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宅十余亩[系统] 作者:宁雁奴(上)【完结】(18)

2019-06-20  作者|标签:宁雁奴 种田文 穿越时空 系统 布衣生活

  匡万春堂自非小药铺所能比的,郁容想买的药材这儿基本齐备,包括之前系统奖励的百部与蚤休都有。

  使君子还是没有,约莫其作为药材确实未曾被旻国大夫经常利用过。反倒有一些他以为现在还没被发掘用途的药材,竟然有卖。

  ——譬如三七,别称“田七”,在天朝首次有明确记载的是在《纲目》里。虽有查证,其药用历史更早一点,但也至早是洪武年间了。

  旻朝所处的历史时期,类似北宋初期,郁容受惯x_ing思维误导,还以为买不到三七呢……这样的话,需要用到时,只能在系统商城上找,毕竟新安府的地理环境是绝对长不出野生三七的。

  三七的根茎不多。

  照掌柜的说法,是新发现的药材,没多少人清楚具体怎么用,故而储量少,价格还比常用的药材贵上一成。

  郁容丝毫不觉扫兴,储量不多,也足够了,常用的药材本来就不太值钱,高一成的价格并不至于难以接受,毕竟三七的产地着实太远了!

  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包括三七在内的数十种药材。

  又挑了一些成药,散剂、酒剂、膏剂、丸剂,每一样来几份,多是治疗风寒、跌打以及腰肌劳损方面的。

  购药材是自用,买成药则是为了研究。

  郁容觉得光提升自己的水准不够,还有必要深入了解到旻国的医疗以及制药水准,好以随机应变。

  买好了想买的,郁容没有像之前在别的店铺一样,急忙忙地就离开了,而是耐着x_ing子,待在匡万春堂摆满几面的、巨型中药柜前,一个个地看着上面的标签,在心里比对着旻国与天朝对药材命名的差异,也算从侧面模糊地感受一下旻朝的医学发展情况。

  之前在镇子上的药铺了解过这方面,可小药铺的储备实在有限,又不好贸然询问别的大夫,只能确定,常见的说法相差不大。

  匡万春堂不同,作为享誉新安府的堂号,其摆卖的药材,绝对适用绝大多数现有的药方。

  这一番比对,郁容松了一口气。

  还好……这个时代的药材名称,除了少数情况,大多数都与他认知的一样,或者是与别名、俗称相同;哪怕是不一样的,从名称上也能看出联系。

  不过是什么原因,巧合,或者有不为人知的因素,无从探究,反正吧,方便省事了就好。

  郁容离开药局时,已过了正午。这一趟再跑铁铺,那儿总算开张了。

  说来,除了官营铁铺,民间不是没有卖铁器铁具的,比如买菜刀、铁锅什么的,不一定非得去铁铺。

  只是官方控制铁器,对其铸造、交易与使用,有一套规则。坏了规则,被发现了,至少得受一顿板子的。

  郁容需要的东西,恰好是必须经过官方“审核”,才能买或者申请铸造。

  倒不是什么违规的物件,就是挺特殊的,例如切药材的铡刀,这玩意儿不“报备”,被发现了,必定会按上了私藏违禁凶器的罪名。

  除了铡刀,还有种地必不可少的农具。

  旻国与历代王朝一样重视农业,在全国大力推广新式农具的同时,又严格做了限定。

  诸如,一户人家可以拥有一套农具,包括了犁、耙、锄头、锹、镢、镰刀,更多的就要上报;两户共一个木勒泽与石辘轴,三户可有开荒列裂刀一具,每一甲才有踏水车两部,除非损坏,轻易不得增添。

  “客户”没有土地,无权拥有农具。

  但法理不外乎人情。暂时没有田地的郁容,拿到了里长的保荐书,可酌情拥有半套农具……就算犁耙这些暂时不急用,锹、镰刀可是很需要的。

第16章

  规定是死板的,实际上的执行还算通融。

  像郁容这样的情况,凭着里长的保荐书,将自己的户帖,交由司职铁官审核。铁官在检查户帖与保荐书的真实有效x_ing后,会作一番询问,基本确认了没什么问题后,便可当场进行申请。鉴于多数百姓不识几个大字,这申请就是走过场,在铁官这儿登记、备案,最终会录入“金册”(即“户籍档案”)。

  今天来“办手续”的人不多,从等待到最终落实,满打满算也就用了半个时辰,比郁容预想的快了不少。

  铁铺里,常用农具的储备量充足。办完了手续,即可花不多的文钱购下他所需要的半套农具——朝廷为推广农具,提高全国粮食的生产,对规定内的铁具价格,做了统一的限定。

  郁容暂时可得半套农具。

  这“半套”的标准,没有特别严格的限制,两件以上、四件以内。铁官是个正直的人,不多不少就批了三样。锹、镰刀、锄头,都是日常得用的,没什么好不满的。只是药材铡刀,今天是拿不到的,这玩意儿非是常备铁具,得花时间打造。

  之前便猜到了,郁容早有心理准备。

  事实上除了铡刀,他同时要“定制”一套铁器具,切药刀、药碾子、杵臼、戥秤、“特制”铁炉,包括大小粗细不相同的小针刀、梅花针、三棱针等银针。

  这些都是行医、制药过程中常用到的器具,外面不容易买到,只好请铁铺帮忙打造……

  好在便是官营的铁铺,也不会推辞送上门的生意,只要有足够的钱,凭着那一群工艺精湛的匠工,打造这些细致的器物根本不在话下。

  郁容研究过旻国的金属制品,对现今的铸造技术还算放心,至少满足他的基本要求是没问题的。

  唯一要做的,只是付钱。

  文钱所剩不多的年轻大夫,毫不心疼地直接拿出银锭作交易货币,又以一点碎银作为银针的铸造材料。

  铁铺倒是通情达理,知道银锭比文钱贵的道理,最终要价不算离谱。

  这一番下来,铁官的态度竟有所舒缓,又另允再购“半件”农具——采药专用的药镰——正合了郁容的心意。

  郁容心有感激,临走前,从宽袖间掏出一个纸包送给了对方。

  “小民见大人面有斑白、气色不虞,想是有些咳证或哮病,或常感腹痛、虚劳……这些果子,大人若有兴趣,回去后炒熟,空腹服用几颗,或有些许疗效……”

  铁官没有因被指明“有病”感到生气,只是问了句:“此为何物?”

  “有人称之‘使君子’,乃岭南山间野果,或有奇效,不过,此物内含轻毒,还请尽量勿要生嚼。”

  铁官不再多言,不管信与不信,未曾推拒好意。

  直到走远了,陪同左右的林三哥才如释重负般松了口气:“小郁大夫,你刚才在大人跟前真是……”憋了半天,找不到合适的词语。

  郁容却反应了过来,歉然一笑:“是我莽撞了。”

  林三哥摇摇头,叹道:“官民不同。”

  哪怕铁官只是个从八品的小官,也不是平头百姓得罪得起的……

  这样当人面指出“有病”,如是某些讳疾忌医、或者小肚j-i肠好颜面的,说不准就这样得罪了人,到时真是惹祸上身。

  “我记住了。”

  郁容明白,不是林三哥胆小怕事,却是自己考虑不周。

  这个时代,看着再怎么开明,阶层的等级划分还是极为分明的。之前“赠药”的举动,确实贸然,甚至冒犯人了……“感谢”差点成了“得罪”,真是思想觉悟太低啊,得反省反省。

  不过,没太多后悔的感觉。

  那铁官,看着就是刚正浩然的汉子,正是壮年,身上的疾患却是不宜久拖了……

  说起来就是蛔虫病,放到现代根本不是问题,可在这个时代,这病严重了,也有可能送人命的。尤其,针对驱虫的医治手段与药物都没有太大成效。

  对天朝传统医学的发展史,和相关的轶闻传说,郁容可没少读过,自是知道真的有人死于蛔虫病下。于是,心有不忍,职业病使然,忍不住有了“赠药”之举……尽管,使君子不一定必然能治好那位铁官,但或多或少会有效果。

  林三哥没再多嘴,他与郁容不过是初识,不宜交浅言深。

  在药局与铁铺花费了许多时间,日头已经向西了。

  便赶着时间,朝南船北马行去。

  郁容的目标是雁洲最大的陶瓷专营店。那里不但交易成品陶瓷器具,同样接受“定制”,因为他们在汝县有自己的窑口。

  ——有系统的奖励,配合之前在铁铺定制的东西,治疗用具基本齐备了,专门用与装药盛剂的器皿却是没有,自是少不得购进一些。

  挺远的就看到一座高大的牌坊,“南船北马”四个大字龙飞凤舞。

  郁容环视周遭,算是明白为什么林三哥如此推崇这儿了。看惯现代都市的灯红酒绿,不至于大惊小怪,但对这个时代的人们而言,这种“综合x_ing生活广场”的经营模式,可堪奇思妙想。

  作为一个现代人,乍一看到这儿,差点都误以为回到了仿古式步行街呢!

  可惜没太多闲心慢慢逛了,要尽量赶在天黑前回村子,现在得抓紧时间了。

  很快找到了陶瓷店。

  郁容看到商号,不明所以:“匡万春堂?”

  林三哥点头:“正是匡万春堂。”

  “这卖瓷器的和药局是一家?”

  “诶?我没说吗?”林三哥说,“不仅这陶瓷店是匡万春堂的,连整个南船北马都是呀!”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8/8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