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此事后,最为高兴的莫过于姜邺了,虽然明知道他们家绰儿请一大堆莺莺燕燕回府,左拥右抱,也不过是捧场作戏,但姜邺就是看不过眼,满心都不是滋味,后来干脆眼不见为净,白日里就待在偏院里习武,不管是打拳或是练剑,姜邺招招都带着戾气,惹得府上伺候的下人们个个见了他都低头绕着走,不敢近前。直到夜里回屋后,没了闲杂人等,姜邺才会按耐不住,抓住完颜绰往死里折腾,惹得完颜绰有段时间一见到他就忍不住狂翻白眼,气不打一处来。
现在好了,府上再也没有了那堆碍眼的歌儿舞女,姜邺巴不得时时刻刻缠着他们家绰儿寻欢作乐,当然,主要是醉酒后的绰儿在酒气烘托下显得更加风情万种,蛊惑人心,姜邺见了根本把持不住。
抱着怀里的软玉温香,姜邺忍不住想,若是日子能一直这么轻轻松松地过下去,一生一世一双人,该有多好,绰儿不用再cao心什么家国天下,他也不用再理会什么江湖纷争,就他与绰儿两个人,生同裘,死同x_u_e,姜邺这一生,再无所求了。
可惜,天不从人愿,分离总是来得让人猝不及防。
第102章 叛乱四起
想当日, 金国朝野上上下下, 有志一同,均主张与蒙古议和,不仅送上了公主入蒙古和亲, 巩固两国邦谊, 而且自以为大方地对蒙古大军侵门踏户的粗暴行为既往不咎,放任蒙古大军劫掠后从容退去,金国百姓们闻之,莫不愤慨难平。
自此, 河北山东等地的地方豪强们纷纷并起,如雨后春笋一般,在短时间内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的地方割据势力, 颇有几分藩镇割据的意味。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既然朝廷软弱退缩,姑息纵容, 不能保护百姓, 百姓们为求自保就必须得自己练兵保护自己,长此以往, 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
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说来也是挺悲哀的一件事。
然而更让金国国主和文武百官们头疼的是,这些地方割据势力,全都自成一气,根本不受金国朝廷所节制, 蒙古人来了打蒙古人,英勇杀敌,颇有几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勇气概,然而面对金国朝廷派去招安的使者,又马上变得趾高气昂,不与谈判,言辞拒绝了朝廷的招安,搞得金国朝廷内外交困,进退为难。
在这当中,势力最大的当属盘踞辽东,由契丹人耶律留哥领导地方割据政权,这里本来就是原辽国契丹人的故土,不服女真人的统治由来已久,耶律留哥起兵后,当地的契丹人群起响应,纷纷表态拥护耶律留哥自立为王。
耶律留哥一想,当初的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不过也是凭借着族中子弟万把来人,就敢起兵抗辽,不仅一举灭了辽国,而且还分出余力,南下攻宋,打得宋国节节败退,招架无力,不得不建炎南渡,后来才有了如今的蒙、金、夏、宋,四分天下的局面,如今他麾下拥兵十余万,盘踞辽东,复国大业,尚可一图。
天下大乱,形势大好,耶律留哥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之便,自称辽王,态度嚣张地斩杀了中都派来招安的使者,明目张胆地反了。
一时间,金国朝野震怒。
不论耶律留哥是想趁此天下纷乱之时复国也好,还是想要趁此列国纷争之际建功立业也罢,卧榻之畔,岂容他人酣睡?金国国主不可能视若无睹,放任自流,与群臣商议之后,直接把耶律留哥定位成犯上作乱的逆臣贼子,下旨派大军征剿。
一不做,二不休,古往今来,历朝历代,谋逆造反都是诛连九族的大罪,耶律留哥知道金国国主不可能放过自己,索x_ing听从了手下谋士的建议,派使者北上,联络了蒙古国国主,两人在大兴安岭地区的某处秘密会晤,折箭为凭,歃血为盟,敬告上天,共同对付金国。
金国国主闻之,勃然大怒,下旨派辽东宣扶使蒲鲜万奴出兵征讨。
蒲鲜万奴是心里有苦说不出,他现在虽然占着一个辽东宣扶使的名头,但是手下兵士还没耶律留哥一半多,让他去征讨耶律留哥,那跟自寻死路有什么区别?奈何圣旨已下,抗命不遵,也是得掉脑袋的。蒲鲜万奴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领兵征缴耶律留哥。
其结果,当然是大败亏输。
蒲鲜万奴心里很清楚,以他这点人马,根本没办法与耶律留哥麾下的精兵悍将相抗衡,所以出兵征讨一事,完全就是随意应付了事,耶律留哥手下不乏能人异士,估计也是看出来了蒲鲜万奴的心思,两方军队摆开阵势,整军列阵后,很有默契,随便比划了两下就鸣笛收兵了,互相都没有损伤到元气。
盘踞辽东的耶律留哥叛乱后,连带着金国境内好几股地方割据势力都开始蠢蠢欲动,这时候,金国朝廷若是不能有效遏制住这股势头,不用蒙古大军卷土重来,大金,怕也是离亡国不远了。
金国国主怨恨蒲鲜万奴出兵不出力,遂连下三道圣旨,命令蒲鲜万奴速速平定耶律留哥的叛乱,如若不然,就要给蒲鲜万奴定罪。
蒲鲜万奴明知不敌耶律留哥,不愿白白送死,又怕金国国主怪罪,连累一家老小枉送x_ing命,想来想去,也不知道是听了哪位高人的建议,索x_ing学着耶律留哥一样,干脆也竖起反旗造反了,不仅如此,还发兵攻占了金国的几个州县,建立了一个令天下人啼笑皆非的大真国。
消息传来,金国国主气得吐血不止,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硬生生气昏了过去,满朝文武又是好一通手忙脚乱。
显而易见的是,对于金国来说,如果任由耶律留哥哥跟蒲鲜万奴折腾下去,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兴兵起义的东北老家基本上就等于完全丧失掉了。与蒙古一战,寡不敌众,丧师辱国,还备受屈辱地送公主去和亲,金国国主知道,这么一搞,自己在史书上不会留下什么好名声,但如若他放任这些乱臣贼子胡作非为,分裂国土,待百年之后,又有何面目见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
像耶律留哥和蒲鲜万奴这等乱臣贼子,天下人人得而诛之,金国国主痛定思痛,决意不惜一切代价,出兵平叛。
可现在金国面临的问题是,朝中无良臣,军中无良将,该派谁去镇压叛乱,朝中文武百官争得是面红耳赤。
国难当头,这时候还在考虑派谁去有多少油水可捞?计较怎样运作能见缝c-h-a针地安排自己人进去,进一步巩固扩大权利?站在大殿上,听着这些乌烟瘴气的朝政议论,完颜绪心里满满的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慨。
这时候,完颜绪才深切地体会到,为什么满都会说这些久居朝堂的高官们都是尸位素餐的国之蛀虫?为什么满都整日沉迷酒色,自陈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但愿长醉不复醒?他现在也有同样的感觉。
若是有朝一日,大金亡国了,定然也是因为这群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的满朝诛公!完颜绪心中恨恨难平,从心底生出了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的豪气。
就在满朝文武为了领兵人选争论不休时,完颜绪由始至终一直安安静静地站在一旁,沉默以对,不发不语。
后来还是大将胡沙虎站出来建言,推荐了曾经领兵西驰夏国,北击蒙古,立下了赫赫战功的荣王世子,完颜绰。
完颜绪闻言皱眉,他并不是觉得完颜绰领兵平叛有什么不合适,相反,他很信任这个手足兄弟,就连战无不胜的蒙古大军都没能从满都手上讨到甜头,更何况是一群就势聚集起来的乌合之众?完颜绪相信,若是真由满都领兵,肯定用不了多久就能顺利平定蒲鲜万奴和耶律留哥的叛乱。完颜绪想不通的是,胡沙虎不是一贯跟满都不合吗?怎么会好心推举满都领兵,为此甚至不惜把满都夸成了百年难得一见的良将,听着就令人浑身不舒坦。完颜绪可是知道,当初在紫荆关,满都还差点把胡沙虎军法处置了?胡沙虎这人,目光短浅,小肚j-i肠,根本不像是能为江山社稷,黎民百姓而放下个人恩怨的人,曾经结下了这么大的仇,现在一改之前提起满都的名字就咬牙切齿的态度,力保推荐,若说没y-in谋,完颜绪不相信。
正想开口帮满都谈谈胡沙虎的口风,还未等完颜绪开口,金国国主就已经下了决定,再度启用荣王世子,要他赶紧准备,不日出发,平定蒲鲜万奴和耶律留给的叛乱。
金口玉言,金国国主一开口,此事就这么定下了,再无转圜的余地。
退朝后没多久,圣旨便下发到了完颜绰的府上。
完颜绪生怕整日醉心酒色的满都会抗旨不遵,或是闹出什么别的事端来,散朝后甚至都没回太子府换下朝服,慌慌张张地赶来了完颜绰府上。
彼时,完颜绰正喝得酩酊大醉,不知今夕是何夕,面对前来宣旨的内侍太监,醉成一滩烂泥的完颜绰根本站不起身,也没办法跪地接旨。
宣旨官正左右为难之际,太子殿下到了,也适时给他解了围。
“把圣旨给本宫,本宫来宣。”完颜绪身为一国之储君,对外向来是不假辞色,此时故意摆出一副东宫太子的派头来,更是糊得宣旨官不敢有任何怨言,乖乖就范。
替完颜绰接过了圣旨,完颜绪背过手,如鹰般锐利的眼光直直地看向宣旨官说道:“回去复命吧,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相信你自己心里也清楚。”
长期在深宫中伺候的內侍哪个不是人精,当即就明白了完颜绪的言外之意,躬身道:“太子殿下放心,小的绝不敢胡言。”
完颜绪点了点头,给身后跟随而来的完颜承晖使了一个眼色,完颜承晖心领神会,从怀中摸出了一个小布包,里面是分量不轻的银两,笑着递给了宣旨官,道:“有劳公公了。”
得了赏钱,宣旨官更是半点怨言都没有了,笑着接过后,复又向完颜绪行了礼,这才面带笑意地离开了。
“思退,给你们世子爷准备的醒酒汤呢?多端几碗过来!”
思退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转身端醒酒汤去了,似乎每次太子殿下登门,总是看到他们家世子爷醉得不省人事的模样,可怜了世子爷的一世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