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旅程
莫子骞骑着一辆破自行车行驶在公路上,背着一个大旅行包,戴着挡风镜,头发在脑袋上张牙舞爪的延伸,夏日的阳光将他白净的皮肤晒得红光透亮,飞扬的尘土又一层层扑漫在脸上,裸/露的脖颈和双臂都呈现灰蒙蒙的污色,只有带着挡风镜处的位置保持着原有的肤色,摘掉挡风镜就呈现一副可笑的眼镜形状,还有在红亮灰蒙的脸庞上张嘴而露的牙齿尤为显得洁白明亮。
这是莫子骞上完大三的暑期,他想在这个暑期用自己的方式出行旅游,这个方式就是骑着一辆单车自由的行走在路上。
莫子骞看着地图认真的研究路径,他要从学校出发沿着公路环岛转弯进入G104国道,然后左转、右转、直行经过多个城市乡村进入G220国道,还要经过G309进入燕山,最后在拐入G104北上进入北京。再从北京出发经过另一条不同的路径返回学校所在地南京。一圈下来三千多公里路程,莫子骞给了自己一个月的时间,对于这个旅程他信心满满,觉得绰绰有余。
莫子骞认为行走是种态度,选择旅游的方式也是一种态度,意在还原自我,在自由中体会风尘暮雨的自然,让身心得以解脱释放。想法使然,付于行动。
莫子骞喜兴热闹,也极耐寂寞。他的这个旅行壮举让他同学连连咋舌,莫子骞很想找个志同道合的伴儿一同完成这个平凡又特殊的旅程,无奈除了给莫子骞泼冷水外没有人响应,但却不能动摇莫子骞的意志。
识时务的人都知道这样的旅游冠冕堂皇的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其实就是一种受罪。能够骑单车完成这个旅程是需要耐力和毅力的,莫子骞坚定的意志似乎不可动摇,于是在没有同伴的响应下孤独的上路了。
为了这个旅程莫子骞做了充分的准备,旅行包里塞满了所需物品:地图、照相机、雨披、一个小型的打气筒等等,他为自己设定的资金是一千元,卡上还有八百元钱死活不能动,这八百元是莫子骞开学后第一个月的生活费。
莫子骞像女人一样细心规划着自己的生活,精打细算着每一分钱,他的经济来源除了父母给的生活费外还有一些是奖学金和打工的收入,莫子骞倍感珍惜,他满足于这种状态,享受自我支配的充实感。
唯一陪伴莫子骞的是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这是莫子骞花一百多元钱买的一辆二手车,在这段路程中唯一不争气的也是这辆车,在路上叮当作响的坏了好几次,有几次他一路推着走了十几公里才找到人家将它修好。
事后莫子骞感叹还是失误在这辆自行车上,之前没有做好思想准备,不知这辆车如此脆弱,频频的考验着他的意志,但当修好车重新上路时,莫子骞就像又恢复了元气,推着破车行走的颓败感荡然无存。
莫子骞住最低等旅馆,他最喜欢住的还是农家小院,有一次路途中下起暴雨,中午的天突然黑沉的像是夜晚,暴雨将莫子骞淋打的像片飘零无助的树叶,在黑沉无人际的天色里随风飘荡。
莫子骞第一次感到无助和恐惧,他拼命的前行,希望找到一处安全的角落,哪怕是一盏明亮的灯光也会让他感到温暖,然而他看不见,风雨肆虐着所有景物,顷刻间一切事物都弥漫在水天轻雾之中,还有风在呼啸尖嚎。
莫子骞一直在爆烈的风雨中走到尽头,等待天慢慢的变亮,狂暴的风雨渐渐的收住了脚步,莫子骞这才清晰的看到前方正临近一个村落,像是看到了希望,眼泪差点儿流了出来,瘦弱的身形背着硕大的旅行包瑟瑟发抖的向村落奔去。
这是悲惨的一天,也是幸运的一天,一个农家小客栈收留了他,一晚的费用只收他五元钱,还连带一碗热气腾腾的手擀面,莫子骞差点儿抱住客栈主人的大腿感激涕零。为了报答主人,第二天莫子骞义务的为这户农家干了一天的农活,临走时客栈主人还塞给莫子骞几个煮熟的香玉米和菜团子。
莫子骞再次满足,这就是旅途中悲凄与狂喜交织后获取的心灵慰藉。莫子骞独自享受着这个过程,忽觉有一丝缺憾,是因为这种幸福的孤独没有人来感应,没有人和他分享。就是荒岛余生的鲁兵逊还有一个星期五和他做伴。
莫子骞忽然意识真正的慰藉是需要一个人在身边,共同感悟山河地貌、暮雨阴晴,那才是一个完美的旅程。
然而只有莫子骞一人迎着晨曦的朝阳一直走到暮色的夕阳**。
他戴着耳机听着音乐,一路哼唱那首《蓝莲花》: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远。盛开着永不凋零,蓝莲花
心境怡然得意,把孤独淡淡的消散在尘埃里。
莫子骞一路拍着照,照片可以作为一路收获的见证,也可以作为给同学炫耀的资本,更多的是留给自己的记忆,见证人生旅程里曾经驻留过的土地。
他曾让一个半山腰处盛开的杜鹃撼动,成片的红色杜鹃犹如一团团火炬在山间燃烧,那是淋过雨的清晨,淋漓后的红色和绿色清透的交映着,静谧的没有任何杂疵,又火热喧腾的张扬着,还有袅袅的青烟冉升回绕,莫子骞神情静驻,拿着相机看着这片风景发呆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