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同人)逆命之宋青书 作者:思乡明月(下)【完结】(34)
濠州义军几乎都被朱元璋训练成了他朱家的兵,对明教的印象很单薄。这次卫璧巡营,也只从民族大义谈起,对种种权力问题和一些隐藏矛盾全部规避不谈,又说些兵法战阵,引用了些许武穆遗书上的真知灼见,倒与大部分中层将领们相谈甚欢,同时也收获了不少崇拜的目光。
朱元璋一直陪同在旁,及至快回去之时,卫璧忽而十分随意地对朱元璋说道:“朱兄弟,我记得前些日子你传讯与我,似乎是台州方国珍所部向濠州求援?此事如今进展得如何了?”
朱元璋恭谨说道:“启禀教主,属下已回信说明,我方会与他们合作共袭张士诚所部,然而具体的一些布置,当要等到彼此会面时才能相谈,故而进展不多,是属下无能。”
“哎,朱兄弟太谦虚了。”卫璧温和说道:“你的能力,我最是放心不过了。”说着拍拍朱元璋的肩膀,诚挚说道:“有朱兄弟相助,真是上天之赐,是我之幸啊。”
朱元璋连道不敢,又热泪盈眶地感谢教主的信任与提拔,发誓一定效忠教主,驱逐蒙元,光复汉家河山。
卫璧连连点头,面露赞赏之色,又忽而恍然说道:“朱兄弟至今未与方国珍会面,可是放不下濠州军政?”说着朗然道:“毋需担心,我看汤和兄弟主政,邓愈、花云兄弟主军真是条理分明、丝毫不乱,可见都是朱兄弟领导得当啊。不过朱兄弟大可立即出发往台州去与方国珍一晤,好尽早敲定战略,两家同击张士诚,杀灭这背祖忘宗的贼子。再说了,此时我也正好在濠州,要是真有什么事也能帮你看着,等你回来了我再往淮地去,你看如何?”
朱元璋面色丝毫不变,只稍稍顿了顿,便连道有理,教主英明,当下便去准备,定于明日出发。
卫璧与朱元璋一路说笑着回到下榻宅院,这才惜别分手,目送卫璧进入院子后朱元璋才转身回返,真是好一幕君臣相得的典范。
第二天朱元璋便带着吴良、吴祯兄弟以及数百精兵往台州去了。这濠州和台州相距不远,而且路上都在朱元璋和方国珍所部控制之下,可以说是毫无危险。
朱元璋虽不想轻离濠州,但与方国珍会晤一事又是势在必行。况且卫璧也没有要削他权的样子,反倒对他很是倚重信赖,朱元璋便也放下了心。总之濠州被他经营了这么些年,可不是卫璧短短几日内就能翻天的。
朱元璋离开濠州后,卫璧也没怎么干涉濠州军政,只每日和义军个将领交流一番,又对汤和邓愈等人多加勉励,不过晚上也就不办什么大筵席了,不是去和几位高层将领聊聊天,就是在院子里和青书小酌几杯,下两三盘棋,有时有人在旁伺候,见他俩和乐融融,有时他们也挥退下人,琴箫相和,颇似知音。明教上下也都知道卫教主和武当派的宋少侠私交甚笃,都视此情形为理所当然,两人独处时常有乐声传来,也无人会去打扰。
濠州众人只觉得宋青书倒如卫教主所言,是个喜好安静的公子哥儿,待人虽温和有礼,却也不远不近,与一般江湖豪迈人士颇为不同。白日里碰上了也会寒暄几句,但宋青书甚少出门,晚上更是从不参加宴饮,歇息得很早,还真是十分符合众人对武当派道门恬淡养身的印象。
这夜里卫璧也让下人上了一壶酒几个小菜,便挥退了下人与青书“独处”。然而却没人想到,此时在溶溶月下,亭内石桌边,就只有卫璧一人独酌而已。
青书其实早就不在濠州之内了。
朱元璋离开当日,白日里青书还在众人眼前晃了晃,晚上便已施展轻功直往台州追去了。
这日朱元璋到得台州,受到方国珍的隆重欢迎,两人携手进城,交谈甚欢。而后便是盛大筵席,夜里朱元璋下榻客馆,只待来日再讨论军务。
当夜朱元璋梳洗后便打算上床就寝了,却忽而听得院外远远地传来一些闹动声响,心下略微生疑,正想出到院里让就住在隔壁的吴良、吴祯兄弟两个去查探一下到底发生了何事,却不料才走到门边,朱元璋忽而只觉得背后一疼,下意识低头一看,只见一截剑尖从心口冒出,寒光森森,而后又在一瞬间就被抽走了,汩汩的热血便如泉般涌了出来。
朱元璋此时已说不出话来了,他向后倒下,瞪大眼望去,这杀他的人不是青书还能是谁?朱元璋一下子就什么都明白了——可惜,可惜他羽翼未丰,还没来得及动作……终究是晚了一步,大业成空……
青书面色淡然,又挥剑在朱元璋颈脖上补了一下,然后忽而表情扭曲,语调怪异嘶哑地大喊道:“方国珍!想不到你竟和张士诚联手骗我……”
话语未落便听到隔壁房门打开的声音,然而等吴良、吴祯兄弟破门而入时,便只见得方才死透的朱元璋,血染红了半间屋子,还有银白色的月光从被撞破的窗口透入,洒在鲜红的血液上,透出一股苍凉。
这时方国珍正好带兵前来包围了整个宅院,在数百火把的烈烈声中怒气冲冲地喊道:“朱元璋,出来见我!你他娘的给老子解释一下,为何要派人暗杀于我?!”
第69章 深谋
当汤和、邓愈以及花云苍白着脸色走入饭厅时,卫璧和青书才刚刚用过早饭,婢女们收拾好碗碟,沏上了一壶清茶。
三人甫一走进来,就扑通扑通跪了一地,全都眼眶通红,简直伤心欲绝。
青书见此情形起身向卫璧示意了一下,便出了饭厅,尚未走出几步,便听得几声悲痛的嘶喊——
“教主!您可要为朱大哥报仇啊!”
“属下和方国珍老贼不共戴天!”
“教主,教主……”
青书渐渐走远,嘴角弯起了一个不可察觉的弧度来。
总的来说,计划很顺利。朱元璋当然要死,但若能最后利用一下他的死,那才是真正的稳赚不赔。
台州的方国珍,他论兵力虽然比不上明教义军,但也势力颇大。而更重要的是,他的名望着实不低。不单单是因为方国珍的起义时间比卫璧掌控的义军要早上很多,更因他自占领台州后,保境安民,着实做了一些好事。然而这些对于卫璧来说,就实在算不上是好事了。毕竟方国珍不属于明教麾下,尽管现在大家的敌人都是蒙元政权,但其实各路义军之间也有不少争端,更别说等蒙古人被赶走之后了,哪个军阀会不想登帝位?
既然迟早要收拾,倒不如趁机一起收拾了。
方国珍求援濠州,濠州元帅朱元璋亲往台州商议军情,真是诚意十足。谁知原来这是个大陷阱,方国珍早与张士诚狼狈为j-ian,一起投靠了蒙元,故而围杀了朱元璋一行,又在台州和濠州分界上陈兵准备开战——这是现下明教众人所认为的真相。
朱元璋亲来台州,孰料晚上方国珍便遭遇了刺客,带兵追过去追到朱元璋下榻的客舍,还没质问两句,吴氏兄弟便带领人马杀了出来,双方大战一夜,终究是在台州的地盘上,朱元璋带来的人马一个都没走脱,尽数被杀。然而等方国珍走进客舍一看,却发现朱元璋早死了——糟糕,这怕是张士诚的挑破离间之计!方国珍心里拨凉拨凉的,连忙召集谋士商议应对策略。
而事实上呢,其实也无非是青书暗中跟着朱元璋到了台州,先去将方国珍引来,又掐准时机杀了朱元璋,再将吴氏兄弟的恨意和怒火挑起来——想想也是,本来就没什么心机的吴氏兄弟先是听到“朱元璋临死前”的一声惨叫,目标直指方国珍,才出门又见到方国珍率军前来,热血上涌之下,自然也就中了计。其实如果那时双方都冷静下来好好谈谈,很容易就会把矛头指向张士诚,而后吴氏兄弟和几百兵士便能带着朱元璋的尸首安然回到濠州,两家再行商议联盟和报仇事宜……只可惜,青书并不想让他们一行中任何一人活着回来。
吴氏兄弟以及那几百兵士都是朱元璋的死忠,拉拢几无可能,倒不如放弃。再者说了,若让他们回来后把事情前后说上一通,难保不会另生事端。青书本来行事就算不上太周密,只是卡住了时间点,破绽肯定难免。若让颇有心机的汤和等人知道了具体情况,万一漏了陷可就糟糕了。
虽说汤和邓愈等人也对朱元璋忠心耿耿,但聪明人总会做出最合适的选择。朱元璋既已死了,那么无论他们之前有过什么想法,是讨论过还是没来得及说,都已经没有固执的必要了,效忠于明教教主卫璧才是最好的选择。虽说卫璧也不一定会完全信任他们,但毕竟是人才,也不会直接杀掉。再以后的事,卫璧会不会飞鸟尽良弓藏,那还要看他们自己了。
所以让吴氏兄弟等人尽数死了,不单是为了掩埋真相,也是给汤和等人留了一线生机——他们最好就是半点也不去怀疑,或者即使怀疑了也丝毫不露,否则青书是绝对不会手软的。
待得亲眼所见朱元璋一行人死得一个不剩了,青书才连夜施展轻功赶回濠州,赶在汤和邓愈他们前来报讯之前回归,就是为了及时露个脸,弄个不在场证明。
说实在的,这一日内的一去一回,青书也挺累的。接下来的事他也不便多c-h-a手,还是回去洗洗睡了,养养神罢。
卫璧听得邓愈汤和花云把前因后果一说,顿时脸色漆黑,无比痛心地说道:“什么?!好个方国珍……真是……”一副气得说不出话来的样子。
随后他们召集中层将领齐聚,将发生在朱元璋身上的惨事广而告之,顿时整个堂上骂声一片,怒火纷呈。不得不说,朱元璋在濠州的势力基础很深,人气也着实颇高,这下子众人真是伤痛怨恨,有些脾气火爆的将领简直就想要直接提兵杀向台州了。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