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大家应该都知道吧?它是华盟的前身华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时代公历一九二五年十月十日,这座皇宫改名为‘故宫博物院’,从那以后,这座宫殿才被称为故宫。”
“故宫中保管的文物,除了当时皇帝所用器具之外,还有明清两代皇帝收集的各朝各代的珍品,里面许多东西,都可以说是国之重宝。”萧悦又挥了挥爪子,光尘飞到他面前,一个一个放大成带简介的文物全息投影,“虽然这些文物在‘零号运输舰事件’中遗失,所幸还有当初文物参展和介绍的影像资料,能够让我们窥见文物一二光辉。至于外星盟所说的,影像资料不算证据,文物不存在什么的,哦,一个坚持把《荷马史诗》作为自己历史起源,但坚持华盟必须拿实物证明,连他们自己国家曾经官方纪录片都不肯承认的双标傻逼,我们就不用理睬了。”
屏幕上“土豪”的字样终于下去了,转而变成了给直播主喝彩,还有不少人放烟花送礼物。
这话真是说到了他们心坎上了。
凭什么他们的历史起源可以用《荷马史诗》,我们的历史起源就必须有实物证明?这样双标真是脸大如盆啊。
“国之重宝总是有一个规律,他们在乱世消失,在盛世出现。”萧悦用猫爪子点了一下飞到他面前的光球,“比如这华国最早的石刻诗文,被称为篆书之祖的石鼓,它在唐朝安史之乱遗失,在安史之乱平定后找回,又在李唐王朝崩塌时再度遗失。”
“北宋年间,石鼓聚集后,又在靖康之变中被金人刮掉表面黄金后弃置荒野,又在元朝重新聚集,从此以后便经历元明清三代,未曾再度遗失。”
“这个未曾再度遗失,包括了当年华夏遭遇的那场几乎灭顶之灾的日军侵华战争。”萧悦道,“我现在要讲的,就是在卢沟桥事变前夕,故宫工作者为了保护国宝,进行的国宝大迁徙的故事。”
第12章
观看土豪直播的观众们都有些懵。
一个大学寝室,一男生伸头对隔壁床室友道:“这土豪好像有点钱奇怪啊?”
那室友道:“是啊,土豪砸这么多钱不就是为了炫富吗?他这是在……科普?”
男生点头:“科普还挺有料,挺用心的。”
没错,挺用心的。
若是寻常人在直播讲这么枯燥的古,一些走进来看土豪炫富的观众肯定已经退出直播间了。但是现在直播间进来的没有一个人退出的。
这个讲古实在是太用心了,用心到他们不自觉,就被台上那只乖巧蹲坐的小猫吸引住了。
华盟的历史分为三段,一段是原始蛮荒社会的远古,一段是从夏王朝开始到华国成立的中古,最后是华国成立到星际大迁徙的近古。
因华盟越来越重视对历史的发掘,再加上今年是星际大迁徙一百周年,今年“讲古”的节目很多。由于“零号运输舰事件”,讲文物的影视节目也不少。
曾经也有人提到过抗日战争时期故宫文物大迁徙的事,但是因为故宫许多资料也在零号运输机上,因此当时的文物大迁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谁也说不清,只能从近古时代拍摄的相关文物大迁徙的电影电视剧来窥见一二。
可谁也知道,那些影视作品都是经过改编的,要窥见原貌,何其容易?
但从这个直播间,即使观众们并没有很高的历史素养,他们也相信,这个猫土豪的“讲古”是真实的。
因为猫土豪每讲一段故事,直播间都会投影相关的资料及其来源。
这些来源都是现在已经留存的、中古时期关于这一段时间真正的文献资料。
观众们恍然发现,原来即使我们失去了那段历史中关于故宫的档案,但是从其他历史事件中留存的档案中,仍旧能够拼凑出当年的真相。
既然能够拼凑出来,为何考古学家们经过一百年了,仍旧没有拼凑出呢?
“大概是,信息太繁琐了。”
“报纸一张照片,文章一句话,诗歌的背景,回忆录中偶然提起的往事……这么零散的信息,猫土豪究竟是怎么搜集的?他难道看完了所有的资料?”
“不是难道,是肯定看完了。不然怎么能搜索出来。”
“说不定……这些是他编造的?”
“应该不是,我是历史专业的,他这里提出的资料我都见过,只是没想到那地方去。他没开启转载权限,我不能录屏,不知道他会不会上传视频。如果上传了视频,一一对比就知道了。”
“所以这个土豪是干嘛的?发布学术结果?”
“说不定还真是这样……没想到当年的真相是这样的,为故宫工作者感到心酸,那么多人不理解他们。”
“但是听猫土豪的讲解,和呼吁文物迁徙的人敌对的那群人,还不是同样令人敬佩。”
……
……
萧悦像一座猫雕塑一样,蹲坐着一动不动,只有开开合合的猫嘴,抖动的胡须,和时不时往后撇一下的猫耳朵,以及眼中闪烁着的光彩,昭示着这只猫是活着的。
他讲着讲着,提词器上显示的字句好似渐渐模糊,但脑海中的台词却越来越清晰。
他仿佛已经不需要看着台词,就能自然而然的说出自己想说的东西。
直播间的投影萧悦自己也能看到。故纸堆中泛黄的文字和照片,像是灰烬中的火星一样,看上去似乎马上就要熄灭,但是只要有燃料,再来一阵清风,未死的灰烬立刻就会复燃,甚至燃烧成燎原的大火。
萧悦金色的瞳孔中好似也闪烁着火光。这火光与那未死的灰烬一融合,就释放出巨大的热意,想要说的话,就像是燃烧的火焰一样,激烈跳跃,无法抑制。
萧悦讲述的是国宝迁徙前夕的故事。
在这一小段故事中,国宝不是主角。或者说,整个故事中,国宝都不是主角。
主角是围绕着国宝的那些形形色色的人。
从这个故事,以小见大,可以看出当时的人,在面对国家空前的灾难的时候,怎么想,怎么做。
就像是弹幕里的观众所说的那样,呼吁国宝迁徙的人顶着巨大的非议,让人心酸又敬佩。而那些反对的人,就不值得人敬佩了吗?
说要将这些国宝全部换做了钱,购买军火,誓死保卫国土的将领难道不值得敬佩吗?
将国宝视作安定民心的定海神针,要与国宝、与北平同生共死,玉石俱焚的那群人难道不值得敬佩吗?
呼吁国家不要着眼于这些死物,将这些资源用于拯救更多的将被战火践踏的国民的人,难道不值得敬佩吗?
还有那些希望将国宝辗转送入国外博物馆的人,他们或许是悲观,或许也知道国宝一旦送出去,将不可能再返回。可至少国宝在这个计划中,是万无一失的。
我们不用花费太多精力和人去保护国宝,国宝也能保存下来。虽然后世子孙可能要持上出境的护照,踏上跨洋的轮船或者飞机,才能在异国他乡看到自己国家的瑰宝,缅怀自己的祖先,但至少,那瑰宝还在。
萧悦在讲述这段历史,讲述这些不同的声音,也在给观众们讲述这些发出不同的声音的人,他们的故事。
这其中,有的人坚守了正义,有的人堕入了黑暗;有的人寿终正寝,有的人死在了战场;他们有的政治倾向对立,思想倾向对立,导致今后再无交集。
但在此时,他们都在为这一场即将打响,不,应该是这一场已经打响的战争忧心忡忡,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忧心忡忡。
星尘一点点放大成为星辰,又从星辰一点点缩小,重新变成了星尘,隐入了萧悦身后的星河之中。
那星河,就像是历史的长河。
“一九三三年一月一日,万里长城烽火起,日军进攻山海关。”
“愿与我忠勇将士,共洒此最后一滴血,于渤海湾头,长城窟里,为人类张正义,为民族争生存,为国家雪奇耻,为军人树人格,上以慰我炎黄祖宗在天之灵,下以救我东北民众沦亡之惨。”
“以最后一滴血,为民族争生存;以最后一滴血,为国家争独立;以最后一滴血,为军人争人格。”
“坚守城池的东北军第九旅六二六团浴血奋战,机枪、手榴弹、甚至是r_ou_搏,他们一直坚持道弹尽援绝才突围,伤亡惨重。日军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致使他们入城之后,在城内大肆搜捕滥杀。凡着中山装者杀,着军服者杀,写反日标语者杀,就是便服内穿灰色裤者也杀。死于非命者不可胜数。”
“山海关失守,北平岌岌可危。在这种压力下,国宝的去向终于有了定论。国民政府,决定将文物迁徙到当时的国都南京。当初对国宝南迁持反对意见的故宫博物院秘书吴瀛临危受命,出任文物南迁总押运官。”
“这一整个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史的奇迹就此拉开序幕。”
萧悦说着说着,猫眼内蕴含的泪水终于控制不住,唰唰往外流。他脸上的猫毛,被泪水打s-hi,凝结成一缕一缕的,十分难看。
萧悦抽泣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正是曾经遭受了这么多苦难的磨砺,华盟才能与现在屹立于世界之巅。”
“我华盟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历史延续至今,未曾断流的国度。我们的历史就是我们的根,我们的信仰,我们无数次跌倒仍旧能够爬起来,即使被毁坏无数次也不会被毁灭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