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十八岁第一次跟男的上床到今天,我只在两个人的下面呆过。”
显然第二个是金大福,于是我问:“第一个是谁?”
周铖笑了,淡淡的笑意让他的眉眼看起来很帅气:“说了你认得?”
我囧在原地,不太好意思地干笑:“也对哈。”
风从我们两个的中间穿过,卷起地面无数的灰。我鼻痒地连打了两个喷嚏,周铖起身拍拍裤子。我想谈话应该是到此为止了,可周铖却来到我的跟前。
他说:“冯一路,我只告诉你,因为你看起来想知道得不得了。”
我很没骨气的猛点头:“就是就是,给个名字也好嘛。”
于是周铖又笑了,轻轻浅浅的,像春末最后一缕微风:“不需要,他死了。”
几场瓢泼大雨过后,天气彻底热起来。早晚还好些,正午的太阳可真像麻辣烫一样,晒得人没着没落。说到麻辣烫,我又不可避免的想起更多东西,比如猪头肉,比如扎啤,比如KTV小妹那五十块钱就能摸好几把的大腿。想到这些我就烦躁,莫名的想打人毁物,我甚至做梦拿锄头去刨电网下的高墙,可梦中的高墙是合金钢的,直到梦醒,丫连根毛都没掉。
我知道我不该想这些,我应该清心寡欲以带发修行的心态老老实实度过这几年,哦不,连发都不带了。可知道归知道,做起来是真他妈难,每天早晚各默念十遍六年很短我要坚强的结果就是上工路晒着太阳想起麻辣烫。
还有不到一个月,我来这儿就一年了。
多快。
流水线从做塑料花改成了彩灯加工,换汤不换药,糊灯笼的时候我忽然想起小学上劳动课,那是为数不多留在我记忆中和学校有关的快乐场景。学的是织毛衣,还没到四根针呢,先用两根针织点片状物,可就这我也摆弄不明白,于是回家向老妈请教,那时候我觉着我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女人,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她会在两年后跟别的男人跑了,那时候我傻逼却快乐着。
“我操你会不会糊啊,就这样的验收肯定不合格!”
旁边一声怒嚎打断了我的伤春悲秋,不用看,肯定是一条线上的同仁又吼花花呢。
说到底,这真不能怪同仁,做塑料花的时候无非就是粘吧粘吧,没什么美感或者规范要求,所以大家都能糊弄过关,可到了这彩灯,那纯种技术活,手艺差距就看出来了。我想着花花的细胞里可能真就没有哪怕一丁点儿的手工基因,效率奇慢不说,那成品……还不如加工之前的裸灯呢。
每天的劳动都有数量规定,如果验收合格的成品不够,那么整条线的人晚饭后都要继续加班,直到完成要求的数量。一条线上十来个人,说实话,花花一个人拉不下来多少时间,顶多每人饭后再做二十分钟。但要知道,那可是饭后,谁他妈吃完饭还乐意回来加班啊,尤其还是被牵连的。
花花也知道错在自己,所以每次被吼都特老实,不吭声是自然的,可他连头都不抬,就那么卖力地跟手上的东西较劲儿。开始几天看得我有点儿心疼,倒不是觉着他辛苦,而是觉着那么暴躁易怒一野孩子肯乖乖听人骂完后加倍努力依然得不到回报这事儿本身有点儿惨兮兮,可是过了几天后,我都想加入骂人大军,娘的你也太笨了点儿吧!你那手指头是摆设吗!
“吼他有用咱线早得超产奖了,有时间吼还不如多糊几个。”我装作漫不经心地回了一句,嗯,必须漫不经心,不然容易激起狱友“这逼样的你还向着他?!”的抵触情绪。妈的坐回牢还得自修心理学,我容易么!
果然,狱友泄愤似的踹了下生产线侧面的铁皮,还没敢使劲——太用力声音会很明显,然后消停了。
我悄悄和花花旁边的人换了位置,花花看了我一眼,没什么表情,然后继续低头干活。
我也不指望他夹道欢迎,更没准备手把手的教,热脸贴冷屁股的次数太多了,我也会烦躁的好吧。所以我只是灵巧而快速地糊好一个又一个彩灯——哥们儿就是靠手吃饭的,然后瞅准他偶尔抬头艳羡目光闪过眼底的短暂瞬间,不失时机地提点:“多看看大家怎么弄,别总自己搁那儿琢磨,你还能琢磨出一朵花儿来?”
别看旁人说花花没反应,我这一说马上被怒视,那眼睛瞪得,溜黑溜黑像玻璃球儿。我哭笑不得,这算特殊待遇不?
不过瞪归瞪,没多久我就发现他还真的照做了,虽然是偷偷的。主要是背着我,具体表现为我认真干活或者貌似认真干活的时候,他就找准一个人当然多数也是我盯住不放,然后只要我有点儿要抬头的迹象,他就马上低头进入聚精会神做花灯的状态,警觉性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不过,也挺可爱的。
每次他做这些稍微有点幼稚的事情时,我就会忽然萌生出些许感慨,心说这只是个孩子啊,二十出头,发育不良,锒铛入狱,无亲去故,还没办法说话。虽然我知道自己没啥资格可怜别人,但我总是忍不住要去想,我进来是因为我想要来钱快,来钱多,这念头现在依然坚挺,所以哪怕老头儿拿着拐杖一天打我三遍,我还是会走这条路,但花花不一样。拿刀豁开别人肚子是什么感觉我没办法想象,但肯定好不到哪里去,图什么呢,大金子说到花花总喜欢用“狼崽子”作称呼,我知道他被花花牵连得不轻,至今怨念,但如果花花不是无亲无故,不是不会说话,也有个老头儿那样的人管他,咱不说爱,照顾就可以,或许他就不会来到这里了。
可惜,人这辈子没有如果。
第16章
通常来讲,有残疾的人都会存在感很强,这话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纯粹实事求是,因为与众不同,所以旁人有意无意的总要关注你。
小时候我家周围就有俩,一个是前楼的,脉管炎发展到两腿截肢,当时我还不知道这些名词都是啥玩意儿,只知道那个叔叔每回出来都是坐在自制的摇杆车上,那东西有些像轮椅,不过却把自行车的脚蹬子改装到了上面,然后他用手扶着往前摇,车就慢慢动起来。我特向往那车,童年的记忆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幻想着自己坐上去,对于学龄前的我来说,那车和坦克是一个概念。另外一个是楼上的,我爸让我叫她王奶奶,但我一次也没叫过,因为我有点儿怕她。现在想想,她似乎对我挺好的,确切的说是对我们那一楼的小孩子都不错,经常煮个地瓜豌豆什么的分给我们,但大家都是吃了就跑,没人想跟她多呆哪怕一会会儿——对于小孩子来讲,一个不会说话只会啊啊啊怪叫的老太太就和蓝精灵里的巫婆一个样儿。
是的,遇见花花之前,我对于哑巴的印象全部来自王奶奶——心里有话却说不出来,越着急啊啊啊的叫声就会越大越恐怖。儿时的我知道她不是坏人,但抹不去害怕,长大后的我不再害怕,却再没有人用这样特殊的方式来唤起我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