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文康已经用完了晚膳,去向太后请安了,太后得知庆功宴上的事,知道昭华先是罚跪,后来又被关了黑屋,近三天
未进水食,心痛得快要碎裂成千万片,今天见文康来请安却不见昭华跟随,无比担心,问道:“怎么不见昭华,你还把
他关着,要活活饿死他吗?”
“母后放心,今天一早就把他放出来了,朕说关两天不会随意加码。”文康脸上带着不自然的笑,“只是今天在上书房
他言谈不当,所以罚他在寝宫抄书。”
抄书?这又是他想出来的折磨人的新招吗?还是别有用意?
太后疑虑的目光望向文康。文康心里发苦,看来自己在太后眼中如恶魔一般,如果哪天不折辱昭华了,她反而觉得里面
有阴谋。
待皇帝走后,太后和贴身侍女商量:“得赶紧想办法救昭华,否则这样下去会被他折腾死。”
“太后娘娘不要急,要等机会。”虹姑劝她。
“我怎么不急,心都要碎了。”太后又开始淌眼抹泪。
“太后不急。”虹姑沉稳地说。“下个月是太后寿辰,群臣祝贺,趁这个机会把昭华殿下要过来。当着众臣的面他也不
敢明着和太后顶撞。”
“唉,不知能不能成功,康儿这人心机深手段狠。只怕没那么容易。”太后抹干眼泪,还是打算不惜一切要救昭华。
文康从太后处回到寝宫,见昭华已经抄完了,随手一翻,仿造得还挺像,只能说有些像,要瞒过太傅的眼睛却有些困难
。
“陛下,您是不是自己也写两张放在上面?”昭华小心地提议。
“哼。”文康冷哼了一声,说,“明天如果太傅看出来,你知道朕会怎么惩罚你吗?”
“不知道。”昭华心里叹口气,何恬太傅虽然看似随和,人却精明,这笔迹哪里瞒得过他,到时不知道他会耍什么招数
怎么折磨自己。
“下去。”文康却没有再施惩罚。
这两个字和那个“滚”字是昭华来齐宫后最盼望听的字眼了。意味着可以回去休息,不用在皇帝跟前待着了。
昭华如蒙大赦,终于得以提前回房休息,在厨房找了些剩饭面汤吃了,回到柴屋时,却发现稻草下藏着一瓶药酒,是宫
廷珍贵的活血化瘀的虎骨红甘酒,他也不及想这药酒哪来的,赶紧拿药酒在手臂揉擦起来,黄三郎又给他按摩捶骨,酸
麻疼痛的筋骨才好受了一些。
回想这天皇帝的表现确实很怪,难道真如落月所说,他对自己的折磨不会太久,快告一段落了吗?昭华被折磨得不敢对
他抱有任何期盼了。
第二天上书房时,昭华把皇帝的功课交给何恬太傅,何太傅拿着一翻,前两张是皇帝写的,后面的细看一番却是不大象
,再看看文康和昭华的神情,心里明镜一般,沉吟一会儿,说道:“皇上的字倒是比以前长进了。”
文康阴着脸不吭声,昭华感激地看了太傅一眼,起来侍立一边。
何太傅把字纸放在一边,开始讲书,讲的是《诗经》中的《击鼓》和《黍离》,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讲到动情处更是
情感激昂。可惜文康不喜诗文,很不感兴趣,一直昏昏欲睡,林御风也装做有兴趣的样子,支着头眼睛迷蒙。昭华却是
听得津津有味,只觉得何太傅的授课精彩有趣味,能调动人的感情,齐国第一才子之名果然名不虚传。何太傅也习惯皇
帝和林御风听课打瞌睡,见昭华听得认真专注,心里高兴,继续讲述,末了来一句:“你听懂了吗?”
“懂了,太傅讲的极生动。”昭华恭敬地答道。
文康从昏沉中醒过来,有些不高兴,心想朕的太傅成了专为你讲课的了,再看茶碗里早就空了,沉着脸敲桌子:“倒茶
。”
昭华遵命去倒茶。何太傅也停了讲授,命旁边的仆人倒了茶,缓缓啜了两口。等昭华倒完茶,何太傅接着讲。讲了近一
个时辰,当天的课业完成,接着是冯太傅讲史。
太傅冯宣,在朝中兼任御史大夫,在上书房是最高师父,曾为先皇帝授过业,为人不象何太傅那么和蔼风雅,却是比较
严肃古板的人,学问渊博,喜欢启发鼓励学生思考。
这次先讲了前朝一件史实。有一小国,国内有人犯了杀人罪,逃到外国,国王用一座城池把他换回国,依法判以该判之
罪,其国人对此举褒贬不一。(这个故事记不清是诸子百家还是左传战国策里的,反正有这回事,古书有载。)
“你们对这事怎么看?林御风先说。”太傅先提问。
之所以不让皇帝先说,是因为他先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其他人很可能曲意附合,不敢跟皇帝唱反调,所以太傅提问时都
是让皇帝最后发表意见,也是有意养成他先听取他人意见,不轻易下结论的习惯。
“用一座城池换一个人,不划算,简直太傻了。”林御风不加思索地说。
“你说。”冯太傅转向昭华。
昭华一躬身,回道:“这个国王做得很对,立国之道,首重法纪,要确立律法威严,民众方能明利害之向,趋利避害,
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这个国王以城池换犯人,表面上看很不划算,其实却是树立了律法威严,警示国人违法
必究,消除国人侥幸心理,从长远治国的打算来看,这样做值得。”
“皇上请说。”冯太傅再转向皇帝。
“这个……”文康犹豫了一下,他的想法与昭华英雄所见略同。
哼,谁和他英雄所见略同?文康心里骂自己。
可是他若是说出口,岂不成了附合昭华的意见,心里有些恼,只得简单说道,“这个国王做得也有道理,可是用一座城
池换一个人也不大妥当,很不划算,可以用别的办法。”
算是综合前两人的意见。
冯太傅没有评论,他遵循孔子的育人之道,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做老师的自己并不下论断,免得自己的论断影响学生海
阔天空的思考,所以对学生的意见,只要不违背伦理大义(个人以为应该相当于现代的三观端正的意思),他一般不置
可否。可是从他赞赏的眼光来看,他是同意昭华的说法的。文康又觉得心里憋气。
冯太傅留下功课,要求写一篇国法论,就结束了课业。
下了书房,文康回到寝殿,喝了一口太监奉上的冰镇梅汤,道:“今天你又显摆了一场,那个策论你来写。写不出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