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侵
司马参军府邸。
吃饱了饭的仲达翘着二郎腿,斜卧在自己榻上,怀疑着刘备起死回生的真实x_ing,他总是想,这样都死不了,还有没有天理了,他不禁有些怀疑人生。
如今孙刘两家重新联盟,三足重新鼎立,过不了数年,蜀国从大败中休养生息,得以恢复,便又重新回到赤壁之战后的情形,那这些年他和已故的曹丞相等待的,还有现在的魏天子曹丕隐忍的,都是徒劳了。
仅诸葛亮去了白帝一趟,就让他们数十年的努力都失去了意义。
那人究竟是什么人,自己神鬼莫测的宿敌?还是千载难逢的知音?
曾几何时,他和曹cao也曾经有那样的默契,他们的见解总是不约而同,他们所要做的事,总能无言的达成默契。曹cao欣赏着他,又忌惮着他。
更匪夷所思的是,司马懿并不讨厌曹cao对他的忌惮,他享受着和雄主间的博弈,不自然就有一种齐头并进的快乐,他有时想,如果能一辈子就这样跟他作君臣,也死而无憾了。
可是在曹cao最后一次南征后,他看到了迟暮,那种英雄暮年,壮志不已的无奈和苍凉,叫了几十年的主公突然就要离开自己了,司马懿竟然有些恍惚不能接受,他又败在了诸葛亮的手下,当年赤壁是如此,现今保卫汉中也是如此。他的雄主曹cao,也总过不去的坎。
关于诸葛亮的大名,对仲达而言早就如雷贯耳,这十几年做曹cao的幕僚,几乎每天都能听到众将军对他禀报着刘备如何如何,诸葛亮如何如何,他从他们郑重的语气中,还有谈论事情的机密成都中,感受到远在天边的诸葛孔明,应该是一位将帅之才,是智绝天下的谋士,应该,还是一位美人。
因为曹cao曾言,他见过年轻时候的孔明,那时的他目若朗星,眼神凛然,祥和而又巍峨,不知不觉间就迷醉于他的一颦一笑之间,他曾多次劝说这位卧龙先生为自己效力,然而那小孩子倔强的很,硬是要自己寻一位天下第一的主公,曹cao口中的小孩子,指的是十七岁的孔明。
后来曹cao曾经多次后悔为什么没把诸葛亮的家人都早些抓来逼他就范,以至于成为自己的大敌,汉中的时候,他曾经送给诸葛亮五斤j-i舌香,意在同朝为官,谁知道这位诸葛军师回赠了曹cao一箱子的蜀锦,意在让他把这些都进贡给当朝天子,使后宫物产丰盈,弄的曹cao留下也不是,进贡到宫里去也不是,他如果送给汉献帝,那位关在笼子里的金丝雀帝王一定会Cao木皆兵,百般猜忌,或者觉得他是疯了。毕竟,他早就不把应成为阶下囚的汉帝当作帝王,他从心底里看不起他,更别说给他进贡了。
诸葛亮敢如此戏弄曹cao,更加让司马懿觉得他不凡。
如今,只他到了白帝城,就让整个三国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那整天吵嚷着要趁蜀国之危拿下成都的曹丕皇帝啊,根本都不明白这些,他答应曹cao,要好好辅佐魏帝,可看着曹丕的才华实在令自己失望,况且自己胸中那压抑多年将断未断的豪情壮志也像春天来临似的总是回到心间,他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对曹cao不忠,可他其实是坦然的,他对曹cao问心无愧,他要他做的,保住曹氏基业,他做到就是了。
第二天,曹丕终于成为了敢于一意孤行的君王,他下令,要南下亲征,剿灭刘备。
站在高高皇位之下的司马懿心如死灰。
他进谏了,可这个做了自己七八年学生的皇帝听不进去,也许是因为,他也等不及了吧,这样也好,哪怕结局是失败,拼到无能为力,杀到你死我活,也在纷争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曾经将人的生命燃烧到瞬间的光华,这样,总好过在位十几年却毫无作为,史书上轻描淡写寥寥几笔带过一生。
曹魏必亡,司马懿心中默叹,曹丞相,你在天之灵若看到这一切,不知该做何感想,你穷尽一生扫平四海,当年赤壁,若一鼓作气安定宇内,现如今多少英雄将会永远沉寂,就连自己,也定会沦为太平盛世中四处讨生活的碌碌小民,时势造英雄正是如此,你的一生都在征战,未曾享受平和宁静的人间本乐,曹丞相啊,孟德,你值得吗?
你留给我的天下太沉重了,我不是诸葛亮,我做不到他那近乎殉难近乎神明的举动可以扛起曹魏的兴衰,我能做的,就是顺其自然,不让你的后代流落街头,但我从来就是个自私自利之人,如果有机会,我会让你看到,在我手中的天下。
丞相啊,如果你看到仲达呈现给你的天下,会不会对谁是主宰就那样释怀了?
司马懿知道,曹cao是豁达的人,他自己也是宁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说不定,还会赞赏他的背叛,他这一生中这个最重要的知己,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
司马懿总是羞于承认,他其实很想念曹cao,想念他对自己的忌惮,又渴望他对自己的信任,年与日去,故人凋零,他对这些形神兴废本无执念,可对曹cao,他就是发了疯的想念,总是想在日常生活里捕捉到他留下来的影子,证明他存在过,最起码,证明他们曾经真的相知过,司马懿知道,他那样心机叵测,从来不信任任何人的人,要遇到孟德这样的知交,是上辈子修来的多少福气。
果然,什么事都是失去了才懂珍惜,以后,他是不是要稍稍平和一些,不再事事以利益为重,也许,他的人生会更加开阔呢。
司马参军自从强行阻拦陛下攻蜀失败,就被禁足在自己府宅,魏国经过整军一个月,终于,曹丕挑了个好日子,御驾亲征,带领三十三万大军浩浩汤汤奔袭蜀国而来。
☆、博弈
自从曹丕御驾亲征的消息传入刘备和诸葛亮的寝宫,两人就一直很疑惑,为何曹丕在攻吴失败后急于向蜀用兵,他可从来都不是冒进的人,在位十几年一直都尊奉者司马懿的主张,等待孙刘联盟破裂,而他自己坐收渔利。如今,大概是曹丕厌倦了消极避战,准备进取以得天下。
刘备心里只能这么猜测。
那人最近好像更忙了,每天看征收发放钱粮的公文,还有抚恤粮饷的救济工作,这两天都江堰的水利又出了问题,他又准备亲往巡视,整天都见他出入各处,白色的衣袍在朝堂各处翻飞,勾勒出绝美的风景。
蜀军老将能征善战的大多已经去世,这天,马超也突然病逝了。在肃穆的上将灵前,他手执酒盏,祭奠故人,之后,他又一个人跑到成都边防对着夕阳伫立许久,直到月光换了日光,刘备前去拉他回来,却发现他眼眸低低垂下,颊上泪水纵横,直视那双清透而又举世无双的眼睛被泪水浸s-hi,刘备一片心酸。
刘备吸吸鼻涕,“孔明不必太过伤心,人生死有命,孟起如知故友断肠,如何能安息呢?”说着,去握那人冰凉的手。
“陛下,臣并非只为情谊悲痛,而是忧虑家国大业,曹丕用兵,而大汉却顿失一柱,可见前途艰险,天不庇佑。”
他的声音温郁低沉,蓄满了深沉的悲伤。刘备真想化开这样浓厚的悲伤,手抚上他的肩,从背后抱住他,“孔明,相信我,今后会好的。”
诸葛亮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每当主公抱着他,握着他的手,他就感觉从内到外的安心,以前从来不明白自己年轻时为什么会有一人渡江面对整个江东的勇气,现在他懂了,是因为他不管做了什么,身后永远有一双温柔注视的眼睛。
是那双眼睛,让他像悬崖边的孤松,别人都以为即将坠落,他却悄然开始了抽绿开花。
这次,他温暖的一个拥抱,他就可以丢开曹丕带来的连日恐慌,恢复淡定骄傲的诸葛孔明,拿着羽扇指点江山。
半个月后,吴国陆逊的出使队列几乎和曹丕的先锋郝昭同时到达了蜀国边境。
蜀国朝堂炸开了,诸臣对这三国变化的格局显然没有了应对能力,在短短的一年内,关羽失荆州身死,曹cao病逝,曹丕篡汉,刘备称帝,东征大败,和东吴重修旧好,到如今的曹魏来犯,这些严格遵循理法的蜀中臣子,从没在这样短时间内经历如此多的风云变幻,如今两国同时摆出难题,如何与东吴使臣交际,又如何抵御曹丕大军,以至于以后如何安定蜀中,徐图进取,似乎都镜中月水中花般飘渺。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他们的未来,谁都无法预知。
在这样一团乱麻的局面,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诸葛亮,这个秉均衡之秤的丞相,这个人民敬之若神的丞相。
而他诸葛亮用淡然的眼神回应着诸位同僚,扶住他们未经历过多少风险的孱弱的肩膀,他谦然又凛然的目光告诉他们,蜀汉还有他在,国人还有希望。
他像立于危楼之巅,毅然而又决绝的护住身后臣民,背影执拗而坚强。
刘备与孔明商讨良久,决定派赵云迎战曹丕大军,子龙将军老当益壮,在阳平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先锋大将郝昭从正面攻杀几度失败,出城诱敌的计策使之再三,要不就遣将士日日关前叫骂,而赵云只是端立城楼,手执一杆□□,英雄气概十里之外已可感闻,令来犯之敌心中怯怯,自此阳平关迟迟不下。
却说陆逊,被刘备使臣接近成都,到驿站后安顿下来,将那些上不得台面的几车聘礼都屯放在驿馆一处废弃小屋,决心再不起用这些荒唐的金银丝帛。然后开始沐浴更衣,准备拜帖,给蜀主刘备的信函词句要多加斟酌,既不能失了吴国气度,又得对蜀主恭敬备至以求得自家休战安宁,他完成那篇求和文稿,颇花费了一些时日。
而是夜,要进宫正式面见刘备和众臣的前夕,一切都打点完毕,礼仪什么的也都练习再三,他想到了各种突发情况并都做好了准备,而他唯一没准备好的是,他要见到那个人了,终于,在年少的一次邂逅之后,在十几年虚无的幻想之后,他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与他如面,他们会有怎样的对白?在他心中,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该怎样让他知晓,自己从初见就对他一腔仰慕,十几年跋山涉水终于走到他身边的激动啊!可是,他却不认识自己,自己只是他普通的一个对手,他不比与他惺惺相惜的周瑜,也更比不得与他鱼水合欢的刘备,他只是他无心留下的一个追随者,他的一切都与那人无关,他可以靠才学引起那人的注意,却不能与他亲近成为知己,其间落寞,更与谁言?
朝时,太监大呼:请东吴使臣入殿!
陆逊踏着端庄的步子,合礼拜入建章正宫,刘备高贵华丽的帝王深袍和冠上的九珠冠冕映入他的眼帘,那种只属于霸主的锐气逼人,他有点不敢直视,悄悄的弱下目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