帘一角,看着蜿蜒迤逦的队伍慢慢前行,也算是长了见识。

队伍很长,季宣和原以为会等上一段不短的时间,未曾想到兵丁们的效率很高,并没让季宣和等多久,就轮到了他们。例行检查一番后,季宣和同邵云辰顺利入城。

不愧是京城,比云州府城更加繁华。马车所过之处,房屋鳞次栉比,格局却都不大。这些都是民房,比杨家埠村民拥有的房子要小上许多,这不得不让季宣和感叹京城居不易。

一进城,即墨就打听好了文府所在,季宣和一行人一刻都没有耽搁,直奔文府而去。

京城有宵禁时间,不过那都是亥时过后的事情,离现在还早着呢。季宣和之所以这么赶,主要是想赶在晚膳前抵达。

文府在京城不算多出众,却也住在内城。京城很大,从北门到文府,马车行了好久。

文卓成早吩咐过门房,门子一听是季宣和他们,便遣人去二老爷那通报。

因着季宣和没说具体哪天到,文卓成就只跟门房打了声招呼。他听了下人的回禀,赶紧将人领进府内。

刘嬷嬷:老夫人,二老爷跟前的人来禀报,说是大姑奶奶家的大表少爷到了,您看?

老太爷怎么说?文老夫人愣了半晌,才想起来刘嬷嬷说的是哪位。

老太爷让您什么时候抽空见见表少爷,吃一顿家宴。刘嬷嬷惯会看人脸色,趁着老夫人心情还不错的时候,说出可能引她不快的消息。

文老夫人没多大反应,季宣和这个外孙,长那么大,她都还未曾见过,有关他的消息,都是听大女儿叨咕的。老人家吗,对批命之类比较信,对于这个妨碍六亲的外孙,她没什么好感,可要说有多厌恶,那也是没有的。

文老夫人奉行的是眼不见为净,只是如今外孙都上门了,不见一见那不符合礼数。妨碍六亲,比起相克,可是要好多了,她没有大闺女那么在意,见上一面也未尝不可。

那就安排在后天吧,那日老爷们休沐,趁着大家都在,也好见见这个从未谋面的外孙。文老夫人没有考虑多久,很快就有了决定,你去通知老大媳妇,让她准备一下,不可怠慢。怎么说都是我的亲外孙,不能让人欺了去。

通报这种小事不用刘嬷嬷出面,自有底下的丫头前去传话。

这是老夫人的意思?大夫人乍一听到这个消息,才想起所谓的大表少爷就是大姑子那个妨碍六亲的大儿子,心里便有些膈应。

大夫人,奴婢没传错,老夫人就是这个意思。

知道了,你下去吧。

待人走得没影了,大夫人才向身边的心腹嬷嬷抱怨道:这人怎么这么没眼力见,他不知道亲戚们都不待见他吗,还出来做客?再好的兴致都让他给败没了。不知道他要住上多久?可别真妨碍到咱家。

夫人,放心吧,表少爷又不是常住,应当没问题。再说表少爷是住在前院,和后宅之人来往不多,不会有影响的。

嗯,让家里的少爷们少跟他接触,万一要有个磕着碰着,可也不是小事。

夫人,这事就交给老奴,老奴一定让人看好少爷他们。

文卓成接到下人递回的消息,知道家里后天才招待大外甥,当晚便和季宣和夫夫一起用晚膳。二夫人知道后,心里颇有些微词。

文府和季府类似,府里一应陈设都是上品,富贵两字,在满京城的权贵之中,贵文府还排不上,富字却是当得起。

季宣和夫夫被安排在客院之中,比起季家而言,吃住都上了一个档次。客院是一府的脸面,自是差不到哪去。

因着老夫人的态度,大夫人给安排的客院虽不是文府最好的,却也不差。

得知二老爷陪着季宣和出门,二夫人颇为懊恼:二老爷跟他很熟吗?像他这样的人,别人躲都还来不及,二老爷倒好,巴巴地凑上去,还当他是香饽饽不成?

二夫人,那哪能?您也知道咱们府上,大老爷忙着公务,家里可不就只有二老爷适合招待表少爷?其他老爷隔了一层,有二老爷在,还轮不到三老爷他们出面。

也是,便宜了这小子,竟然劳动二老爷上前招呼他们。二夫人想想是这个理,就没再揪着此事不放。

宣和,你看这铺子如何?文卓成背着手,慢吞吞地在两人身后踱着四方步。

二舅,这铺子要不少银子吧?季宣和没有直接回复,反倒是问了旁的问题。

铺子连带后面的宅子,卖家开价这个数。文卓成伸出手掌做了个手势。

季宣和看了,心中一动。这个价格比他想象中的还高上一些,季宣和倒是没怀疑二舅讹他,他只是觉得京城物价确实高昂,就连铺子都这么贵。

不过和物价相比,这个铺子也值当这个价。总体来说,季宣和对这个铺子还算满意。铺子位于吃食一条街上,这里半条街卖的都是各地特色美食,另半条街卖的却是各种食材。当然不是蔬菜鱼肉这种没经过加工的初始食材,而是和季宣和准备开的海鲜干货铺子一般,都经过了二次加工。

二舅将铺子选在这条街上,最是能发挥这个铺子的作用。以二舅说的这个价买下,季宣和一点也不觉得亏。

既然觉得铺子不错,那接下来的问题就简单了。季宣和付了银子,同卖家一起到府衙交割,将红契上的名字换成季宣和,这交易算是成了。

经手的官员没有为难人,收了点小钱就顺顺利利将事情给办好了。

季宣和将刚到手、还没焐热的铺子房契,仔细收好。红契丢了虽说可以补办,但是程序繁琐,他又不在京城常住,还是小心为妙。

同样大小的铺子,京城要比康平县城至少贵上一倍。红契只不过薄薄一张,承载的却多,普通百姓可能一辈子都赚不到这样一个铺子,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这么大。

季宣和也不知道为什么,让他租铺子开店,他宁愿等上一等,直到有足够的本钱才会下手直接买。

租的总归没有买的用着安心,哪天要是房主将铺子收回,他找谁讲理去?重新找铺子,就得丢失很多顾客,这些损失不是补偿几个钱就能解决的,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64/7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