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 作者:第五笙【完结】(6)

2019-06-20  作者|标签:第五笙

  远处,钟声沉沉,第一场考试开始了。

  晏良跨进逼仄的考试间,左右看了看,两只手都伸不直。不过在清河的时候,日常的功课习作也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完成的,晏良倒有些习惯了。

  试题已经摆上了桌子,厚厚一沓,虽然只是简单的抽检,可这考验速度和细心,晏良定了定神,开始坐下答题。

  不是太难,但也有陷阱。

  太过专注,就连叩门送饭的声音都没听到,等到晏良觉得饿了,想起来吃饭的时候,饭菜早就凉了。

  有小黄门匆匆走来,怀里抱着一碗盅。

  “晏公子,凌阳郡主特地嘱咐的……”说着便把药膳递了进来。

  晏良一愣,“这个……”左右看了看,“还可以这样?”

  “我一天不吃药没事的——”

  “不碍事!陛下也知道,说您年幼参试……”小黄门低声解释,讨好地笑,“不碍事不碍事,您快吃”。

  晏良摸了摸肚子,也确实饿,便接了过来,“几时了?”

  “未时中了……”小黄门侍立一旁,等着晏良喝完。

  晏良点点头,得加快了……

  耳边也悄悄闻到其他学子吃饭的味道,还有小声向黄门打听时间的声音。

  第一场考试结束的时候,大家都很疲惫,不过是不能回去的。

  晚膳是大伙一块儿在集英殿用,用完便再由着小黄门带去数字房间休息。

  房间里所有的东西都被撤了去,只剩下一张窄窄的塌,还有一个暖壶,一个茶水杯。

  晏良从善如流,也不拘束,反正也累得厉害了,躺下就睡。

  等着明天一早宣布成绩。

  要是没过,正好回家吃顿好的……他突然有些想念将军府的粉糕和甜脆瓜了……

  晏良没有如愿。

  一轮首名:一百零八号。

  晏良就是一百零八号。

  晏良摸了摸肚子,他真的好饿。

  成绩一经宣布,原本满是人的集英殿,一下就只剩下五十多号人。

  而最终只会留下三个人。

  五十多位学子被领进了集英殿右侧的一处暖阁,挨个等着叫号进去答问。

  好在暖阁里备了些茶水和点心,晏良左右看了看,见压根就没人注意这些吃的,便本着不浪费的原则,慢慢吃了起来。

  茶很好喝,晏良却不敢多喝,万一正好叫到自己……

  不过等结束了可以托“小刘将军”来问问这是什么茶叶,回去自己也泡点……

  认识个世子就是有这点好处。

  晏良刚刚吃下第三块桂花油卷,就听到小黄门的叫号,碎渣子糊了一手,晏良也不管,拍了拍手就走了出去。

  其他学子一看,都摇了摇头,这什么人!这么没规矩!

  “聪慧无双子,七窍玲珑心”的名号是响当当,但真的认识的,却渺渺无几。

  毕竟,再没规矩,那也是清河晏氏的人,不张扬,端正持身是基本家诫。

  屋子里透着清新的果香,薄荷醒脑,看来考官还是很体贴各家子弟的。

  修兰薛氏的家主薛白已经是一把年纪了,人如其名,须发皆白。此刻见了晏良进来,一脸和蔼,对着坐在左右的其他考官笑着念叨:“后生可畏啊,后生可畏……”

  坐在薛白左手边,隔了一个人,看上去有些冷漠的考官嘴角一撇,“十略图是你做的?”

  还未等晏良回答,薛白呵呵一笑:“是的,小公子不简单啊……”转头,“怎么,谢公有疑问?”

  谢平瀚之父谢行没有回薛白,而是正眼看了看垂手恭敬站在对面的晏良,缓慢开口,“那你对如今的东海形势怎么看?”

  众人俱是惊愣。

  东海形势?

  这可是国策。一个说不好,那就是妄言国是,罚轻罚重就看考官怎么解释了。

  薛白白眉紧皱,有些不满,“谢公,这不成体统——”

  “无妨”,谢行稍稍抬了手,看了看薛白右手边的韦重俊,后者是隆关韦氏的家主,韦重俊端起茶杯,茶盖轻磕边沿,清脆悦耳,“问两句吧,薛公不要小题大做”。

  薛白一噎,转念一想,顿时就明白了,好啊,在这里等着晏氏呢!

  一直坐在薛白左手边的淮丞一如既往地闭目养神,什么声音也没发出。

  晏良低头细忖,眼前的状况已经超过了一场考试应有的范围,坐在最边上的晏守道,晏良的叔父,正一脸担忧地看着自家孩子。

  “东海形势,既是国策又是民心。”

  说完这一句,晏良嗓子口发紧,未等众考官反应过来,朗朗说道:“众所周知,倭寇为乱已近五载。这五年间,沿海一带全力支持刘大将军抗倭,所需军费、粮Cao,也一应由相距不远的浙州和朔州供给。可是,倭寇善突袭,长久驻防,就眼前而言,耗费军力是我们都看得到的。加之北边鞑靼每年秋末逐猎,s_ao扰边防,又是一笔军费支出。长此以往,劳民伤——”

  一个咳嗽,淮丞像是突然醒了,见左右都看着他,微微笑了笑,“老啦,就怕听到什么危言耸听,什么‘劳民伤财’啊……一听做梦都做不踏实……”

  薛白脸色不是很好,闻言也没理淮秉正,而是转头对着晏良亲切说道:“好小子,真敢说,你继续说下去——”

  “薛公,这可不成。国之大计,怎么叫一个毛头小子来随意评判,连‘劳民伤财’都说出来了,下一句是不是该说什么‘国主——’”

  “谢行!”晏守道看不过去。

  “晏公你急什么呀”,谢行转头看了眼慢悠悠端起茶杯的淮丞,“难不成你们晏氏一族接下来也是这么——”

  “谢太傅言重了。”晏良躬身行了一礼,不卑不亢,不急不躁,“容弟子说完——”

  “毛头小儿,容你说完?”淮丞朝茶碗里吹了口气,并不看晏良,一字一句,y-iny-in沉沉。

  “让他说完。孤准了。”

  屏风后,延圣帝一身家常黄锦袍,背手踱步而出。

  众人跪礼。

  “都起来吧。”延圣帝颔首,走向薛白的位置,小黄门另外在皇帝身边给薛白安了个椅子。

  “薛公请坐。”

  “谢陛下。”

  “你刚刚说,既是国策又是民心,还什么劳民伤财,孤之前也考虑过,你现在把你的想法说给孤听听。”延圣帝拒绝了一旁的宏公公奉来的茶,认真看着立在下面的晏良说道。宏公公转身放下了茶水,几不可见地朝晏守道点了点头。

  晏良在延圣帝的突然出现下愣了一小会,不过这时也镇定下来了,听到提问,低头又细细想了想,双手交叠在身前,左手食指缓缓摩挲着右手手背,脑子里再次捋了捋思绪,重新开口。

  “学生是这么看的。朔州今年大旱不是天灾,是人祸。”

  一片惊哗。

  延圣帝皱眉点了点头,“说下去”。

  “朔州不如浙州富庶,但因着离东海近,所以连年作为供给的大后方。但百姓忙于军运,自然无力耕种,田芜土废,杂Cao丛生,加之储粮贪污”,淮丞眼神暗了暗,见延圣帝并没有什么表示,也没有开口。

  “……所以说大旱……”

  晏良从容应对,一下说完,延圣帝好久都没有回答。

  外头已是月升。

  “唔……明日策问,你继续说,最好给孤一个解决之法。”

  晏良抬头,这是……

  就这么通关了?

  延圣帝见晏良懵懂看着他,想到他还是个孩子,便安慰,“没事,说不好也没事。”

  晏良笑着点了点头,“谢陛下”。

  第三日。

  在将军府担忧了整整三日的晏夫人听闻消息:清河晏氏季子,晏良景贞,因一策“养兵入民,屯田驻防”解决了为患五载的东海之乱。

  天子御封:无双国士。

  紧接着,宣旨的宏公公笑眯眯地到了将军府,随着最后一声又尖又细的“钦此”,标志了此后长达十二年的清河晏氏一族的无上辉煌。

  而晏良“无双国士”的背后,迎来了整个世家子弟打破淮氏垄断,争相为国出谋划策的延圣中兴。

第九章

  永昌二十二年的冬天不是很冷,不过东海沿边一带也照旧结了冰,凌霄风猎,千鸟飞渡,这是朔州一大冬景。

  因为太冷,真正爱看的人也寥寥无几,更别说专门来一趟了。

  此时距离除夕还有十几日的光景,东海边防恰值四年一轮换,各处屯营异常热闹。自从“养兵入民”的国策开始实施后,大部分的兵力都被调去了北方连州一带,还有一小部分回护京畿。

  刘大将军三年前因积劳成疾,便主动求请致仕,此后刘仲康接替父亲职位,长驻连州,以防日渐嚣张的鞑靼。东海海防的一应事宜都被交给了长子刘显,又因着永昌二十年计出奇谋,抗击倭寇有功,被御封为昭陵侯,赐建昭陵府。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6/4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