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黛玉10岁,宝玉11岁,刘姥姥秋末进贾府,此时薛家已经进京了,宝钗13岁,发生了送宫花等事件
3黛玉11岁左右归家探父,宝玉12岁,宝钗14岁
期间,曹公并没有直接省略双玉的青梅生活,黛玉也不是一下子长大了,宝钗应该是11岁多点进的贾府
最后,大家若是觉得有bug可以交流一下,这是按着原文自己推的,没看多少他人的考证,欢迎指教。
☆、麻烦
42、麻烦 ...
林如海倍感骄傲,抚着胡子对君珞满意的点了下头,不愧是他的长子。随即皱眉,斟酌了一下,语气和缓的问:“你可知初阳先生的身份?”
林君珞微微一笑,风淡云轻道:“初阳东升,林家老者。”
见君珞一派悠然,林如海心下一格咚,暗叫不好。
君珞没有停下,直接作揖,声音里带着恳求和向往:“我知道父亲期盼,只是几位弟弟俱是俊杰之资,以后必定光宗耀祖。君珞不才,愿隐于市井、教书育人。”
林如海见他这样子不觉叹息,虽不解君珞的想法,也猜到一二,只扶起他,“现在还早,莫要如此作态。”略微一吟,正色道:“自三百年前阉党与东林士人相争,东林党人惨遭屠杀迫害,所剩之人了了,或隐于山野或苟活市井,直到百年前我朝太祖一统天下,其真正的传人才相继显身。但他们吸取了前朝惨事的教训,留了一条后路。”
仔细观察君珞的脸色,发现他并不诧异,林如海叹息,只怕事到如今已无回转之法,便自语道:“初阳一脉皆不入仕,但论起士林间的声望,无出其右。教书育人三百年,天下莫有不识人。”
林君珞眼眸一暗,不觉想起前世,当年少年心性,也有为国为民的热血豪情,只是吏治腐败,朝廷糜烂,圣上昏庸……已是无力回天之像,也曾和一二知交谈古论今,那时,谁不痛惜当年东林党人的悲壮,前朝之亡,始于东林之毁,如此定论也不为过。不觉低低吟道:“读书通大义,立志冠清流。”
短短十个字,悠扬深远,却是每个少年书生心中的梦。
林如海也沉默缅怀着,似有所感,说起往事:“当年坐落无锡的东林书院被毁,一部分人流落苏杭。我林家祖上也是世代书香,自然于此有一段香火情。待那魏奸人死后,残存的一部分东林党人执政,却忙于党争,再无当年锐气;另一部分人见此,心灰意冷便开创书院,培养真正能继承顾公之志的传人。莲花书院便由此而来。”
这些陈年往事林君珞虽然比林如海清楚,面上却是一派惊奇之色。
林如海摇了下头,犹豫道:“你身体不好,我不愿强求与你,原也有意让你拜入初阳门下。倒是忘了你资质绝佳,竟是先斩后奏的考了秀才。”最后一句话带着埋怨却尽是骄傲。
林君珞尴尬的笑了笑,自己早料到若是科举顺利,林如海定不会让自己逍遥,所以先走了一步险棋。
林如海不知内里,有些认命,道:“罢了,这也许是命吧。”
“我知道父亲还是期盼我入仕,只君珞实在无意于此途。”见林如海瞪眼,赶紧道:“下次乡试我还是要考的。”
闻言林如海才气顺,又不是资质不好,怎么能没有功名护身,要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面上缓和了许多,满意的点头,道:“尽力而为就是。”
安抚住林如海,基本把握住未来的林君珞脚步轻松的穿个垂花门,见家中景色依旧,亲切温婉,心情更是好上几分。
正站在一湖心亭中观赏鱼儿悠游,一粉衣丫鬟小跑过来,微喘:“大爷怎么一个人在这里,让我好找。”
君珞斜靠在栏杆上,勾起嘴角,眉眼含笑道:“谷雨,有何急事,让你这个胖丫头跑着找我?”
被称为谷雨的丫鬟年龄不大,圆圆脸,包裹在较厚的衣服里的身子显得丰腴许多,一跺脚,嘟起嘴:“大爷就会打趣我。”随即想起正事,有些调皮的眨眨眼:“可是急事呢!”
“哦~”漫不经心带着点戏谑。
谷雨见主子一点也不好奇,觉得无趣,直接开口道:“门子说有位冯大爷要见大爷呢!”
冯大爷?微微眯起眼的君珞思索了一瞬,突然有点僵硬。
见君珞不自在,谷雨偷笑,谁说好人有好报,看吧,大爷救回来个大麻烦,哦不,心里比划了一下,是两个大麻烦。
“走吧!”敲了下谷雨的头,林君珞率先走出亭子,准备见见那位打算以身相许救命恩的冯大爷!
林君珞端起一杯茶慢慢细品,透过渺渺的水汽,见坐于对面的男子面色苍白忐忑不安,眼中满是激动之色。
有些头痛的想要揉揉额头,林君珞第七次后悔自己多管闲事,想起自己初听男子的大名时的熟悉感,有空思索的林君珞心下懊恼,这算不算自己动改天命的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