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有仇报仇 作者:思乡明月【完结】(28)
海兰珠的风光究竟能保持多久,大家暂时无法预测,只能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哲哲见识过海兰珠的疯狂和皇太极的不可理喻,现在也就一心一意照顾大玉儿,只盼她能安安稳稳地生下孩子,别的什么事也不去理了。
所幸海兰珠这人真是要手腕没手腕、要能力没能力的,只会嘴上嚷嚷,她虽然叫得凶狠,却也没能真做出什么事情来把大玉儿怎么样,又过了j-i飞狗跳的几个月后,大玉儿成功生下了九阿哥,母子平安。
到了这个时候,一直对永福宫不闻不问的皇太极也终于过来看了看他的新儿子……不得不说,大玉儿的身体比海兰珠那是好太多了,即使海兰珠怀孕的时候大吃大补外加各路人马嘘寒问暖,而大玉儿只是一如平常甚至有时还要受点儿气,但九阿哥看着就比八阿哥健壮得多,也好养活得多。而且九阿哥出生的时候刚好是傍晚,那漫天的火烧云啊,真乃吉兆——于是皇太极大手一挥,九阿哥就叫福临吧。
事实上皇太极给九阿哥取个名字完全是随x_ing而为,应时应景罢了。但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八阿哥还没名字呢!海兰珠又哭闹了一番,皇太极好说歹说哄来哄去,又说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给八阿哥取个好名字,海兰珠这才转哭为笑。
然而海兰珠也没笑多久,这才刚过了九阿哥的满月,八阿哥就病了,病得很严重,这下子宫里又翻了天。
偏偏事情都赶在了一块儿,这种时候前线又传来了弹劾的奏章,说多尔衮在围攻锦州的时候擅自下令让士卒轮番回家,而且还退兵三十里——简直是胆大包天!一时间本来就对多尔衮年纪轻轻身居高位而心有不满,但碍于皇太极对多尔衮极为宠幸而无可奈何的宗室亲贵、大臣们全都跳了出来,纷纷要求严惩睿亲王,治他一个擅改军令、延误军机之罪!
那些心怀不轨、幸灾乐祸以及围观看戏的人们都不禁暗想:一旦宸妃出了什么事儿,皇上的心情一定会极不稳定,逮到谁谁倒霉——上次宸妃产前抑郁,大贝勒代善和他的两个儿子在高丽打了胜仗回来,都被皇上骂得狗血喷头……这一次八阿哥病重,睿亲王偏偏这个时候撞上了枪口,真是不倒霉才奇怪了!
第30章
多尔衮被弹劾一事正赶上八阿哥病重,人人都觉得多尔衮会倒霉,就连多尔衮自己也不例外。
说来多尔衮这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事实上多尔衮就是故意这么做的,上辈子他也这么做了,有理由有根据:兵士并非轮休回家,而是以组、队为单位去修理军械,那么在集合的时间之前,若家住得近的,回家一趟也是人之常情;至于退兵三十里,那是因为围城一年多以来,以骑兵为主力的八旗将士们的马儿把三十里内的Cao都啃光了,若不退兵三十里马儿都要饿死了。再加上几个月之前多尔衮才用过退兵这招来引诱锦州城内的祖大寿带兵突围,结果使对方损失惨重,所以这次他们一定不敢再试一次了。
这两条军令本身毫无过错,却会使此时心情不稳的皇太极勃然大怒——而多尔衮之所以敢再次这样做去惹怒皇太极,自然是有理由的。
上辈子也是赶在这个时间段,多尔衮这样做了之后,皇太极差点儿就要杀了他——当然,这里面确实有海兰珠的挑拨和枕头风的作用,但那只是多点了一把火而已……多尔衮心里清楚,真正的原因是,当时已力渐衰弱的皇太极恍然意识到,他一直在栽培的好弟弟,风华正茂且势力愈盛的睿亲王多尔衮已然逐渐长成了一个大威胁!这个威胁,无论是对皇太极,还是对皇太极的继任者,都如芒刺在背。所以皇太极想借机办了他,甚至杀了他,后来还是大玉儿想了个法子帮了多尔衮,又是一场朝堂风波之后,多尔衮最终只是被降爵了事。
这一世,尽管多尔衮之前和皇太极的关系远胜前世,但多尔衮并不认为皇太极就会不想杀他了——因为多尔衮的威胁也更大了!他年轻力壮、声名远播还战功赫赫,更重要的是,非但群臣对他风评甚好,便是在军中,多尔衮也是势力庞大。
军队,才是皇位的根基。此时的八旗,两白旗本就是多尔衮和多铎的亲兵;两红旗是代善那一支的,这些年也逐渐倒向了多尔衮的这一边;两黄旗是皇太极的嫡系,多尔衮倒是不大使得上力;但两蓝旗自从阿敏和莽古尔泰倒了之后,本就势力大损,如今更是成了缩头乌龟两边不帮——这样一来,只要多尔衮能再加一把力把代善那一支彻底拉到他这边,就是逼宫篡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这些情况,皇太极难道会完全不知道?
若是皇太极知道了,那么试问,有哪有一个帝王,可以容忍这样的威胁?因此,多尔衮自认为,皇太极没理由不想杀他……
不过这一次多尔衮自然不指望大玉儿的帮忙,他之所以还要这样做,激化他和皇太极之间无可调和的矛盾,令皇太极对他起杀心,是因为多尔衮有这个自信——以他这辈子的人脉积累,皇太极本来就不可能杀他!
而且,皇太极近年来因为海兰珠越发昏聩,宗室和大臣们本来就有所不满了,上次他更是把代善一支也几乎得罪光了,这次如果皇太极铁了心要杀他,只会激起更为严重的朝堂乱战,令皇太极进一步失去人心……到时候,多尔衮只要让宗室大臣们都知道他有理有据,非但不会有危险,反而会进一步加深众人对他的认同和支持——看,皇太极已经老了,昏庸了,他不再是那个英明神武的皇帝了,又怎能继续带领大清走向光辉的未来呢?可他多尔衮不同,他年轻,有勇有谋,且仁义宽和,那么……何不……换一个皇上?!
多尔衮正是想借这件事,给他做一个逼宫篡位的铺垫!
当然,事情不可能那样顺利,但多尔衮要通过这件事来积累,积累他的势力、兵力和人心,同时也要积累臣民们对皇太极的不满、失望、甚至痛恨的心……只要有了这些“心”,还怕大事不成么?
按多尔衮的计划,最不济,熬到皇太极死了,这皇位也该是他的——这一次,豪格已经被废了,多尔衮不可能让他再站起来。没有豪格和多尔衮争,后面的那些小阿哥们根本不成气候。再加上人心所向,多尔衮登基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倘若,还有更好的机会,多尔衮真的很想来一次逼宫篡位……他实在是很想很想,想面对面地和皇太极算算总账!他已经恨了两辈子,若让皇太极就那么因为海兰珠的死而生病驾崩了,未免也太优待他了!
在遥远的锦州城外,夜半月圆,多尔衮独自在军帐之中悠然地笑了:皇太极,你就出招吧,以你现在的糊涂劲儿,出的都是昏招,你想杀我?你做得到吗?
而另一边,盛京城,皇宫内。皇太极此时真是头疼欲裂,这一茬接一茬的事,已经弄得他有些吃不消了……皇太极也不年轻了,早年随努尔哈赤征战四方也落下了不少旧伤,这么折腾了近两年,当真是快要精疲力竭了。
八阿哥病重,皇太极也不禁想,那毕竟只是个n_ai娃娃,人小福薄,是不是他册封皇嗣的旨意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其实当初他也只是一时兴奋,在喜事连连之下便册封了皇嗣,并未经过慎重考虑,也不是真的就要把那个不知贤愚的婴儿当做继承人了。
这样想来,皇太极对这个儿子也有些愧疚和怜惜。但另一方面,皇太极对海兰珠,倒真是有些烦了。纵使他体谅海兰珠对他的深爱,对八阿哥的一片母子真情,但皇太极内心里毕竟不认为他自己对海兰珠有什么深爱,之前对她宠得没边儿,那只是建立在一种自我安慰和移情的作用下罢了——这样的宠爱,实在禁不起永无止境的哭闹和不可理喻的迁怒。
海兰珠此时的状态,实在是不正常极了。她总是臆想着有人在害她的儿子,疑心这个疑心那个,甚至还跑到大玉儿那里哭闹了一场,说是九阿哥命硬,一出生就克到了八阿哥……皇太极虽然依旧是偏袒海兰珠,但他不可能就因为这种毫无根据的言论把九阿哥怎样怎样了,那九阿哥毕竟也是皇太极的儿子,无论他的母亲如何,他身体里都流着皇太极的血脉,皇太极还不至于糊涂成那样儿,去迁怒一个幼儿。
于是海兰珠就不依不饶了,每天萧萧瑟瑟、哭哭啼啼,不是“离宫出走”,走到御花园里躲起来,就是一副恍恍惚惚的样子,对着病重的八阿哥说一堆别人听不懂的话……皇太极的耐心都快给她磨尽了。
便在此时,偏偏又有前线来的弹劾奏章,要请皇命,治睿亲王多尔衮一个擅改军令、延误军机的大罪!擅改军令、延误军机是什么罪?这是动辄夺爵杀头的大事,这能随便说吗?更何况那对象还是多尔衮?!
皇太极直接就把那些附和着要治多尔衮罪的亲贵大臣们降职的降职、贬斥的贬斥,随即又发圣旨,令多尔衮脱离大军,只带亲卫,疾行返京解释此事。
这一下子,大家都给皇太极搞懵了,皇上他老人家到底是想治多尔衮的罪呢,还是要保他?要治罪吧,怎么把附和的人都给贬斥了?但那“脱离大军,疾行返京”的命令,怎么看都像是要收掉多尔衮的军权,等他一进京就把他软禁起来的样子……这命令还真让人摸不着头脑啊。
这令人费解的圣旨一出,还真是让不少人急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睿王府的一众亲眷,以及依附于睿王府的一些门、下人们。所幸睿亲王福晋是个明白人,她当即闭不见,只专心地养儿子,说句绝情的,就算是多尔衮真的犯了大罪,皇室也绝不能牵连他们母子。不过睿亲王福晋也不是全然绝情的,她处理好府中事务,将下人们敲打了一番后,便入宫去给皇后请安了。
多尔衮年幼之时与皇太极感情很好,可谓是长兄如父,那么自然也有长嫂如母。哲哲自己没有儿子,对待多尔衮多铎这两个小兄弟,那就真如同儿子一般。更何况作为皇太极最为信任的贤内助,即使皇太极没有明说,哲哲也能猜到,大福晋阿巴亥的死和四大贝勒脱不了关系……更何况最终是她的丈夫皇太极登了位,她心里对多尔衮兄弟两个就更生了几分愧欠之情。
这些年来哲哲也很照顾多尔衮,睿亲王福晋自然常常入宫请安,彼此之间关系也很融洽。就连大玉儿,与睿亲王福晋也是颇有几分交情的。多尔衮自然不能和大玉儿有什么牵扯,但他福晋和宫里的娘娘们、各府女眷进行“夫人外交”,多尔衮是不会干涉的,甚至是乐见其成。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