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医香 作者:木嬴(一)【完结】(7)

2019-02-12  作者|标签:木嬴


  声音带了些愤怒,中气十足。
  沈玥望过去,就见一身青袍男子走进来,年约三十六七岁,模样儒雅,眼神周正,脸上带了些怒气。
  正是沈大老爷沈钧。
  瞧见他进来,沈琅之下意识的往老夫人身边挪了两步。
  这小动作,沈玥瞧见了,她唇瓣扬了扬,看来这便宜大哥还挺怕父亲的啊。
  之前去请大夫的丫鬟听到沈钧说这话,当即立在那里,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沈钧进了屋,沈琅之又上前给父亲见礼。
  沈钧见了他,就没有好脸色,道,“这像什么样子,三天两头惹事!”
  沈瑶站在一旁,忍不住嘀咕道:大哥惹了这么多年的祸,也抵不上沈玥惹一回的,她犯那么大错,父亲也不过是禁足她三个月,不许她再大鱼大r_ou_,从头到尾都没呵责她半句,最后还心软了!
  父亲的当头棒喝,还是当着一众妹妹的面,沈琅之脸上有些挂不住,还是乖乖认错道,“父亲,儿子知道错了。”
  一句话,叫沈钧火气更大,“认错倒是挺麻溜的,认了就抛诸脑后了,下一次照犯不误!”
  沈琅之动了动嘴,没再说话,只是头更低了。
  老夫人疼孙子,见沈钧太严厉了,就道,“他已经知道错了,你就别虎着一张脸了,你自己的事还没着落呢。”
  沈钧眉头皱着,娘实在是太宠着琅之了,他这个做父亲的训斥两句,她还要帮着说情,他还怎么管教儿子?
  心中不耐,沈钧就道,“送这不孝子去岳麓书院的事定下了,过两日就去上学。”
  “我不去!”
  沈钧话音刚落,就听沈琅之叫道。
  只是这一回,老夫人也不护着他了,紧绷了脸道,“再说一遍不去试试!”
  沈琅之顿时苦了脸色。
  他不喜欢读书啊。
  “你先回去,”老夫人摆手道。
  沈琅之赶紧的,从一侧溜走了。
  这时候,老夫人才望着沈钧道,“之前不是不同意吗,怎么又答应让琅哥儿入学了?”
  沈钧敛了眉头道,“你问周氏吧,书房还有事,儿子先忙去了。”
  说着,沈钧就转身走了。
  老夫人张了张嘴,想喊他问问清楚,只是终究没喊出声来,她是觉察出儿子不高兴了,琅哥儿能入学是好事,他怎么不高兴了?
  老夫人心底犯嘀咕。
  那边沈钧一转身,就看见沈玥一双眼睛落在他脸色,脚步便滞住了。
  他没有把沈玥错认成柳氏,但是他着实没想到女儿会瘦,眼里就涌出一抹狂喜来。
  只是,方才说还有事要忙,这会儿再留下却是不妥了。
  不过,沈玥几个还是上前给他请了安。
  沈钧到底没忍住,拍了拍沈玥的脑门,笑道,“瘦了好,像你娘。”
  也只说了一句,便迈步走了。
  只是沈玥恍惚间,好像看到他眸底有了抹晶莹泪花。
  就这么一个拍后脑勺,沈玥并不喜欢的动作,却给她招来了一堆羡慕妒忌恨。
  沈玥是哭笑不得,不过这感觉,她喜欢。
  等了一会儿,大夫人才回来。
  一问才知道,沈琅之能入岳麓书院求学,是大夫人花了两万两银子疏通的,说白了,是买来的机会。
  当然了,她还没有贤惠到自己掏银子。
  那两万两,是从柳氏的陪家里掏的。
  本来高兴的一件事,老夫人脸色有些挂不住了,隐隐有些泛青。
  “买,买的?”


第八章 祈福
  ps:谢谢大家投的推荐票,鞠躬~新书期冲榜,需要亲们手里的推荐票,拜谢啦~~
  大夫人见老夫人不怎么高兴了,心也有些七上八下的,毕竟这是,她也算是擅自做主了,她解释道,“我也知道,琅哥儿入岳麓书院求学,不是凭着自己真本事,有些丢脸了,但以前琅哥儿挺聪慧的,只要他入了书院,认真求学,得先生看重,如何进入书院的并不重要。”
  “况且,二弟妹送了家书回来,琮哥儿在四海书院入学一年多了,得先生看重,还亲自写了推荐信,推荐他入岳麓书院求学,琅哥儿是沈家长子嫡孙,却不如庶房,这不是丢大房的脸吗?”
  沈家并不只有一房,而是有四房。
  大房、三房和四房都是嫡出,唯一的庶出就是二房了。
  比起其他三房,二房最幸运。
  古代,父母过世,是要守孝的,但文官和武官的守孝又不同,文官要守二十七个月,武官却只要守一百天。
  是以沈钧守孝在家,二老爷却是外放做官。
  抛开如今还外放的二老爷不提,其他三房,最倒霉的是三房,大房反倒排在第二。
  三老爷六年前已经死了,只留下三太太和一双儿女。
  而四房,四老爷三个月前守孝完,就官复原职了,如今是从四品右佥都御史。
  因为老太太还在世,所以并未分家。
  三太太寡居,往常都在院子里礼佛,极少出门。
  四太太喜欢清静,除了日常请安,也极少露面,尤其大房如今出了事,她帮不上忙,落井下石对她又没好处,所以每日请了安,就回北苑了。
  最会闹腾的就属二房了。
  送一封信回来,也能闹得府里j-i犬不宁。
  首当其冲,就是沈琅之了,堂弟比他年纪小,却比他会读书,而且还擅长骑- she -,别人家的孩子,都能拿来比了,何况是自家从小一起长大的堂弟了?这还有日子过吗?
  尤其古代嫡出之别,犹如天堑鸿沟。
  沈琅之比沈琮之聪明百倍很正常,沈琮之比沈琅之聪明一倍,那就不应该了。
  尤其,沈家大房至今就他一个嫡子,也是唯一的儿子,那就更要重视了。
  收到家书,老夫人第一想法就是,要送沈琅之入岳麓书院求学,而且要在二房回来之前。
  可是岳麓书院,不是那么好进的啊,三品官以上,可以送一人进书院读书,其他人要想进,只能考进去了,靠真凭实学。
  要是老太爷还在世,沈琅之进岳麓书院,那没问题,可偏偏他倒霉啊,岳麓书院不收小学生。
  也就是不收十五岁以下的少年,除非你天纵奇才,才会破例,那时候沈琅之才十四岁,年纪不够。
  等年纪够了,偏老太爷两腿一蹬,挂了。
  沈钧的官职又不够,倒也考了一回,可是碰到伤寒,头晕乎乎的去考试,结果可想而知了,没考上。
  然后沈琅之就开始蹉跎了,以前的小伙伴都进书院了,就他被挡在书院外,没人玩耍了不说,而且彼此之间差距越拉越大,人家不屑带他一起玩了,沈琅之就开始混了,你们不带我玩,就没人跟我玩了吗?
  可是十五岁的年纪,有才的都上学了,喜欢玩的,多是不求上进的混混。
  一混,就成现在这样了。
  可老夫人宠溺沈琅之啊,在她看来,孙儿是哪哪都好。
  只是买资格进书院读书,老夫人还是有些抵触的,尤其屋子里丫鬟多,人多嘴杂,万一将来被二房知道了,还不知道背地里怎么笑话大房呢。
  大夫人知道老夫人爱面子,她道,“大房如今就琅哥儿一个嫡子,我从嫁进来,就拿他当眼珠子疼,我生瑶儿时,伤了身子,这么多年一直调理,总不见好,将来琅哥儿是大姑娘的依靠,更是我和瑶儿的依靠,我盼着他好呢,再者,那两万两银子我也送出去了,琅哥儿不去,我也没脸要回来啊。”
  花两万两银子买一个名额,老夫人脑壳疼,还有些后悔。
  那日,大夫人跟她说,她有门路送沈琅之进岳麓书院,就是要破费点儿。
  她当时也没多想,毕竟找人办事,尤其是进岳麓书院的资格,那是有钱都买不来的,谁不希望自己小辈进书院,好好读书,将来功成名就?
  没几个人会那么眼皮子浅,所以送些礼很正常。
  可她预想的也不超过五千两,沈家大房子嗣单薄,但其他三房并不单薄,所以这钱公中是不能拿的,开了这先例,将来就要一碗水端平。
  柳氏的陪嫁,一半捏在她手里,一半在沈钧那里。
  大夫人不敢跟沈钧开口,所以来找她商量,她应下了,当时不知道要多少,拿了五千两给她,说不够先从公中拿,回头她再补上。
  谁想到,竟然要两万两!
  而且,还是直接从岳麓书院买的资格,不是走的别的渠道。
  柳氏的陪嫁是丰厚,铺子收益也还不错,可这买个资格,就花了她手里的一大半去了。
  可是大夫人一心为沈琅之打算,老夫人又不好怪她什么,加上都定下了,再说不应该,倒成她眼皮子浅,舍不得钱了,尤其那钱还是柳氏留下的陪嫁。
  “岳麓书院规矩严,要是三次考试都是丙等,就被书院除名,让琅哥儿尽点儿心,可别没过几个月,就给我回来了,”这才是老夫人舍不得两万两银子的真正原因。
  她怕两万两打了水漂。
  大夫人连忙应是,又笑道,“书院传了话来,两天后,琅哥儿就能去入学了。”
  沈瑶站在一旁,有些担忧道,“大哥那眼睛青的,两天时间不一定能好全,顶着个青眼去岳麓书院……。”
  话还未说完,大夫人就瞪了沈瑶一眼,沈瑶就乖乖把嘴闭上,不说扫兴的话了。
  老夫人就道,“岳麓书院的学子都爱笔墨纸砚,明儿要给琅哥儿多备一些,他初入学,拿来结识朋友也是好的,两万两都花了,也不在乎这一星半点了。”
  大夫人点头道,“媳妇知道。”
  然后,沈瑶眼前一亮,道,“娘,大哥入岳麓书院求学了,咱们是不是要先去拜拜文曲星,给大哥求一套上等文房四宝回来,女儿听说,凡是入岳麓书院求学的,都会去拜的呢。”
  大夫人听着,点头道,“是该去拜一拜。”
  沈瑶如此关心沈琅之,老夫人也高兴,只是外面天气冷,不合适出门,便道,“天还冷着,让琅哥儿自己去,他在外面疯惯了,不惧风寒。”
  沈瑶一听,就挨着老夫人坐下了,揽着她的胳膊道,“祖母,我知道您是疼我们,可大哥拜是大哥拜,我们去拜,又是另外一番心意了,别人家,都是妹妹去求的,我只盼着大哥好呢,将来能魁星点斗,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大哥要做这么多,我们帮着祈福,求套笔墨纸砚都怕冷,哪说的过去啊。”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7/7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