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尽管云善渊为杨素的提议而生出了一丝兴趣, 并因为这丝兴趣而答应与杨素合作,但她并不会天真地认为仅仅一面之缘, 两人就能一见如故, 对彼此完全信任起来。
即便对南北朝的这段正史所知并不详尽,但云善渊绝不可能不知道杨素,从正史上来看, 杨素不可以简单用忠j-ian来论。
杨素辅佐杨坚建立了隋朝一统天下,在隋朝一统天下之间立下赫赫战功,不论是南定荆襄灭掉陈国,或是出兵突厥北平大漠,杨素水战陆战, 无一不胜。
但却不能说杨素忠于某人,他在杨坚晚年之际, 与杨广密谋而致使当时杨勇太子之位被废, 立捧了杨广上位。杨广坐上皇位,隋朝算得上是二世而亡。
故而,杨素当得上‘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的这样一番评价。
从正史的记载中走出来, 云善渊见到了活在她眼前的杨素。
杨素与她读过史书中记载的那个人必然会有不同之处。
她所在的世界就与正史无关。这个世界的高手如云, 根据杨素所言,不论是门阀阀主或是世家家主,他们都势必会有一身好武艺, 才能坐稳那个位置。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既然是截然不同的环境,即便是相似的历史朝代,但也绝不能以史书上短短的几篇文字,来认定一个人的x_ing格。
眼前的杨素二十来岁,武功非凡,心有沟壑。从一番言论中足见他并不忠于某位帝王,但很有真知灼见,并不会因为有野心而妄自尊大。
他有问鼎天下的野心,却也知道时机与实力非常重要,有些事情不能强求,故而不求最后必须是自己做皇帝,却是想要留下一份机缘。即便他死后,也能cao纵天下大势。
云善渊心知肚明,杨素会将这样一番话说与她听,固然如他所言是因为欣赏看好她,但是这并不代表他轻易地给予了她信任,恐怕更多是因为他心中的有恃无恐。
杨素必然调查过她,知晓她无权无势,身后没有任何势力,而她在杨素眼中还只是一个小孩子,又是一个女孩子。这年头女子的地位即便不低,但即便在独孤阀尤楚红的武功最高,也并非是由尤楚红当家。
云善渊尚未调查过其他的门阀世家,如果没有出现一个出色的男x_ing继承人,而是存在一个出色的女儿,那么权柄是否会交由女儿继承,但她认为这种可能x_ing很低。
杨素正是看中了她身上的不足,没有家庭背景、年纪尚幼、又是女子,他才敢和盘托出。当然,这些不足是他敢直言的理由,也确确实实是他与她合作的理由,利弊从来都不绝对,若她没有这些杨素眼中的不足,那么他就不会找上门来。
云善渊以杨素远方侄女的身份住进了杨家,她被单独分了一个院子,依照她的要求,仅安排了两个侍女来打理日常生活琐事。
来到杨家之后,云善渊自是见过了杨素的妻子郑氏,郑氏与杨素的感情并不算太好,郑氏头脑简单、脾气急躁、x_ing子又直,她与心有城府想要又一番惊天之谋的杨素在x_ing格上完全不合。
郑氏并不在意府中是不是多了云善渊这一号人,在她看来这就是来投奔杨家的远方亲戚,她虽然脾气比较火爆,却并非吝啬钱财之人。
杨素并非生活朴素之人,他在能力范围内乐于享受,亦是在家中养了其他姬妾。郑氏对此都没有多言语,那么来一个借宿的远方亲戚,就是多一双筷子也不用她cao心。
何况杨素也说了,他的这个远方侄女算得上江湖中人,有婚约在身,因为现在年纪小,还无法在江湖上走动,等到十五六岁就会离开杨家。
如此一来,郑氏就更没有什么要为云善渊cao心的事情,不就是借住十年左右,那就住吧。
云善渊也明白了,为何杨素与郑氏感情不算太好,却也是多方容忍郑氏。
这样一位妻子在x_ing格上与杨素无法相处融洽,更是谈不上两人会有共同语言,但郑氏头脑简单、脾气直接是缺点,何尝不是对杨素来说的优点,他不需要一个深谋远虑的枕边人。
云善渊与郑氏的接触不多,她的院子被安排靠近在杨素的书房一侧,可以说是最清静的地方。若说有更多的接触,还是杨素的大儿子杨玄感。
以她凝魂成体来到此世之日为生辰,如此计算,杨玄感比她小三个月,故而杨玄感称呼她为一声表姐。
云善渊入杨素府邸时,杨玄感已经五岁多,但是他比之同龄人,并不见聪明伶俐,他的反应要慢上一点。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杨玄感与郑氏的感情也不算太好,郑氏并不是很喜欢这个看上去有些傻傻的儿子。倒是杨素并不如此认为,他觉得杨玄感更似大智若愚,等他再长大一些,自是能有一番作为。
云善渊也赞同杨素的看法,虽然杨玄感比之同龄人少了一分聪慧,但从他练武之事上便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能坚持的人,这种毅力就很难得。杨玄感不是傻,就是悟得比常人慢一些,而世间并不乏大器晚成之人。
杨玄感没有为此放弃努力,而杨素更是认定他的大儿子可以有所作为。因为有父亲的肯定,杨玄感并未生出过多的沮丧情绪。
不过,杨玄感其实心里明白杨家其余人对他的看法,所以他与弟弟的关系也不算亲近,反而愿意去云善渊的院子里蹲马步或者练武。因为这位远方表姐看他的眼神与父亲相同,他能感到自在快乐,又能偶而得到表姐的指点。
即便是答应了与杨素合作,但云善渊最初入住杨家的三年,每日习武、看书、听杨素说着朝野动态,她的生活一直都平静而简单。
因为不论杨素有着什么样的野心,不论他与云善渊想要做什么,如今都还不到大展拳脚之际,而是需要蛰伏与蓄力。
宇文护仍在把持朝政,而杨素最初为了进入朝堂,自是不能走尚无实权的皇帝宇文邕一路,他通过宇文护的引荐入朝为官,先是为中外记室,后转礼曹,而后再加封大都督。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年再一年,一年复一年,三年匆匆而过,到了天和六年时,杨素越发觉得宇文护就要走到尽头,宇文邕很有可能随时都会动手除了宇文护。
那么他作为宇文护手下的官员势必也会受到打压,可是他并不能因为看出了什么,就主动先一步投入宇文邕手下,其中牵扯颇多,先说一条便是缺乏时机。
杨素总不能直接凑上去,尽管忠君一词在这个年代就像是传说,但他也不能表现出来看到旧主快不行了就立即给自己找下家,皇帝也不需要这样聪明的臣子。
对此,杨素把握得很精准,他需要一个时机,可他暂且并没有看到好的时机。
而且也不仅仅是因为没有时机,主动投入宇文邕的手下,这一点日后总会为人所知,他必须考量宇文邕是否值得他表明立场。
“小云,我从宫中确定了一个秘密消息。”
杨素在书房中说起此事时,他也说不清究竟是什么心情。“四年前蜀郡公卫元嵩上书,曾言佛教于国无益,希望朝廷可以下旨严禁佛门势力继续扩张。宇文护本没有把点放在心上,今日我却确认了宇文邕有意欲行灭佛之事。”
云善渊并不意外,史上的三武灭佛,其中就有周武帝宇文邕。
然而,如今宇文邕尚未大权在握,杨素得到这个消息确实算得上是秘密。只因不谈民间信奉佛教之人,朝中权贵与佛门的关系就不简单。宇文邕想要灭佛,他触动的利益可不小。
“僧尼不织不耕,毋须徭役,更是不必纳税。回溯北魏末年,就已经有寺院三万余所,佛徒人数有二百万,已经占据北魏人口十五分之一。
宇文邕如果心有大志,他想要强大北周,不论是从经济方面考量,还是从人口农耕徭役方面考量,不让佛门扩张下去是必然之势。”
杨素何尝不知宇文邕的意图从大局上来看是对的,但是佛门并非清静之地,寺庙背后多少都有权贵的影子。何况还涉及到了慈航静斋,那就是一间尼姑庙,灭佛之举可不就是丝毫不把她们放在眼中。
“将来,宇文邕的此举一出,就是彻底站到了慈航静斋的对立面,他也是很有勇气。”
云善渊并未亲眼一见宇文邕,可是从杨素这三年来所说的朝野之事中,她得知了朝中各派势力,并且也能经此做出不少判断。
“如果宇文邕是个无用之人,或者说他心无谋略,那么他又怎么会蛰伏了这些年。他算得是一个卧薪尝胆的皇帝,又怎么会把自己的命运交给慈航静斋,他看不上所谓的代天择主。当宇文邕掌握实权的那一天,便就是内外兼治之日。只是,如此一来,杨叔并不少适合主动向其示好了。”
杨素得知消息后的心情复杂也正在于此。他也对宇文邕生出了一丝佩服,须知如今的权贵门阀世家没有几个敢不把慈航静斋放在眼里,更不提完全不顾及慈航静斋的存在想要行灭佛之事。
可是也正因如此,杨素不能主动投向宇文邕,他不能如此直接表明立场,否则就对他所谋求的大局有碍,会让有心人盯上他,这个有心人可能是慈航静斋,也会是想要借慈航静斋一力的人。
当宇文邕手握大权,杨素不得不为自己寻求一条出路,而继续在他手下做事,这就是另一番说辞了。
云善渊看着杨素,她可以理解这种复杂的心情,但是他们两人想要求得与慈航静斋与魔门一争,需要储备的钱财与势力都要暗中积蓄进行,所以这份密谋可能会要潜行几十年才行,慢慢渗透且不动声色。
在此之前,杨素不能表明立场,甚至可能在某一段时间,如果有必要或者形势所趋,他会先辅佐一个亲近慈航静斋的皇帝。
“杨叔,既然宇文邕有了这样的心思,我们也就看看将来他会有什么结果。灭佛一举,必然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即便朝堂上无人会明着反驳,但却能牵出水面下的众多势力,那是我们摸清形势的好机会。”
投石问路,宇文邕何尝不是那颗石子。
杨素明白这个道理,谋求天下不是请客吃饭,更不是意气用事。它从来都是充斥着勾心斗角,有时是看得见的流血厮杀,有时是看不见的刀光剑影。
“心慈手软就别谋算天下,好在你我都算不得真的仁善之人。”
云善渊缓缓点头,既然一脚踏入了这个乱世,她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这时,书房的门被敲响了。
管家一脸急色地说到,“少爷,汾州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