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清顿感哭笑不得,不得不服这天妒英才之放荡不羁之处,着实异于常人。他虽不是名门望族出身,却也不可与寒门士子同日而语,竟做得出睡在书馆里头的任性事来,真够豁得出去。
无论如何,燕清只有折返,按照他们所给的行踪,立即去图书馆里找人了。
然而他这张脸辨识度还是很高的,为避免引起人群骚动,他特以斗篷遮面,又散了些随从,只带几人入内,见里头痴迷读书的学子比比皆是,穿着容貌虽各异,一眼猛然间看去却分不清谁是谁时,发热发昏的头脑才渐渐冷静下来。
此地人员众多,他与郭嘉素未谋面,光靠历史书上那些人不人鬼不鬼的丑画像,怎找得到人?
又不是现代的商场,可以发一个寻找失散儿童的广播。
不过光这是决计难不倒燕清的,巧的是临近中午,他稍作思忖,一边命人去将徐庶和贾诩都请来,一边派人在书馆门口临时开设了免费发放的粥铺,却不是一视同仁的一锅,而是有分粳米粥,小米粥,肉粥,皆是立筷不倒的浓稠,甚至还有各式糕点。
粥虽免费,要喝到则不是那么容易的,燕清在每一种的发放类上,都亲定了考题,黍米粥最粗糙低廉,就设最简单的考题,譬如《论语》与《孙子兵法》选一,由施粥人负责抽取一页,对方能背出来就能喝满满一碗;粳米粥、肉粥的难度则稍有提高,是针对士工农商兵五方面选一进行问策,由徐庶与贾诩二人帮审,也不苛刻,但凡有些亮点,就送一大碗;最后的酥酪,问题看似简单,却很是触目惊心——“设此书馆,有何大弊可言?”
闻着诱人的粥饭之香,那些个在书山识海中浑然忘我的文人也被拉回了现实,纷纷跑出门外,听着解释,不由得喜形于色。
他们倒不是自己掏不起吃粥的钱,可这分了档次给予的粥饭,更像是一种荣誉和考校。哪怕凭绝大多数的腹中之才,就算献策入不得燕清之眼,吃个黍米粥也是绰绰有余的,却都往肉粥和米粥那里涌去。
于是在外头看热闹的百姓看来,就极匪夷所思了——分明是问题最简单的发放处,则最乏人问津,竟比‘商’的答策之处还更冷清,实在对问策毫无把握,又当真囊中羞涩、饥肠辘辘的寒门子弟,去领时也多是畏畏缩缩,声细若蚊蝇,甚至以手遮面,生怕叫人知道自己模样似的,接过后就做贼般赶紧躲一地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