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x胤祺x胤禟4
康熙死之前立诏:“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很多人不服气,比如:胤禛的亲弟弟——胤禵。
我国民间传说,康熙皇帝传位遗诏中“传位十四子”,被雍正暗中篡改为“传位于四子”。市档案馆文史专家认为,遗诏用满文和汉文两种文字写成,汉文可以篡改,满文则不易改,短短的31个字足以还雍正清白。而且遗诏写明“雍亲王皇四子胤禛”,封号及名讳一目了然。
不过这个说法也可能是胤禩想要争皇位,从而让他们亲兄弟反目,他好做那只黄雀。
胤禛能够取得皇位有很多方面,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他隐忍而为,不张扬比较低调,虽然胤禛不一定是康熙最喜欢的,但至少胤禛不是他最讨厌的。
只要是康熙交代的事情胤禛都尽心尽力的完成,这样给了康熙一个比较好的印象分。另外胤禛韬光养晦,他的兄弟们为了皇位如何争抢,他总是冷眼旁观,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谨防自己犯了父皇的禁忌,以免失去争夺皇位出局。
他也逐渐揣摩出官场的各种潜规则,如何左右逢源,明哲保身,见风使舵,阿谀奉承,趋炎附势。溜须拍马,他即位时是四十五岁,到这时胤禛可以说熟谙厚黑学,而且年富力强,正是一个人政治头脑最清醒的的时候,算盘打得特别精,他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特别擅长中国传统的中庸的处世哲学,做什么事情从不出风头,但却暗地里闷声发大财,极为懂得捡漏。总是给人一种示弱的感觉,就像老子道德经里所讲的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夫帷不争,故不争以利天下。
表面上与世无争却好处不少得的一种生存智慧。他唯一的目的就是登上皇位,谁也不能挡他道,该出手时就出手绝不心慈手软。
他的好十四弟胤禵就撞在枪头上,不管是自己的想法还是因为其他人的撺掇,最后将其幽禁。
胤祺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晋封为和硕亲王,赐号为恒亲王。胤禛上位后,保留了他的称号,外加赐下的金银书籍,很是受宠。
一直追随在雍正背后的胤祥倒是没多大赏赐,不过也是封了王的——和硕怡亲王。胤祥被康熙冷落或许是有雍正的一层关系的,所以俩人的关系从那时起就已经有了裂缝。
不过雍正当皇帝后,很是器重他,胤祥也是把每次的差事都做的妥妥的。
他们三人形成了完美的铁三角,可是谁知道雍正对他们俩各抱有的是什么样的情愫!兄弟情?呵呵!
而胤禟跟着胤禩混被雍正打压的实在是抬不起头来,见自家哥哥待遇这么好,也不直接去找胤祺,而是在雍正背后继续诋毁他们。
“什么同穿一条裤子!”“好的就像是亲兄弟!”“还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关系!”
五花八门的都有,更离谱就是胤祺爬上了雍正的床,当然如果是真的!雍正肯定会扫塌相迎的,胤祺的态度就不知道了。
雍正把他的兄弟都幽禁了起来,其中就有胤禟,胤祺坐不住了,连夜赶往宫内。
雍正欣喜的见了他,允祺(雍正上位后,为了不冒犯到他,都改为允)脸上不是特别好看,不过还是强言微笑着,额娘已经在家闹翻了天。
雍正上位后,那些康熙的嫔妃有儿子的都被接出了宫。而没儿子就和女儿一起过,连女儿也没有的,那就迁移到冷宫附近孤独终老一生。
因为允祺是大儿子,理应要照顾的,所以直接把宜妃接到了府上。
福晋本来就不受宠,得宠的侧福晋就不爽了,因为宜妃到了府上也算是老封君,当家作主了。
不过也不会特别的过分,因为儿子是比较冷清的,可能是修过佛的关系。可是小儿子是她的心肝宝贝,这出了事不管不行。
允祺呢?对于弟弟被雍正关起来是什么想法,开始是活该!叫你乱说话,他也听到了那些风言风语。可是过了一会又心疼了,最主要是额娘缠着他,一定要把他救出来,只好硬着头皮去了。
雍正听苏培盛汇报说允祺来了,连忙在自己的茶水里下了口口,你说他怎么会随身携带,只能说天助我也!
登上皇位后他也没有把那些人放在眼里,自从对允祺有意后,后宫如同虚社,总是在想怎么能得到他。
皇后已有皇子,虽然那孩子早夭。不过其他嫔妃还是生了几个儿子的,所以也就不去后宫了,后宫嫔妃只认为他勤政,后宫不得干政,只能一个个打打马吊解解这相思之苦。
允祺见他那冷面上挂着笑就不禁打了个冷颤,总觉得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允祺说出了自己的诉求:“皇上,允禟他…”
雍正用深情地眼神注视着他:“叫四哥。”
允祺的j-i皮疙瘩都起来了,不过还是忍住喊了一声:“四哥。”
雍正知道他的来意,露出丝丝杀气:“允禟的事儿?你也知道他跟着允禩做的那些事,不像话也不是一两天了吧!就是想要那个位置。我现在也就囚禁着他们没饿着他们或是想要杀了他们!”
‘杀’字上重重的咬着音。
允祺紧张了起来,就怕雍正真的要杀他们,因为皇帝上位后,把拥护者斩杀了。
雍正上位多靠了隆科多和年羹尧,而一个是被皇帝亲口承认的舅舅和宠妃的哥哥。
年羹尧的失宠是以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第二次进京为导火线的。
关于雍正为何杀年羹尧,史学界向来有争论。
有人说是因为年羹尧想造反,又有人说年羹尧当年参与了雍正与诸兄弟的皇位之争,雍正这样做是杀人灭口。
在封建时代最注重名分,君臣大义是不可违背的,做臣子的就要恪守为臣之道,不要做超越本分的事情。年羹尧的所做所为的确引起了雍正的极度不满和某种猜疑。年羹尧本来就职高权重,又妄自尊大、违法乱纪、不守臣道,招来群臣的侧目和皇帝的不满与猜疑也是不可避免的。
雍正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又喜欢表现自己,年羹尧的居功擅权将使皇帝落个受人支配的恶名,这是雍正所不能容忍的,也是雍正最痛恨的。
朝廷议政大臣向雍正提交审判结果,给年羹尧开列92款大罪,请求立正典刑。其罪状分别是:大逆罪5条,欺罔罪9条,僭越罪16条,狂悖罪13条,专擅罪6条,忌刻罪6条,残忍罪4条,贪婪罪18条,侵蚀罪15条。雍正说,这92款中应服极刑及立斩的就有30多条,但念及年羹尧功勋卓着、名噪一时,“年大将军”的威名举国皆知,如果对其加以刑诛,恐怕天下人心不服,自己也难免要背上心狠手辣、杀戮功臣的恶名,于是表示开恩,赐其狱中自裁。年羹尧父兄族中任官者俱革职,嫡亲子孙发遣边地充军,家产抄没入官。叱咤一时的年大将军以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告终。
‘伴君如伴虎!’
允祺虽然对雍正的印象还停留在以前,可是年羹尧那件事出来后,现在又被逼着,真是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