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接下来金陵兵的训练,徒小三不能死守在金陵城,他要抗倭,必然要去沿海前线。把军务交给夏三郎,便是林靖的主意。林靖对夏天郎颇是了解,就是夏三郎如今虽为文官,但,他的气质依旧是不同于那些个斯文儒雅的文官的,相对于寻常文官,夏三郎身量俊挺,反应敏捷,别有一种潇洒模样。
而今,也证明,林靖的眼光再精准不差。夏三郎巡抚虽则做得有模有样,但,相对于文官,明摆着还是武职更对夏三郎的意。夏三郎不过是去军营几遭,见过军中训练,再有就是林靖写的一些练兵的笔记,命人抄了一份给夏三郎,然后,夏三郎就此训练起金陵兵,便是留在金陵继续训练帮中子弟的穆容,见过夏三郎的训练,也得说,巡抚大人当真文武双全。
徒林二人往松江而去,只是,这第一场战事,却不是那么好大的。
便是郑总督,似乎也隐隐嗅到了淮扬之地即将到来的第一场疾风骤雨。
这场战事,其实,不论徒小三林靖还有诸多淮扬眼明心亮之人,还是倭匪那边有眼光的人物,都明白,凭徒小三这些年的对倭战绩,断不能等他站稳脚跟的。而若想把徒小三拿下,在他于淮扬立足未稳时出手,方是最好时机。
而最好的时机,莫过于眼下!
淮扬的倭匪也展现出了远胜浙闽倭匪的素质,他们定下的战术,并非如泉州城当年那般几股倭匪合兵出战,这一次,他们是约定时间,分头行事。
倭匪算得清楚,你徒小三再厉害,也无三头六臂不是。你的军队再能打,也不过万把人,你敢分兵吗?你能分兵吗?徒小三不便分兵,倭匪却是不同,他们原就不是一伙,几处大的倭匪头目一合度,各家出人手,抢了算自家的。当然,谁遇着徒小三的大军,那也算自家倒霉。同时出动五六支倭匪,袭击不同的村镇,避徒小三锋芒,饶是有遇着徒小三的,不过一支人手。想一想,五六支倭匪突袭,你徒小三只解决一支,余下皆是败绩。徒小三再有战功,你现今所任的职务可不是某镇某州的将领,你所担负的,是一省大将军之职。倘是胜少败多,于朝廷便是话柄。
倭匪们算计的极是不错,而且,他们的计策也不算没有效果。
只是,徒小三根本没理他们这些个小盘算,徒小三打仗多年,第一件明白的事便是,不能让对手牵着鼻子走。不管倭匪怎么袭击村镇,徒小三早给下头各阶武将的命令便是,一旦有倭匪来袭,不要求他们出城御敌,只管死守城镇。便是有城镇守不住的,徒小三也没法子。因为,徒小三大军出动,直接将由上遭倭匪所占据的川沙洼、松江、柘林等地夺了回来,同时,着兵驻守。之后,那些个跑到内陆去烧杀抢掠的倭匪,有一些城镇,驰援得当,未遭倭祸。有些遭了倭祸的,若撤退及时,算是捞着了。若贪心太过的,都被徒小三大军赶上,剿杀倭匪亦不在少数。
故而,此次初战,当真不似倭匪算计的那般,什么徒小三败多胜少。先不说徒小三夺回被倭匪占据的地盘儿,就是后来徒小三封锁海岸,梨庭扫x_u_e之时,算一算战绩,亦称得上小胜了。当然,也有遭秧的百姓,可哪朝哪代,凡经战事之事,最先遭秧的何尝不是百姓呢。
好在,徒小三此次算是将倭匪彻底的撵出淮扬境内,由徒小三驻边,短时间内,淮扬可得些许安宁了。
由此小胜,便是先时对徒小三颇有些意见的郑总督,亦没少在奏章中为徒小三说好话。这里头,自然有夏三郎的功劳。夏三郎如今代掌金陵军务,与郑总督对军务交流的便比较多了。何况,军中自被徒小三整肃后,气象焕然一新,郑总督虽不通武事,到底不是瞎子,也是能看得见的。
尤其现下战时,郑总督也明白,想打胜仗,还得兵将得力方是。
况,先前淮扬经一大败,今徒小三此虽小胜,却有收回国土之功,而且,淮扬委实需要一场胜事来提振士气,故而,这场小胜也被郑总督渲染的花团锦簇。至于陈柒宝,郑总督乃是这位皇帝陛下的心腹信臣,郑总督先前败的灰头土脸,陈柒宝都以他甫赴任为由,未曾追究其责任。今淮扬有此小胜,陈柒宝颇是欣慰,非但军功赏的痛快,便是于近臣跟前,里外里的也没少夸郑总督。
是的,夸郑总督。
眼光好。
陈柒宝是这般说的,“初时,郑总督要林将军到淮扬主持军务,朕还担心林将军一直在浙闽,不熟悉淮扬军务。不想,郑总督当真慧眼,果然林将军一到,淮扬局势立刻逆转。可见,我朝有此猛将,倭匪也无甚可惧之处。”
皇帝陛下非要没理由创造理由也要夸郑总督,大家也只有称是的。心下却是道,林大将军之勇猛,早经浙闽两地验证过的,什么郑总督的眼光啊,有眼睛的,谁不晓得林大将军之勇!
不过,淮扬局势逆转,也是真的。
皇帝陛下龙心大悦,赏赐淮扬时没忘大大的嘉奖了郑总督一番。
只是,皇帝陛下的恩赏尚未到达淮扬,一场更大的战事随之而来。而随这一场战事到来的,则是另一场江南政坛的政治悲歌。
第258章 悲歌之二
徒小三到淮扬后的第一场战事,虽则没叫倭匪占到什么便宜,可说起来只能算是小胜。尽管朝廷出于诸多原因大力褒奖,不过,徒小三现下的心思,完全没有半点放在军功上,他立刻要郑总督上折补给军械,徒小三给郑总督的公文,措辞十分严厉,徒小三道,“近日内,必有第二场战事,请朝廷必要立刻补给兵械,以备战事。”
郑总督做事倒也知轻重,立刻便向朝廷申请了军用补给。
只是,这场战事之迅捷,郑总督的折子尚未至京城,第二场大战便轰轰烈烈由此而来。
好在,徒小三并不算无所准备。
只是,饶是以徒小三之战力,仍未能将倭匪拦在沿海战线上。此次倭匪进攻之激烈,远胜当年泉州城突袭,徒小三拢共一万兵马,倭匪却是三万不止。而且,更令徒小三火冒三丈的,这狗娘养的倭匪,你们打仗的方式怎么这般熟悉啊!林靖登上城墙一看便知不妙,林靖私下与徒小三商议,“这些倭匪,定是学过咱们的练兵法子。”
徒小三骂句脏话,知道定是城中细作做的好事。徒小三紧握手中战刀,冷声道,“狭路相逢,勇者胜。端看谁豁得出命去了。”反正,打仗都是玩儿命,倭匪皆是海上大盗,自来没少干烧杀抢掠之事。至于徒小三手下,这几年更是没少经战事。整整半月激战,徒小三这里倒是守得住,但,刚刚夺回的乍浦则被倭匪攻占,幸而乍浦初被夺回,眼下城中除了兵卒,也无甚百姓,余者残兵被史四郎带着,退往松江。徒小三顾不上处置失了地盘儿的史四郎,因为,攻破乍浦的倭匪如同冲破羊圈的饿狼,于淮扬之地长驱直入。徒小三欲整兵救援,偏生被松江这里的倭匪拖住兵力,再动弹不得分毫。
整个淮扬沿海的倭匪分作两股,一股与徒小三在松江大战,另一股则是长驱直入淮扬腹地,直逼苏州城。这座有天堂之地美称的州城,三天之内向金陵城连发十封战报,整座州城芨芨可危。
郑总督立要发兵救苏州的,可金陵兵力也着实有限,郑总督问计夏巡抚,夏巡抚道,“一则金陵将军犹未到任,二则,金陵多是新兵,今训练不过三月。三则,倘此时勉力发兵救苏州,一旦倭匪来了金陵,大人要如何应对?”
郑总督知道夏巡抚说的是正理,可只观郑总督官场经历,便知此人虽算是个政客,但,他委实不具备老辣政客的铁石心肠。要按夏三郎的意思,淮扬之地,再重重不过金陵。苏州一样有苏州将军,一样有驻兵上万,一样有的城池坚固,纵是打不败倭匪,据城不出,便是守城,也能守上三个月的。当然,这是夏三郎看来,至于苏州到底城池如何,守将如何,夏三郎也不敢把这话说死。
只是,郑总督多年在翰林、国子监打转,他身上,有着文人强烈的心慈面软、忧国忧民,郑总督脸色惨白,与夏三郎道,“倘是不救,一旦苏州失守,里面数十万百姓的x_ing命,就是你我的罪孽!”
夏三郎也不是铁石心肠,相反,他少时便于军中行走,更知战争残酷。夏三郎叹道,“大人,今您一意要援救苏州,焉知不是倭人调虎离山之计。金陵原就兵力不足,一旦出兵,倘倭匪直逼金陵城,要如何应对?”
郑总督长叹,“先说苏州吧,大不了本官与百姓同生共死。”
夏三郎再三规劝,郑总督是铁了心要救苏州,只是,他并不通军务,还得问夏三郎,“救苏地之事,要如何安排?”
夏三郎一肚子火气,想着有这等鸟人做上司,当真是能连累死个人。若知郑总督是这等样人,他说什么也不能谋这淮扬巡抚之位。夏三郎看郑总督一幅救人如救火的模样,想到这人发此善心,倒也不是为自己。只是,你救苏州数十万百姓,倘连累金陵数十万百姓之x_ing命,先不说此举是对是错,便是金陵百姓,可愿受此连累。夏三郎直接就问了,“大人,你愿与金陵百姓共生死,金陵百姓可愿与大人共生死?他们,本可无此一劫!”
夏三郎辞锋之利,问得郑总督脸色煞白,无半分血色。良久,郑总督方凄声道,“唯求无愧于心罢了。”
夏三郎当真是无话可说,如果你只是一介文人,你可以只求无愧于心。可政客是不一样的,封疆大吏更是不同。官员与文人最大的区别就是,官员更懂得权衡,不论是自身利弊,还是百姓利益,官员所权衡的,必然是最大利益的获得。如今郑总督一句“无愧于心”,未能感动夏三郎半分,夏三郎只觉可笑至极,夏三郎道,“既如此,下官立刻带兵驰援苏州。只是,下官走后,当何人领兵,大人可有主意?”
郑总督道,“还得三郎你帮我拿个主意。”郑总督在京城与夏尚书还是至交好友。
夏三郎道,“若是军中有可托付掌大局之人,下官也不必亲自带兵驰援苏州了。大人听我一句,将金陵军务交由穆姑娘执掌,若有战事,全城坚守,一切军略更要听穆姑娘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