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叹道:“朕的管仲,朕的萧何,朕之子房!如今真要连着乐毅与韩信的活一块揽上!我知孔明自许管乐,自然做得到。可如此cao劳,朕于心何忍!丞相!不如朕放你归于山野之中,莫报燕王,也忘了我这个汉王吧!”
诸葛亮亦是哽咽:“陛下是何言也。陛下知我惜我,厚待恩遇,远逾燕王。全心信我,视亮如骨r_ou_,委以重任,不曾疑我半分,亦远胜高帝。此情此义,已入骨血,刻骨铭心,如何能忘?陛下将臣罢归乡里,亮岂不成一孤魂?宁效屈子赋离s_ao,歌渔父,自沉锦江乎!”
“…休得胡言。”刘备淡淡道:“自上次你与曹植为文对论,魏人多说你文采不艳。连曹子建都比不上,不要提跟屈原比。既不能留下传世之文,岂可不建盖世功业?功业未建,自沉锦江,岂不可惜?我看你不会甘心,也做不到。”
“…………”知臣者,陛下也。诸葛亮决定不再跟刘备作口舌之争,默默地在心中第无数次下了这一个结论。
20.长相思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古诗十九首》
当晚,诸葛亮方抵达白帝,国事忙碌,夜里尚要陪伴皇帝。不得已命人将公文都抱回到刘备寝殿批阅。他踏入寝殿时,正看到刘备歪在榻上翻阅一些书信。见他来了,便望着他笑。
诸葛亮亦微笑坐定,批阅公文。片刻后觉自己始终被一目光盯着,抬头才看见刘备在默默注视着他。
他见此,便笑问:“陛下方才在看什么?怎么不看了?”
刘备道:“方才看的是丞相。现在看的也是丞相。常说字如其人,但是看字怎比得上看人。”
诸葛亮闻言,放下笔起身坐到皇帝榻侧,望着刘备几案上摊开来的书信。
那是自己于二个月前,深冬之际所书之信。于简略交代国事之后,另书有一诗:
孟冬寒气至
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
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
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
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
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
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
惧君不识察
章Cao极尽精妙,字迹虽Cao而不乱,于刚劲中透出缠绵苦思之意。是他于思念中耗费了不少心思书就。
彼时他夜不能寐,披衣起身在庭中仰望成都月夜。百姓安睡,万家灯火俱寂,还醒着的怕亦只有思念丈夫的妇人。百姓们怎知,那日理万机,为他们抚平战后疮痍,再度带来太平春的丞相,在夜里还要因为思念在远方的皇帝而愁不能眠?闻得刘备改鱼腹为永安,此生欲终于此之意已然明了。他知刘备至深。岂能不明白这一点。然月缺月圆,时光飞逝,眼看相聚时间日短,而与君已经年不见,只能把书信常置袖中,思念时拿出来看看罢了…
他抬头之际,只听皇帝温声道:“孔明,经年不见。白日里尽谈国事,朕还没有来得及与你诉离别之情。”
诸葛亮微笑道:“臣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耳!”
经年的思念,只简单化作一句短诗。刘备欣然而笑:“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诸葛亮笑答:“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诸葛亮笑接道。
“噗…”刘备忍俊不住。君臣二人相对笑起来。当是一笑解千愁。末了刘备抚着自家丞相之背:“不对,不对。你这卧龙,怎能没有双翼?你将来可是要一飞冲天,一鸣惊人。朕忧心的,只是怕你不会’努力加餐饭,随时爱景光。’”
“…陛下过虑了。”
刘备摇头道:“丞相近日多有劳累,是为朕所累。朕不当责怪你没有保重身体。但以后你独当大任,忙碌只会有增无减。还要如此折腾下去吗?孔明教朕读书观其大略,怎么自己做起事情来这样巨细靡遗?这样岂能不过于劳累?”
诸葛亮笑道:“陛下,读书与理政不一样。”
刘备叹息:“庶事精炼,物理其本,是孔明为政一贯的作风。只是造福了百姓,累着了丞相。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丞相焉能不保重自己?如此纵用心力,不是养生之道。教朕益发担忧起你来。”
“……”
“你听着,这是朕叮嘱你的第一件事。”刘备认真地望向他。
“臣谨闻圣教。”
“事情虽多,你也不可不分巨细,审查入微。时不时还要亲自查阅校理簿书。你让属下脸上心里怎么过得去。他们不笨,恰恰是你太聪明。一个家的主人,便应让仆从掌车马,妾婢主洒扫炊事。犬守夜,j-i司晨。你只需发号施令便可。不宜亲自去做他们全部的事情。”
“……”诸葛亮见刘备一脸认真,便殷殷握着皇帝的手,含笑答应。
“听进去了?”刘备笑道:“那么好。今晚那些公文都交给他们处理去。你我早些躺下歇息。”
诸葛亮笑着依命而行。让侍者搬走公文簿书,君臣二人洗漱毕,同榻而卧。
然而他当晚在皇帝身畔,极为浅眠。天明之前,便轻轻起身,前往他在永安宫中理事之处,命侍者研墨毕,自己则执笔宁思。
…周公为周文王少子。有圣德,辅其兄武王伐商,定周八百年天下。武王病,周公为册文告天,愿以身代。藏其册于金匮,无人知之…
…后武王崩,太子成王年幼,周公抱成王于膝,以朝诸候。有庶兄管叔、蔡叔将谋不轨,心忌周公,反布散流言,说周公欺侮幼主,不久篡位。成王疑之。周公辞相位,避居东国,心怀恐惧。
…一日,天降大风疾雷,击开金匮,成王见了册文,方知周公之忠,迎归相位,诛管叔、蔡叔,周室危而复安。
诸葛亮心想,他没有为刘备延寿之法,但作册文告天,却是他可以做到之事。
…何不仿效周公?
他向来行文惯用章Cao,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但这一封祈告上天之文,他先反复酌思,存了腹稿。再以篆书写就,字字如刀刻,力透纸背。
“…倘上天垂怜,使今汉天子得以康复,转危为安,诸葛孔明愿以身代。”
待得最后一行字写毕,抬眼见天方蒙蒙亮,便屏退随从,独自一人往白帝城最高处行去。
山风猎猎,峡谷波涛汹涌。汉丞相跪拜于地,对天祈祷。他朗声诵读册文,反复三次,但愿上达天听。
然后,他将册文付之一炬。看着冉冉烟尘上升,他心底稍安。彷佛如此便能让上苍看到这册文…
周公将册文藏于金匮,也许上天不知。而世人知晓了。他诸葛孔明总要做些不一样的。如此世人不知,但上苍可能会看到吧…
21. 与君同罪
清晨,诸葛亮于东征阵亡将士灵堂祭拜之后,即于侍从伴随下前往议事厅。
这是丞相来到白帝城之后,头一次会见群臣。身为百官之首,群臣皆想听诸葛亮如何评价检讨东征之失,以及大汉的未来--他们该如何在风雨飘摇中走下去。
议事厅中,中间上首为皇帝之位。左侧首席为丞相之位。其下群臣文武依班次坐定。李严,赵云,陈到,马谡,陈震,向宠,向朗,宗预,廖化,吴壹,吴班,吕乂,王连,杨洪,张翼,许慈,来敏等人皆已就坐。只待丞相入席,会议开始。
只见诸葛亮片刻即到,于左上首席坐下后,肃然道:“自与吴开战至此,战事初歇,两国稍安。我等宜归整战败之因,引以为戒,以期日后共扶陛下,以复国力,振兴大汉。”
群臣纷纷拱手答应。诸葛亮又道:“请诸公各抒己见。”
廖化张翼等曾将兵之人,对望片刻,即起身道:“丞相,愚以为连营之法,多有不妥。亦予敌以火攻之机。”
许慈见此,亦起身道:“在下闻曹丕言,岂有七百里连营而可拒敌者?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
马谡向许慈道:“猇亭之败,非连营之过。”
“为何?”
“陛下伐吴,屡用奇兵。虽一时得利,然江山相逼,大军施展不开,不得不连营以保退路。东吴拥水军之利,位处侧后,时时可以选择突袭点,切断我军主力退路。如此我军覆败立至。”
向宠亦道:“陛下步步为营,因地制宜,原来无可指摘。且全军五十余屯,有四十余屯位于主战场。足见陛下明轻重,未曾分散兵力。连营之失,不在连营之法,而在疏于防守。尚书令病重,不能巡营。致使行阵布防失误,予敌可乘之机。”
群臣闻此,皆暗暗点头。诸葛亮亦点头嘉许:“巨违所言是也。连营之法,并非万全,却是江山相逼时不得不行之法。然连营之道,以虑相备,强弱相攻,勇怯相助,前后相赴,左右相趋,如常山之蛇,首尾俱到。必得通晓行阵之大将方能为之,否则稍有不慎,大祸立至。”
“时值酷暑,子初病重,不能为陛下运筹帷幄。而自我大汉建国之后,法孝直亡故。诸大将如关,张,黄老将军,马孟起等亦于数月内相继去世。国内已无大将。致使冯习之辈统军,一遇长期对峙,便难以胜任,非但不通连营之法,更盲目轻敌,授陆逊以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