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大清宰相厚黑日常 作者:时镜(六)【完结】(52)

2019-06-13  作者|标签:时镜 情有独钟 种田文 穿越时空 历史剧

  身为当年金榜题名的探花郎,如今却要顶着这样的“名教罪人”的名头,如何能再做人?

  连着钱家满门,都成了罪人,颜面扫地。

  这还不如死了呢!

  雍正用心之歹,何异于杀人?

  张廷玉心里正堵着发泄不出来的时候,雍正竟然犹嫌不足,在将汪景祺的头颅挂在菜市口上之后,竟然着令满朝文臣在逐钱名世出京那一日,在城门口写诗讽诗相送,张廷玉自然也在诸人之列。

  满朝三百多文臣,一个个写好了诗,便呈给人大声念出来。

  这消息是早就透出来的,所以早已经有人精心准备好了成稿,期许今日写好了这讽诗,能得雍正爷另眼相看。

  只有张廷玉,端着那一管湖笔,怎么也动不了手。

  萧永藻就站在张廷玉身边,苦思冥想之后已然下笔,回头来看张廷玉,倒是觉得奇怪:“张大人不是一向才思敏捷吗?”

  张廷玉抖了抖手中湖笔,重新蘸墨,还是不落笔,只道:“人越老,脑子越不中用了……”

  曾经冤杀过戴名世的人,如今写不下一首讽诗?

  萧永藻与嵩祝俱为大学士,并且位置自然都比张廷玉高,对前朝南山集案还记得清清楚楚,如今萧永藻笑问一句,嵩祝也听见,只捻须一笑:“萧大人您知道什么呀?早年张大人曾亲自斩过自己学生呢,如今一首讽诗,哪里难得倒他?终归还是咱们需要担心担心自个儿了,万别被张大人的讽诗给比下去。“手中湖笔握紧,张廷玉手指甲都要掐断,他提笔良久,待要落笔时,又觉那墨迹瞬间化作血迹。

  “啪。”

  张廷玉抬手将那湖笔扔在桌案上,甚至撞倒了前面的很小的砚滴,墨迹洒落,污了一纸。

  萧永藻嵩祝连着前面大学士马齐等人,全都回头看向了张廷玉。

  张廷玉淡淡一笑道:“萧大人、嵩大人资历甚厚,又是朝中泰山北斗,人间重晚晴,张某不敢擅自作诗。想来文人下笔,该对得起自个儿,张某若是落笔,只怕二位定然落败,为着不见弃于诸位,张某还是不写为好了。”

  萧永藻、嵩祝两个气得一张老脸全红了,张廷玉如今虽也是个年纪不小的人了,可跟他们比起来,真只能算是后辈。

  他们可是当初跟张英共事的人!

  “你,你!”

  “我?”

  张廷玉冷笑一声,“二位老先生若有那时间与张某多言,不若多斟酌斟酌自个儿的讽诗,免得写错一个字……那时候啊……”

  声音忽然转低,张廷玉轻悄悄道:“张某能冤杀自己的门生,您二位又算得了什么?年羹尧是我同科,戴名世是我门生,钱名世也与我有故……萧大人,嵩大人,大厦倾颓,不过一时而已……”

  这就是明晃晃的威胁了!

  如今因言获罪之事越来越多,谁能保证自己所有文章之中没有半点差错?

  看张廷玉那悠然自得转身就走的模样,饶是萧永藻与嵩祝乃是朝中重臣,现在也是吓出一声冷汗。

  戴名世一案牵连三百余人,若非康熙爷悬崖勒马,便是要死数百……

  从来帝王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张廷玉才走出去三步,便忽然听见后面一声大笑:“好诗,陈大人好诗啊!名世已同名世罪,亮工不异亮工j-ian!如此奇巧刁钻之句,也唯有陈兄可作了!”

  “哈哈哈好句好句!”

  “……正是好句啊……”

  有人毫无知觉,连忙大笑着称赞。

  然而有人悄悄转眼一瞧这边张廷玉,果然见到张廷玉停下脚步过来一望那边的“陈大人”。

  詹事府的正詹事陈万策……

  这人,还是他举荐上去的吧?

  钱名世,表字为亮工。

  名同戴名世,字同年羹尧。

  名世已同名世罪,亮工不异亮工j-ian。

  果然好诗……

  

  第二五三章 终难逃

  

  三百多文臣之中,唯有一个张廷玉因为与萧永藻等人闹翻,没有写诗便直接找了个借口退走,众人都以为雍正会惩治他。

  没料想,雍正的确如他之前所言,赏赐了讽诗极佳的那些人,更发落了文义不通的那些,倒霉一点的直接被革出了翰林院,从此以后再无踏入仕途的可能,岂非呜呼哀哉?可偏偏,所有该倒霉的人都倒霉了,就张廷玉一个还好端端的。

  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胤禛不仅没发落他,反而给了他更大的赏赐,莫名其妙地夸赞了一番,甚至在回了圆明园之后便赐了他一座圆明园之中的宅邸。

  圆明园乃是皇家园林,岂是寻常人能随意进入的?

  张廷玉这是因为不写讽诗,反而得到了皇帝的青眼?

  反正,诸位大臣们是真的闹不明白了。

  雍正爷您这是什么意思呀?

  合着咱们好好写讽诗的,您不赏赐,还说过不好好写的你要降罪,可张廷玉就没写,怎么偏偏张廷玉没降罪?

  君心难测,从来如此罢了。

  别说是这些大臣们,就是张廷玉本人也颇为讶异。

  他早做好了给雍正上折子的事情,哪里想到来的圣旨居然是赏赐。

  没得说,顾怀袖知道这事儿之后只有抽搐的份儿了。

  其实想想,胤禛真真儿无聊的一个人,下面人怎么想他,他偏偏不让这些人如意,皇帝的心思岂是他们能随意猜测的?由此一来,就出了种种有意思的事情。

  次日张廷玉自然要去朝上谢恩,却不曾想又是一件差事扔了下来。

  年初时候直隶总督李维均曾向胤禛提出过“摊丁入亩”的想法,“丁”便是原来的“丁银”,每个人都必须缴纳的赋税,可是穷人没钱交丁银,而有权有势的富人则有各种逃避丁银的法子,由是一来,到康熙朝的时候丁银已经难以收缴齐全。那个时候康熙便想过要摊丁入亩,也就是有田地的人才交丁银,没田地的人不交。

  然而这样一来,有地的人便齐齐起来反对,康熙受到的阻力颇大,所以该制度便不曾推行。

  可是国库亏空,总不能没收入,康熙心慈手软,如今的雍正却不是什么善茬,在看了李维均的奏折之后,便与张挺与拟定过摊丁入亩的细则。

  这一回,细则颁发下去,自然还是有人反对,可毕竟不敢怎么闹腾。

  年羹尧才死,谁敢闹?

  所以完全不像是前朝那样艰难,在雍正朝这里,虽然摊丁入亩施行依旧有重重的阻力,可在胤禛铁腕之下,无人有不从之心。

  可是人的忍耐都是有限度的,先政治完了“农”,雍正又把主意打到了“儒”和“官”的身上。

  读书人跟当官儿的拥有的田产是不必上税的,可偏偏这两种人的田产又在整个大清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整日里都在想怎么充盈国库的胤禛,想到这两种人的身上,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可“儒”和“官”却不是之前的摊丁入亩改收丁银那样简单,遇到的阻力出奇大。

  天下读书人为什么想读书?还不是想做官。

  当官的已经是官了。

  这两种人,不是在当官的路上,便已经是个官,所以雍正这边刚刚说要取消“官户”和“儒户”,士民一体当差,下面立刻炸开了锅。

  最先出事的就是河南邱县,雍正四年,县试考生罢考。

  彼时,他三弟张廷璐已经外放出去当了学政,恰好遇见此事,修书回来告知了张廷玉,同时也有折子到了康熙面前请罪,不消说,当日张廷璐便暂时革职。

  而事情,似乎远远不止这样简单。

  邱县不过只是河南的一个地方罢了,真正出事的地方还有不少。

  因着这件事的条款还是张廷玉等人与皇帝一起拟定的,所以出事之后,雍正冷着一张脸,直接扔给张廷玉一把尚方宝剑:“张大学士还没亲手杀过人吧?剑,拿好,如朕亲临。若有阻挠者,大学士可先斩后奏。”

  就这样,张廷玉领了忽然之间来的一桩差事,捧着尚方宝剑回了府。

  顾怀袖知道,以前张廷玉也有代康熙处理事情的时候,他乃是康熙的心腹近臣,在康熙往热河行宫去的时候。他有时候还要留在宫中处理事情,康熙便曾这样说过。可雍正嘛……

  顾怀袖看他脸色不大对,只道:“我只记得,河南乃是田文镜的地盘,这地方有些错综复杂……”

  “田文镜乃是皇上心腹吧?这一次,明着是叫我去查案,可在皇上心腹的地方查皇上心腹下面下属的事情,没查出事情来,是我无能,查出个什么来……这就算是跟田文镜结仇了。毕竟,若真出了事,牵连少不了。”

  他们早年还认识一位绍兴师爷,叫邬思道,乃是下江南的半路上碰见的,那个时候张廷玉还功未成、名未就,邬思道也不过只是落魄的文士。可现在,邬思道乃是田文镜手底下第一谋士,连雍正都偶尔在批折子的时候特写一句,问邬先生身体可好,可知此人智计乃是一流。

  却不知,等到张廷玉去会是什么场景。

  顾怀袖有些忧心起来:“传闻田文镜此人刁钻刻薄,偏生又清廉至极,一面让人恨得牙痒痒,一面让人抓不住把柄。邬思道应该已经在河南当了一阵的师爷,乃是田文镜幕僚……按理说,这件事应当与田文镜无关,也查不到他的身上。最怕此人心胸狭隘,若生出什么龃龉来,却是不知后面的事情了。”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52/7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