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娱]1994 作者:远上天山(中)【完结】(55)

2019-06-25  作者|标签:远上天山 娱乐圈 励志人生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很快到了晚上10点,放映厅内,《辛德勒的名单》已经渐渐放映到了尾声。电影里,犹太人的命运一波三折,辛德勒出钱买下了他们所有人,可他们却被带到了新的集中营,忍受着残酷的折磨与虐待,一直到被拯救。

  阿蒙最终放弃了海伦,他选择了金钱,在纳粹彻底失败后,他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电影一直灰沉沉的气氛终于变得明亮了起来。

  但犹太人的遭遇却深深印在了现场所有观众的心里,就连作为嘉宾观看了首映式的明星也选择了沉默不语。

  电影放映结束后,观众们都没有立刻起身,而是坐在原地静静消化着电影带给他们的震撼,良久之后,不知是谁先起的头,放映厅里突然传来一声沉闷但有力的掌声,仿佛划开黑暗的流星,观众们纷纷反应过来,手掌用力拍得发红,整个放映厅立刻化作声音的海洋。

  隐隐约约的,有些观众眼底还有泪水。

  “我爷爷是波兰的犹太人,想到他可能经历过这一切我就想哭,犹太人做错了什么呢?”一个17、8岁的女孩带着哭腔,“都怪乔什·沃尔特,我本来是来追星的,他居然让我看这么凄惨的电影”

  “琳达,犹太人什么都没有做错,错的是战争。”琳达的男友约翰无奈地抱住她。他已经和伙计们约好打球了,却被女朋友临时拉来看电影,在寒风里吹了一个多小时的约翰原本满肚子怨气,以为琳达这次看的还是那些娘娘腔的偶像电影,却没想到电影的内容居然那么的……震撼。

  约翰只能用这个词形容他看完《辛德勒的名单》的感受。

  也难怪琳达哭红了鼻子,琳达的爷爷约翰也见过,是一个很和善的老人,对方在手工上的能力简直让约翰叹为观止,更让他佩服的是,琳达的爷爷身上有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让人不自觉就去信赖。

  约翰一开始不知道是为什么,但是现在他明白了,正如阿蒙·戈斯在电影里说的那样,犹太人的身上就是有那种魔力,让人不自觉地去亲近,再深深信赖。

  “该死的纳粹!”观众里不时有人斥骂出声。

  “天哪,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脏病都快发作了!”

  “虽然结局很好,可是我总觉得憋屈,德国失败了之后没有受到报复,犹太人只是获得了自由而已,但他们遭受的折磨都是真实发生的。”

  “可怜的犹太人。”

  首映式后半段,主创们坐在台上接受采访,虽然现在已经很晚了,一部分观众还是待在原地等待采访结束,嘉宾们却都提前回去了。

  布拉德·皮特一开始还没意识到该走了,直到他经纪人的电话打进来,他才轻轻拍了拍脸,神思不属地随着人流走出放映厅。

  他完完整整、认认真真看完了乔什·沃尔特的表演。

  如果说,以前的布拉德·皮特对乔什的心态是不爽加忌惮的话,看完《辛德勒的名单》,布拉德心里却只有一股深深的无力感,他很明白,即使再过十年,他都不可能拥有这样的演技。

  或许他可以拥有比乔什更高的人气,但每个人都是贪心的,都渴望成为这个行业的佼佼者,布拉德同样也想。更何况,他忌惮乔什不止是因为对方演技出众,而是对方同样拥有出色的人气。

  即使再厌恶乔什·沃尔特,布拉德也不能违心地说出对方是个丑八怪这样的话,相反,乔什很帅气,那是和自己完全不同类型的帅气,同样可以拥有强大的影迷基础。

  更糟糕的是,乔什·沃尔特还比自己年轻。

  就好像他是上天的宠儿,上帝把一个演员应该拥有的才华和天赋全部交给了他,其他人即使再努力也只能追赶而已。

  布拉德·皮特下意识忽略了乔什毕业之后很久都没有戏拍的日子,更忽略了《不羁的天空》

  那样的电影摆在他面前他都不会多看一眼,甚至他都不可能看到——他的经纪人会代替他把那张剧本丢进垃圾桶。

  因为布拉德·皮特那样的阳光男孩注定拥有阳光灿烂的未来,基佬片只会毁了他。

  和布拉德·皮特一样,汤姆·克鲁斯的脸色也算不上好看,因为他在门口遇到了他的前经纪人阿诺德·凯恩斯,对方和以前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显得更加神采飞扬了。

  事实证明,对方离开了自己之后似乎过得更好了。这个认知让一向微笑示人的汤姆·克鲁斯难得黑了脸,直到妮可·基德曼轻轻推了他一下,他才蓦然反应过来。

  “阿诺德,好久不见。”

  “你也是,汤姆。”

  平淡的问候让人丝毫看不出他们曾数年之久,阿诺德为了汤姆的事业推心置腹,汤姆却毫不留情地把他甩掉,就在业内以为阿诺德会彻底不能翻身的时候,阿诺德却出人意料地签下了一个备受瞩目的新星。

  没有人能否定乔什·沃尔特的未来。

  甚至有人预言,乔什会是最年轻的奥斯卡影帝获得者!

  汤姆在商业片里的战绩令人瞩目,但他同样期盼自己可以得到一座小金人,然而时间越久,他的小金人之路就越艰难,乔什·沃尔特却已经走在了他前面,这不得不说是极大的讽刺。

  作者有话要说:  这是第二更。

第122章 无所不能

  采访原本预留了一个小时, 但因为《辛德勒的名单》给现场记者的印象太深刻,发问一个接一个, 采访时长不得不又延长了一个小时, 一直到11点半,乔什才拖着疲惫的步伐返回了酒店。

  第二天竟然是个y-in雨绵绵的天气,剧组原本打算在国家广场附近办一场露天宣传活动, 最后只能取消了,乔什在酒店一直睡到中午,全身每根骨头都睡得发软。

  经纪人先生来敲门的时候,乔什正在用梳子对抗他乱得打结的头发,昨天他的头发上打了发蜡, 回酒店后时间太晚洗头没吹干就睡了,一起床头发张牙舞爪地往上竖, 就算沾了水去梳也没用, 每梳一下乔什都觉得头皮发疼,似乎下一秒就能变身英国人。

  “你居然醒了?”阿诺德·凯恩斯一见乔什的发型就忍不住乐了,“喔,你的头发就像落基山上的小土包, 一根接着一根凸在上面。”

  经纪人先生从乔什手里拿过梳子,把他的头发均匀地分到两边, 一下一下慢慢梳着, 不一会儿,乱翘乱蓬的头发就变得柔顺起来,经纪人先生又让梳子沾了一些水, 狠狠揉了两把乔什的头发,那些呆毛终于平整了起来。

  “我猜……你来是有好消息。”乔什眼尖,很快就发现了经纪人先生带来的一沓报纸,拿起最上面的一张,“史蒂文·斯皮尔伯格重现犹太历史,《辛德勒的名单》看哭观众。”

  “《辛德勒的名单》首映,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最好的一部作品。”

  “奥斯卡·辛德勒与阿蒙·戈斯——连姆·尼森和乔什·沃尔特的激烈碰撞。”

  《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全美最有影响力的几家报纸都报道了《辛德勒的名单》首映的盛况,《纽约时报》的专栏记者更是呼吁入主白宫的那位民主党总统好好看看这一部电影——海湾战争的y-in影还在眼前,制造战争等于制造灾难。

  一夜之间,《辛德勒的名单》就从人人不看好一跃成为1993年度最受期待的电影,作为主演,连姆·尼森和乔什名气大涨,影评人也毫不吝啬地送上溢美之辞,称赞他们用表演支撑起了这部经典之作。

  翻完媒体报道,乔什又将视线投向影评人专栏,不出意料,几乎所有开辟了影评专栏的报纸都发表了对《辛德勒的名单》的看法。

  《洛杉矶时报》的影评专栏一连用了三个Amazing来表达心情,虽然《洛杉矶时报》的侧重点在电影本身,但它也没有忘记给予乔什赞美——作为乔什的铁杆支持者,《洛杉矶时报》一向不掩饰它对乔什的偏爱。

  “乔什·沃尔特职业生涯中又一次突破,从《闻香识女人》中懦弱善良的男学生查理,到《辛德勒的名单》中冷血残酷的阿蒙·戈斯,乔什·沃尔特一直在突破演员的极限,他总是能够稳定地把握角色,就像一台精准的仪器,角色的人生尽在他掌握之中。”

  《芝加哥太阳报》、《滚石》和《综艺》等杂志的影评人都纷纷发表了对《辛德勒的名单》的评价,绝大多数媒体都认为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突破了自己奉献出一部经典之作,乔什在电影里的表现也收获了一面倒的好评。

  当然,一片和谐声中也从来不缺少恶评。

  乔什几乎一整年都在拍戏,也极少在媒体上露面,但他的老朋友《国家问询报》从来就不曾忘记过他,在乔什远去波兰拍摄《辛德勒的名单》期间,《国家问询报》就大肆鼓吹电影的失败,并且强调选择乔什必然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生涯里最后悔的决定。

  《辛德勒的名单》宣传期间,有媒体就《国家问询报》的预测采访过斯皮尔伯格,导演先生狡黠一笑:“没错,选用乔什确实是我最后悔的决定,我的妻子凯特昨天才和我抱怨,孩子们现在最喜欢的人是乔什,不是他们的爸爸了。”

  而在乔什接拍《肖申克的救赎》和《生死时速》两部影片被曝光后,《国家问询报》又开始唱衰两部电影——“乔什·沃尔特根本没有挑大梁的能力,《闻香识女人》能成功是因为阿尔·帕西诺,《不羁的天空》里所有的关注都被瑞凡·菲尼克斯抢走,观众眼里从来没有乔什·沃尔特的存在,但他却大言不惭地把电影成功的功劳归结到自己身上,简直令人感到羞耻。”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55/8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