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烦意乱,李沅索x_ing准备起身到院中去。可刚坐起来,就听得屋外有脚步声——在门口踱来踱去,不会是府中的仆役。
“谁?”李沅抄起佩剑就往屋门处走去。
“惊扰了您,子清该罚。”熟悉的声音从外面传来,令李沅松了一口气。
他点上灯、打开门让林子清进屋来,半带抱怨地对他说:“这么晚了还不睡,若是我不小心伤了你该怎么办。”
林子清低头,让人看不清他的表情:“本来是要睡了的,可是子清刚刚想起,有话要对您说。”
李沅不知道该不该接他的话。听脚步,林子清方才应该是在犹豫要不要进来,何况深夜入自己院中,总不会是与他讲什么诸如明日如何安排的事。
林子清深吸一口气,抬起头直视李沅。他的眼神清明,看得李沅心头一颤。李沅甚至有了一丝预感,总觉得自己接下来听到的,会让自己大吃一惊。
“子清想……陪在您身边。”正说着话,他猛得紧握住了李沅的右手,缓缓吐出两个字,“一直。”
一道惊雷在李沅脑海中炸开。
他不傻,自然能听明白林子清话中的意思,可听懂之后,他只觉得更懵了,甚至比他第一次知道自己身处十年之后更难以接受。
这都什么跟什么,他刚起了一点心思,林子清竟给了他这样一个晴天霹雳。
林子清又极为大胆的向前一步,右手也攀上了李沅的手臂。以李沅的身手,若不想被人接近,林子清是绝对无法走到他五步之内的。然他此刻心乱如麻,连带着反应也迟钝了不少。过了几息,李沅才反应过来,用左手将林子清推开一段距离。
林子清被浇了一头冷水,冷静下来不少,他又后退几步,在离李沅较远的位置站定,仿佛此刻方意识到自己都做了些什么不得了的事情,周身冒出冷汗。
李沅冷眼看着他,林子清觉得自己浑身沸腾的血液都凉了下来。他怎能不知自己这话说出来之后,会落到什么样的境地。来之前也曾犹豫过,可借着些酒意,一时冲动之下,最终将自己置于万劫不复之地,这又能怪谁。
“臣酒后失言,”他颤抖着声音开口恳求,称呼疏离而客气,预示了日后的形同陌路,“王爷就当没听过臣这番话吧。”
李沅也是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此刻他的脑子里蹦出来许多事,在京城时林子清初见他的动作、醉里的那一笑、话说出口之前的眼神、还有他多年来不肯娶妻的行径。这一切都是那么的明显,他早该看出来的,早一些也不至于到如今这般不知所措。
趁着林子清提出了建议,他便顺势点头,允诺道:“好。”
林子清得了这句答复,苦笑一下,连告退都不曾,就快步离开了李沅的房间。
踯躅而来、落荒而逃。
第11章
李沅这下子是彻底无法入眠了,他便在刺史府中随意逛了起来——虽说他没什么借住的自觉,可到底知道后院中住着赵诺的内眷,不能涉足。
此刻已过了三更,李沅惊异地发现,府衙中的灯竟还亮着。许是天热的缘故,门窗都未闭,李沅又走近了些,看到赵诺还在伏案办公。
赵诺一抬头也看见了他,连忙起身对李沅行礼:“下官见过王爷。”
李沅还礼,赞道:“赵明府勤勉。”
“事务繁多,人手缺乏。晚间又耽误了一会儿,这才……”赵诺解释到一半就噤声,他方才一时失言将接待李沅说成了耽误,怕李沅有心记上一笔。上次代李濂去责问李沅的事过去了仅仅几个月,就算李沅不记仇,他也不敢再触逆鳞了。
好在李沅没注意他那一点失言,落座后冲他笑笑,调侃道:“这才刚开始,明府就抱怨起了人少,再往后可该如何?”
来之前,李濂与他说过安排,众人都以为前后斩杀羁押了近二百人,便是不得了的打震动,可李濂想得却是大换血,彻底整顿河南、关内两道的吏治。为防有人生事,所以才会派他去稳住军中——只要军权不动,便闹不起事来。
赵诺听了这番可能使天下震动的话面色不改,显然是早就,只道:“还得劳烦王爷与林阁老替下官向陛下请求,让陛下快些派人填空补阙。”
李沅乍一听“王爷与林阁老”几个字,心中顿感不悦,方才的纠结无措似乎一下子又涌了出来。凭什么他总是与林子清一同被人提起?若是这些人少提几次,子清会不会就没有那样的想法了。他也不至于连怎样就
李沅恶劣地道:“赵明府这事办得好,陛下曾想赐你绢二百匹、金五百斤,加正议大夫,特许服紫。”他故意停顿一下,见赵诺的脸色不变,似乎这事与自己毫无关联一样,又接着说,“但是被我劝下来了。”
赵诺并没有他预料中的失望沮丧,倒是冲他作揖,笑道:“那下官多谢王爷了。下官愚钝,可也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如今下官本就是众矢之的,若再受了这赏赐,可要少活几年了。”
“赵明府此语甚妙,”李沅拊掌大笑,下一刻便变了脸色,“只是难免有暗讽主上行事不智之意。”
赵诺不敢说话,他哪有?突然就被扣了这么大一个罪名下来,要说不是因为李沅记仇他都不信。
“不过戏言,府君不必紧张。”赵诺一言引他不快,他口头上回了一句,也算是相抵了。李沅还记着赵诺是朝廷重臣,不能太过轻薄,以免他心生愤恨,便又夸赞了一句,“府君如今这架势,与在京中之时,倒是大不同了。”
这句话李沅说得是真心实意。之前在京中时,他只觉得赵诺是个口舌伶俐的文臣。赵诺右迁豫州之后,一系列事办得干净利落,颇有手段。到了今日一见,他觉得赵诺是有几分封疆大吏不怒而威的阵势了,当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赵诺拱手道:“王爷过誉了。”
李沅想着林子清之前那句会办事、李濂用着顺手的评价,对赵诺道:“府君既然知道自己‘众矢之的’,竟也不怕,还做出那么多出格的事。”
“陛下有令,纵使是赴汤蹈火,做臣子的又哪里敢推辞。”赵诺笑笑道,“何况鸟尽弓藏,如今飞鸟还未尽,下官自然不怕。”赵诺这番话实在是大胆,被人听到,便可具表弹劾他一个讥刺朝政。他敢在李沅面前说出来,无非是算准了李沅现在不会动他——至于以后,又没有证据留下,大不了死不认账就行了。
李沅也没想到,他竟敢当着自己说出这等话,不免有了些惊奇,问:“你真的一点都不担心九郎会……”会在此事了了之后,杀你来平众怒。
他前一刻还在与赵诺头上扣帽子,现在又这样问,着实是有些不合时宜,何况赵诺就算担心,对着他又如何讲得出口?
赵诺敏锐地注意到李沅改了称呼,冲着李沅道:“陛下仁善。”非过河拆桥之人。
即使李濂最后真要斩了自己来平众怒,那又如何?来豫州之前,李濂就已经答应绝不会为难阿染和孩子。替李濂做下这么大的事,他一人一命,死又何妨。
哪个读书人不想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1]?他赵诺自然也有治国平天下的心。
从陵州向南行二百里,快马半天的脚程,就可抵达瀛洲河间县。
他长于河间,从小就是听着成国公李沅的名声长大的。李沅“战死”后,他亲眼看着北境陷落,那时河间人心惶惶,有门路的人纷纷南逃。他当时不过一小吏,就敢向上官谏言军政之事。
那份谏言最终到了李濂手中,李濂不以为忤,反而对他大加称赞,将他提至自己身边。他亲眼见到李濂与士卒同吃同住鼓舞军心,最终收复了北境大半的失地;他见过战后百废待兴,可朝廷各处都需要钱财,李濂便免了百姓赋税,开自己的私库以充国库;他也见过李濂同他畅谈,想要整顿吏治、想要改税法军制、想要攘外安内、想要天下大同。
他便知道,自己遇到了明主,他愿为李濂手中利刃,替他披荆斩棘,以创清明盛世。
李沅看着赵诺眼中的星光,突然觉得如赵诺和九郎这般,才是他理想中的君臣相得。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自己暌违了十年,又错过了多少。他深吸一口气,对赵诺说:“明日一早我就去军中,州府这里有澄之坐镇,明府可安心办事。”
刺史虽可管军,但他初到豫州,光是州府中不怎么顾得过来,军中更是鞭长莫及。他也怕自己做不好,李沅去了军中,自己这里又有宰相坐镇,他便再不必担心什么掣肘。赵诺起身,郑重其事地对李沅行礼道:“谢王爷。”
“这可不是我安排的,”李沅向他回礼,“便祝赵明府大展经纶。”
李沅看了一眼远处的天空,东方既白。再过不到一个时辰,旭日便会破云而出。
李沅在军营的两个月乏善可陈,他带兵多年,对如何掌军一事可谓是得心应手——无非是恩威并施,不吝于赏赐,也不拘于责罚。
李沅还发现,似乎整个军营中,都听说过自己的名字。他在不经意间同折冲都尉谈过后才知,在他没意识到的时候,自己的名声早已被传得响亮——这样一想,也难怪它曾效忠的帝王想要自毁长城了。
得益于这点,再加上豫州驻军隶属河南府,之前负责的折冲都尉是一直跟着李濂的旧部,对他恭敬异常,使得李沅此行异常顺利,丝毫没有出现任何状况。很快就查清了与州官、豪强勾结的几个军户,派人将其押送至州城。
估计是李濂预先也想过中原可能会出事,所以一早就把这里的军队管教地很好。认识到这点后,李沅有些气恼,看起来一切都在李濂的掌控之中,既然如此,他还非要自己来豫州做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