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剪影 作者:第三只猪【完结】(18)

2019-05-18  作者|标签:第三只猪 豪门世家 因缘邂逅 民国旧影

  柳彦之告诫他:“刚才那些话我不会说出去,你也别往外乱说,小心惹火上身。”

  “我知道,我就只跟你说。”叶元杰的普通话还是混杂了浓浓的河南口音。

  “元杰,我也会说河南话,你为什么一直跟我说普通话?”柳彦之想问这个很久。

  “这个……”叶元杰突然在对上柳彦之的眼睛,“我上学的时候,有从城里来的同学笑我说河南话的样子很土气,我……我不想让你觉着我土气。”

  不知怎么地,柳彦之听完后,心里怦怦跳,他扭过头来,闭上双眼。

  “那个……很晚了,我们睡吧。”柳彦之被他打乱了心绪,实在不知道怎么接话。

  “哦,好。”叶元杰声音有点低落,不知道是不是不满意柳彦之的反应。

  

☆、7、种藕

  柳叶斋的人们把莲藕喊做“藕”,这是地方话。

  藕在柳叶斋及其附近地区是极其受欢迎的菜。一是因为它口感好、做法多样,能清炒能红烧还能酿酒;二是种植简单,便宜又实惠,是农民们也能吃得上的好东西。

  藕这么受人欢迎,自然就有人打它的主意,想种出来换钱。

  要知道在这个集体经济的时代,生产队的土地、工具、成果等生产资料,都是归生产队集体所有的。而生产队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有权根据本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编制各种生产计划,制定增产措施,指定经营管理方法,还有权分配自己的产品和现金。

  只要向国家交售了任务,有权按国家的政策规定,处理和出售多余的农副产品。

  但这任务可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

  柳叶斋有50多户人家,大概两百多口人,其中除去不能挣工分的老人和小孩,也就约莫150多口人能够出工,而田地统共也就六百来亩。

  就这么点儿地,却要交公粮、种子粮、超产粮……交完之后,还能剩下些什么给这些辛辛苦苦种粮的农民们呢?

  故而除了种粮食,生产队还得多搞些副业收入,那样的话,到了分配的时候,队员们除了自己挣的工分和领到公社规定的口粮外,还能分些队里的副收入,这样一来,日子才不会那么难过。

  柳叶斋历年都是在麻山前面的那块近一亩的自留地里种藕的,因为这儿淤泥深厚、肥沃,又靠近水源,旱能灌,涝能排,通风透光,管理方便,地势要稍高点儿。

  柳彦之和其他的知青一起站在田头,生产队长叶大福正对其他人一一介绍他们,末了又加了句:“这些知青同志从今天起在村里参加劳动,请广大群众监督。”队长说完了。

  柳彦之跟其他知青们鞠了一躬,异口同声说:“我们愿意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说完,他们就开始下田和大伙儿一起干活了。

  这种藕的活儿还算简单:清野Cao、挖土搭堤角,填淤泥、灌水,最后就种藕。

  大队调了23个人和刚来的7个知青一起种藕,分为3组,每组10人。

  甲组多是女人,负责清野Cao;

  乙组是知青和几个本地老手一起挖土搭堤;

  丙组都是本地人,负责去附近的大河边挖淤泥,挑到地里填。

  灌水后,大家就一起来种藕。

  柳彦之用锄头挖土的时候,锄头和锄把突然散开了两半,吓了他一跳。

  “俺来帮你。”一个粗犷的汉子跑来捡起起掉在地下的锄头锄把,用一块大石子把锄头给敲进锄把里面去了。

  “谢谢你啊。”柳彦之真心感激道,他认出了这男人就是陈若水的丈夫。

  “哪儿的话。”男人有点不知所措,“是……是俺谢你才对,昨天俺媳妇生孩子的时候,你可帮了俺们大忙啊。”

  “大真,快过来帮帮忙呀!”一道声音响起,叶真就小跑过去了。

  这人还挺不错的。柳彦之暗叹一句。

  等到了种藕的那一步了,叶元杰也挑完泥回来一起种。

  他教柳彦之种藕时要把四周边行藕头一律向田内,以免莲鞭伸出田埂外。

  到了中午,队长就告诉大家去大队部旁边的食堂吃公饭。

  除了知青们不知所以,本地的队员们都兴奋不已。

  叶元杰告诉柳彦之,这是柳叶斋的老规矩,种藕的那天,生产队会走公帐,管大家中午的一顿饭。

  大锅饭,有白面做的窝窝头和炖r_ou_萝卜粉条,重要的是随便吃,管饱。

  管饱!

  这可是柳叶斋人人趋之若鹜的。

  柳彦之才来了两天,虽然能感觉到这里物质贫穷,但是他的饭量小,并不觉得吃不饱,所以不能切身体会到柳叶斋村民对于吃饱饭的快乐。

  等到了大队部的饭堂里,看到几十号人端着碗围着台子上的大锅饭,他们脸上那种急切、期待和快乐,却给了柳彦之极大的震撼。

  从小在上海生活的他真的没有想到区区一顿算不上丰盛的饭菜,居然能给这些贫下中农带来这么大的快乐和满足。

  柳彦之吃到一半,就把筷子搭在大碗上,问身边的叶元杰,“厕所在哪里?”

  叶元杰觉得有点出乎意料,但他随后说道:“你没去过,我带你去吧。”说完,他也把筷子放在碗上。

  柳彦之跟着叶元杰出了食堂,见到仓库后,往右拐,走了十几步后来到一间木屋旁边。

  叶元杰指着眼前的一间小木屋,“茅厕就在这里。”

  柳彦之似乎有点嫌弃,挣扎过后,他还是向前走了过去。

  叶元杰在原地等他。

  茅厕底下是挖空的,由许多块木板中间挖空的木板搭建而成,里面臭气冲天,还有苍蝇从木板的空隙飞来飞去。

  叶元杰家的厕所是一个没有底儿的木桶,上面还有盖子盖住呢,干净又没什么味道,虽然比不上上海的,但是还在他的忍受范围之内。

  柳彦之屏住呼吸,解决后,逃也似的离开这里。

  回到食堂后,柳彦之也没什么胃口吃东西了,但是还剩下那么多的饭菜丢掉是会犯众怒的,他不好意思地对叶元杰说:“我吃不下了,能不能把剩下的饭菜带回家去?”

  叶元杰面露难色:“不能这么做的,我还没吃饱呢,要不都给我吧?”

  柳彦之尴尬地道:“你要是不介意的话,也行。”

  等到下午开工前,叶元杰也上了一趟厕所,他这才明白到柳彦之为什么回来后就不想吃饭了。

  从那天起,柳彦之发现叶元杰家里的厕所好像变得更加干净了,有时他甚至会闻到一股艾Cao味,好像被谁用艾Cao熏过一样。

  

☆、8、家信

  

  Mao 主席语录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爸爸妈妈您们好:

  儿听了Mao主席的话,按照Mao主席的最高指示办事,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柳叶斋的贫下中农教导我、改造我,待我十分好。

  我现在在生产队进行艰苦朴素并且对我有益处的改造,我如今已经学会了种藕、c-h-a秧、栽白菜和萝卜……

  请父亲放心,我有决心彻底改造自己,让自己成为社会主义农民。

  儿在这儿生活得很好,学习也没落下来,请勿惦念。

  儿 柳彦之

  一九六九年三月二十日

  因为成分问题,这些信恐怕没到柳世青手里就已经被人给检查了,所以柳彦之写信不敢把真正的心里话都给说出来。

  不过,他在柳叶斋的生活虽然日子苦,但是起码心里快活,不那么压抑了。

  不过他在这里生活,艰苦的程度还是超出上柳彦之的想象。

  柳彦之小时候经常去上海郊外的亲戚家,他们在郊区种地,但他每次去了都会帮忙摘菜,也不辛苦,还玩得也痛快。

  可是到了柳叶斋当农民,他感觉当农民就不是他所想象那么一回事了。首先是干农活很累很吃力,他本来身体就不强壮,难以承受跟同龄人一样的工作量。

  到了三月底,就是春耕的时候了,但天气还比较凉,柳彦之和叶元杰在天还没亮就起床,到了田里还要赤脚下地,水田里都是冷水,光脚踩在里面冷不丁的要打个哆嗦,摸着黑扯秧苗,扯完后又要下田c-h-a秧。

  熬到中午,才能回去吃一顿饭,下午一点半左右,大队部开广播喊出工,又得赶紧去下地。

  柳彦之在此之前真是从未觉得过一天的时间是如此漫长,好不容易等到太阳落下,他都已经是筋疲力尽了。

  但他还算好的了,起码他一回去就可以吃上热腾腾饭菜,住村口的那两个知青杨正和李得刚住在农户旁边新搭的木屋里,只是借用他们的厨房,不和他们一起吃。

  因此收了工回来只能自己煮,有时还只能用热水泡着吃“隔夜饭”。

  c-h-a秧也就算了,起码不要多大体力,只是长时间弯着腰很难受。

  最辛苦的还是是挑土胚砖。生产队里有一座砖窑,一座粉磨坊,和两间大仓库。

  有次轮到他们去挑砖,把做好的土胚砖用木担挑两箩筐到砖窑里。那土胚砖重得很,还要挑着它走近两百米的路,真是快把他给累趴下了,幸好叶元杰跑来帮他的忙。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8/34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