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家族_莫言【完结】(39)

2019-02-17  作者|标签:莫言



母亲惊叫一声,撒腿就跑,与正要进窝棚的我爷爷撞了个满怀。

爷爷扳住她的肩头,问:“怎么啦,倩儿?”

母亲哇一声哭了。她挣脱爷爷的手,飞跑着去了。

爷爷钻进窝棚。

爷爷像发疯一样跑出窝棚,找到刘氏,抓住她的两个rǔ房,用力撕扯着,语无伦次地说着:“是独头蒜!是独头蒜!”

爷爷对着天空,连放三枪,然后双手合十,大声喊叫:

“苍天有眼!”

爷爷用手巴骨敲打着墙壁。阳光斜she进来。照着擦得锃亮的炕桌上摆着的高密泥塑。白窗户上贴满了奶奶亲手剪出的构思奇巧、花样翻新的剪纸。五天之后,这里的一切都要在战火中化为灰烬。现在是一九三九年八月初十,爷爷蜷着一只伤臂,带着满身汽油味儿,从公路上归来。他和父亲一起把那挺歪把子日本机关枪埋在院子里的楸树下,又进屋来寻找奶奶藏下的银钱。

墙壁空空dòngdòng的响着,爷爷掏出枪,用枪把子砸墙壁,一下子砸出一个dòng。爷爷伸手进去,拖出了一个红布小口袋,摇摇,哗啷响,倒在炕上一数,五十块银洋。

爷爷把银洋装好,说:“走吧,儿子。”

父亲问:“爹,去哪儿?”

爷爷说:“进县买子弹,跟冷麻子算帐。”

父亲和爷爷走到县城北边去,太阳偏西,胶济铁路在高粱棵里乌青青如一条长龙,黑色的火车喀当喀当地爬来爬去,一团团焦huáng的煤烟缭绕在高粱梢头,铁轨亮唧唧地刺眼,像龙的鳞片。火车尖利的嘶鸣使父亲心惊胆颤,他紧紧地抓住爷爷的手。

爷爷拖着父亲,走到一个高大的坟墓前,墓前有一块两人多高的白石碑,碑上扁扁的字迹已剥蚀的难辨横竖,墓四周有几棵双人难以合抱的老柏树,树冠黑森森的,无风也在呜呜地鸣叫。坟墓被血红的高粱包围着,像一个黑色的孤岛。

爷爷在墓碑前挖了一个坑,把自来得手枪放进去。父亲也把他的勃郎宁手枪放进去。

父亲和爷爷跨过铁道,望到了高大的城门dòng子。城门楼子上高挑着一面日本旗,旗上的红日与西斜的红日相映着,显得鲜明又辉煌。门dòng两侧站着两个岗哨,左边是日本兵,右边是中国兵。中国兵盘问搜查着老百姓,日本兵持枪立着,看着中国兵搜查中国人。

爷爷一过铁道就把父亲背起来,低声说:“装肚子疼,哼哼起来。”

父亲哼哼了两声,悄声问:“爹,就这样哼哼吗?”

爷爷说:“动静再大一点。”

他们随着进城的人到了城门dòng子。中国兵吼一声:“哪村的,进城gān什么?”

爷爷死声死气地说:“城北鱼滩的,孩子得了绞肠痧,进城里找吴先生给治治。”

父亲光顾了听爷爷和岗哨对话,忘了哼哼。爷爷在他大腿上用力拧了一把,父亲嗷嗷地叫起来。

岗哨挥挥手,放爷爷进去了。

走到僻静处,爷爷愤怒地说:“混蛋,为什么不哼哼?”

父亲说:“爹,你拧人好疼啊!”

爷爷带着父亲,从一条铺满炉灰渣子的小斜街上往火车站方向插过去。黯淡的阳光。污浊的空气。父亲看到火车站破旧的站房旁边修筑着两座高大的pào楼,pào楼上的白色日本旗中心凝着一团红血,两个牵着láng狗的日本兵在站台上机械地走动,几十个要乘车的旅客有蹲有站,排在铁栅栏外边。一个穿著黑衣服的中国人提着一盏红灯,在站台上立着,从东边传来火车的鸣叫。父亲脚下的地皮都在哆嗦,那两条láng狗对着驰来的列车叫了两声。一个卖纸烟瓜子的小老太婆蹀蹀躞躞地在那些旅客旁边徘徊着。火车(同:口空)咚(同:口空)咚喘息着,在站上停下来。父亲看到火车拉着二十多个长盒子,前边十几个四四方方,有窗有门;后边十几个没有顶盖,一些四愣八叉的东西用草绿色的大蓬布遮着。车上站着几个鬼子,叽哩咕噜地跟站台上的鬼子打着招呼。

父亲听到一声尖锐的枪响,从铁路北面的高粱地里传来,货车上的一个高大鬼子,身体晃了晃,一头栽到了车厢下。pào楼上响起了láng嗥般的警报声,正下车的旅客和未上车的旅客四散奔跑,láng狗狂吠不止,pào楼上的机枪哗哗地往北扫she着。火车在忙乱中开动了,大团的黑烟飞散,站上煤灰飞扬。爷爷拉着父亲的手,飞快地拐进一条幽暗的小巷子。

爷爷推开了一扇半掩着的门,进了一个小院子。房檐下挑着一盏纸糊的小灯笼,红颜色,she出短而弱的神秘红光。一个涂脂抹粉的看不出年龄的女人倚门而立,猩红的唇里露出两排细密的白牙,一脸的笑容,蓬着黑鸦鸦的头发,鬓边斜插一枝绢花。

“哥呀!”那女人娇滴滴地说,“当了司令就把妹妹给忘了。”她粘在爷爷身上撒娇。

“老实点,当着我儿子的面。”爷爷说。

“今天没空跟你罗唆!五兄弟那边的线还扯着吧?”

那女人悻悻地出去,插上大门,又从房檐下落下红灯笼。进屋来,撇着嘴说:“五兄弟被警备局打啦!”

爷爷说:“警备局的宋顺不是五兄弟的把兄弟吗?”

女人说:“你以为这种酒饭朋友靠得住是怎么的!青岛那边一出事,老娘这边就像坐在刀尖上过日子一样。”

“五兄弟不会供出你来,那小子牙关紧,当年在曹梦九那儿走过热鏊子的。”爷爷说。

“你来gān什么?听说你打了日本的汽车队?”

“吃了大亏!我操死冷麻子他亲娘。”

“你别跟他们纠缠,那些人一个个鬼jīng蛤蟆眼的,你斗不过。”

爷爷从腰里摸出那包银洋,摔到桌子上,说:“给五百颗,红屁股眼的。”

“还红屁眼蓝屁眼,五兄弟一出事,我这儿早gān啦,老娘又不会下枪子。”

“你少给我卖关子!这五十元你先花着,你想想,余占鳌亏待过你没有?”

“我的哥,”女人说,“你这是说的什么呀,妹妹跟你又不是外人。”

“你别惹我生气!”爷爷冷冷地说。

“你们出不了城。”女人说。

“你就别管了。给五百颗大粒的,再给五十颗小粒的。”

那女人走到院子里听听动静,一会儿进了屋。她推开墙上的一扇暗门,拿出一盒子huáng灿灿的手枪子弹。

爷爷找了一根袋子,装好子弹,捆在腰里,说:“走啦!”

女人拦住他,说:“你打算怎么走?”

爷爷说:“从火车站那儿,,爬过铁道去。”

女人说:“不行,那儿有pào楼,有探照灯,有狗,有岗哨。”

爷爷冷笑着:“试试看吧,不行就回来。”

爷爷和父亲沿着黑暗的巷子,溜到火车站附近,这里没有城墙。他们躲在铁匠铺子的墙角上,看着灯火通明的站台,站台上岗哨林立。爷爷对父亲耳语一声,扯着父亲向西回转。站房西边是一个露天货场,铁丝网从站房那儿一直拉到城墙头上。pào楼上的探照灯来来回回扫着,照得十几道铁轨耀眼的明亮。货场上竖着一根高竿,竿上亮着一盏牛蛋子形状的大电灯,绿荧荧的,照得万物变色。

父亲趴在爷爷身边,看着铁丝网里边来回游动的岗哨。

一辆货车从西驰来,粗大的烟筒里喷着一簇簇qiáng劲有力的暗红色火星子,车灯光像一道河,从远处哗哗地流过来、没被轧压的铁轨也嘎嘎吱吱地叫。

爷爷和父亲爬到铁丝网边上,用手掀动,想弄出个窟窿钻进去。铁丝绷得非常紧,一个铁蒺藜骨朵扎进了父亲的手掌。父亲低低地呻唤一声。

爷爷轻声问:“怎么啦?”

父亲轻声答:“扎手啦,爹。”

爷爷说:“过不去,回吧!”

父亲说:“有枪就好了。”

爷爷说:“有枪也出不去。”

父亲说:“有枪先把牛蛋子灯打碎!”

爷爷和父亲退到一个黑影里,爷爷摸起一块砖头,用力扔到铁道上。岗哨一声怪叫,开了一枪,探照灯立刻扫过来,刮风一样的机枪响声把父亲耳朵震得半聋,子弹头打得铁轨金星飞迸。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高密县城大集。虽是战乱年代,老百姓还得活着,活着就要吃穿,就要买卖。出城的进城的,摩肩接踵。早晨八点钟,一个名叫高荣的小伙子到县城北门上了岗,他严格盘查着进出的人。他觉得对面的日本兵非常不友好地看着自己。

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和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赶着一只小山羊从城里往外走,老头脸色漆黑,眼睛发青;小孩子的脸色则发红,流汗,好象很紧张的样子。

来往行人很多,都在门口被卡住,高荣一丝不苟地盘问检查。

“到哪里去?”

“出城,回家!”老头说。

“不赶集啦?”

“赶完了,买了只羊快病死了,便宜。”

“你什么时候进的城?”

“昨下午就进了,住在亲戚家,一大早就买了羊。”

“现在到哪儿去?”

“出城,回家。”

“走吧。”

爷爷和父亲赶着那只小羊,出了城。小山羊肚子沉重,挪蹄艰难。爷爷用一根高粱秆子抽打着它的屁股,它咩咩地叫着,痛苦地扭动着尾巴,跑向通往高密东北乡的土路。

爷爷和父亲从墓碑下起出枪。

父亲说:“爹,把山羊放了吧?”

爷爷说:“不,赶着它走,赶回去杀了,咱爷俩过个中秋节。”

父亲和爷爷正晌午时赶到了村头,他们遥远地望到近年来修整过的环绕村庄的高高的黑土围子时,就听到了村里村外激烈的枪pào声。爷爷想起临去县城前村里尊长张若鲁先生的担忧,想起自己连续几天来的预感,知道这桩祸事终于降临了。他暗暗庆幸一早出县城的正确,虽然担风险,但毕竟赶上了,能gān点什么就gān点什么吧。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9/74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