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吴俊生老母生辰这一日,吴府门前送礼的络绎不绝,元宝一翻打扮,在吴府附近等待机会,渐近午时,送礼的人越来越少了,他才来到门前,负责门前接待的一看元宝这身打扮不是普通人,忙上前道:“这位爷,您有事?”元宝一抱拳,“这位军爷,打扰了,我是吴大帅的旧交,麻烦您把这礼单亲自给大帅,有劳了。”说着递过了礼单,同时一张银票悄悄的塞进了接待人的手里。“好说好说,您等会儿。”说着,这人快步的进入府里。
过了一会儿,这人出来,满脸堆笑的说:“大帅请您进去。”
元宝被领着进了帅府书房。元宝进来后恭恭敬敬的给吴俊生敬个礼。吴俊生打量了一下元宝。浓眉圆眼,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透着精明,红黑的脸膛,着装讲究。
“请坐,不知贵姓大名,府上何处?”
“小人免贵姓元,老家洛阳。”
“咱明人不说暗话,你的礼不薄啊,你找我什么事?”
元宝反应很快,忙鞠躬说:“大帅,元宝是奉家父之命来东北发展业务,人生地不熟的,想找个靠山,一边做生意,一边为大帅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吴大帅一听很高兴:“就这点事,没问题,东北的事我能说一半,但也足够了。只要不违法,你就放心大胆地干吧,有事我撑着,这礼我就收下了。”
元宝谢过大帅,把马和枪给了吴俊生。
吴俊升看到马和枪的确非凡,非常高兴。尤其是这匹马,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爱不释手。大帅对元宝也特别的喜欢,心想这人了不得,知道他最喜欢这两样东西,不惜花重金求得敬奉,这份诚心就足够了。
元宝离开了帅府,去了黑龙江的边境一带,开展与沙俄的边境贸易。
元宝在东北的第一笔生意还算顺利,从沙俄那买进皮革,把黑龙江产的土豆卖给俄国人,再把皮革倒入内地加工,制成皮鞋或皮衣,然后再卖给关内的达官贵族们。元宝的生意是一条链,每一笔生意都有钱赚。最重要的是他在边境上认识了一个搞外贸的本地人,这人叫刘长富。会说俄语,熟悉当地的一切,可惜的是他没有本钱,没有势力,一直也不太得志。元宝善于发现人才,与刘长富的相识注定了今后几年生意兴隆。
为了说动刘长富跟他合作,元宝是动了脑筋的。刘长富一直看好纺织品生意,他知道沙俄那边缺衣少粮,可是自己一直也没钱投资。元宝几次去刘长富家,算得上是三顾茅庐了。
元宝说:“长富老弟,论年龄我是哥哥,但论本事,我是弟弟呀。”
长富说:“那是您抬举鄙人了,在黑龙江我没什么势力,更没有什么过人的本事。”
元宝说:“我也不是本地人,老家是洛阳人。来东北也是闯关东。”
长富说:“那你来黑龙江这有什么打算呢?”
元宝说:“实不相瞒,我是想发展边境贸易,但又没有什么特别好的选择,想来听听弟弟的高见。”
“高见没有,我也只是个小生意人,大买卖我也不知道怎么做?我看您还是找别人去吧?”
“兄弟如果不愿意说也行,我只是想跟你交个朋友,如果你有什么需要尽管来找我。”
“那就恕不远送了,您慢走!”
隔了十几天后,元宝又来到了刘长富家。这次刘长富生意上遇到了困难,他的货被压在关内卖不出去,正愁着没办法。
元宝经人打听知道了刘长富的苦衷,但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笑着说:“长富老弟,最近是不是又发财了?”
刘长富不好意思地说:“哪有那么多财可发呀?倒是您最近发财了吧?”
元宝说:“我赚的都是小钱,做的都是小生意,没什么大财可发。”
刘长富说:“不可能吧,我听说你的买卖可不小,生意做得相当不错。”
元宝说:“哪里的事,我来是想和刘老弟商量点生意上的事,不知你意下如何呀?”
刘长富说:“那要看是什么事了?”
元宝说:“我想在边境附近开个工厂,搞皮革加工,不知道老弟觉得如何?”
“皮革加工厂在边境上建不太合理,应该建到内地,加工完了可以就近卖掉。”
“哦,也对,老弟果然有见识,我还一直以为皮革生意应该挺赚钱的。”
“在边境上建厂可以,但不应是皮革厂,如果老兄真的有实力想大干,不如建个纺织厂,加工一些军用的衣物,前景应该不错。”
“但我不懂俄语,也不认识沙俄那边的军中人物呀?这年头,没关系生意不好做的。”
“这是小事,我可以帮你联系一下。”
“今天老弟为什么这么慷慨,这与你前段时间的态度完全不同啊!”
“说句实话,老弟我有事相求,生意上遇到了困难,我是实在没办法了,所以才……”
“那老弟遇到了什么困难,快说来听听。”
“我的钱全用压在一批货上,关内那边的工厂却迟迟不收,眼见着我的损失越来越大,如果再这样压个十天半月,我就要破产了。”
“兄弟快说,什么货?怎么不收?”
“前一段时间,我想做一笔大的,所以我把全部家当都压上了,从沙俄进了一批皮革,结果到北京以后,说是我的皮革质量有问题,不收我的货,收也得压低价格,情急之下我只能卖掉一部分,想花点钱打通一下关系,可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买家。”
“这事不难,我在北京有关系,可以帮你试一试,另外钱不是问题,如果老弟需要,我这里有,你先拿去用着。”
刘长富不好意思,也没说借钱的事,但没过几日,北京方面就来信了,说是皮革被一家工厂收购了,价格也算合理,至少没赔上。
刘长富知道元宝对自己有恩,所以主动上门答谢。元宝也开门见山地说:“我看中老弟的是才能和人品,我需要你的帮助,如果我们能够合作,边境贸易的未来将是我们的。”
“元宝大哥,有情有义,对我有恩,我也不是个忘恩负义的人,多少年了,我一直想做纺织品生意,也看好这一行,但一直苦于没钱,本想这次做笔大的,如果成了,我就自己干,现在看来,我那点钱根本不行,既然元宝大哥瞧得起老弟,我也一把年纪了,不如咱们兄弟一起干,一定能够成功。”
元宝激动得上前与刘长富抱在一起,有种兄弟相识恨晚的感觉。之后不久,在刘长富的帮助下,元宝的工厂就建了起来,两人的合作步入了正轨。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参加了一战,远东地区成为了俄国前线的补给来源地。中国东北与俄国的边境贸易迅速发展起来。元宝的纺织生意迅速发展,赚了不少钱。
元宝做生意能抓住机遇,还学着与人共享利益,加上慧眼识人的本领,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就站稳了脚跟。生意主要交由刘长富打理,他则想方设法地与当地的商人联盟,有生意大家一起赚钱。元宝为了让自己的生意更加稳固,还经营起了旅馆和饭店。上有吴大帅保驾护航,下有得力干将鼎力相助,再加上元宝的魄力,东北的生意可谓是风生水起,他在东北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在哈尔滨的商人没有不认识他的。元宝多年在外打拼,一直也没有时间回家,1918年北洋军阀政府封锁十月革命后的俄国,边境上的贸易也停止了,元宝终于有了回家的机会。可是家族向东北搬的计划就落空了,既然向北不行,就向南发展吧,元老爷也不喜欢洋鬼子,实在没办法了。
第7章 第七章 家族团圆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其中就有当时就读于北京大学的元家老四元吉。
1919年秋,元哲八岁了,小家伙长得非常可爱,大大的眼睛,俊朗的小脸,一看就聪明伶俐。平日里小家伙学习很努力,《四书五经》《三字经》《百家姓》《唐诗》《宋词》都背得很好,经常受到老师(家里请的私塾)的表扬。元老爷看着小儿子一天天长大,心里很是高兴,常常回想幸亏当初没把他送人。老爷每次回家来都会带一大堆好吃好玩的东西,元哲从来不吃独食,总是给这个给那个,就连身边的下人都会得到,所以哲儿在家里的地位那是相当的高。三房姨太太都心疼他,但哲儿并没有被宠坏,反而知书达理,有情有义。平日里四姨太对哲儿最好,两个人也特别投缘。哲儿失去生母后就一直认四姨太为母亲。每逢年节,哲儿都要亲自为母亲准备礼物,并找机会送上,表达自己的孝心。三个大哥都已成家立业,平日里不在家,都在外打理生意。四哥元吉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但仍没有婚配,在北京读大学,一年到头能回家一两次。三个大姐姐都已出嫁,家里还有两个小姐姐,都比元哲大几岁,再过一两年也该出嫁了。只有过年时,一大家子人才可能聚齐,那时也是元家最热闹的时候。
这一年冬天过大年,元老爷的儿子和女儿们都带着家人回来了。先是元宝一家,从东北带回了一些特产:人参和鹿茸,人参最多。元府每个人都分得一个,但鹿茸就只有太太们才有。元宝给元哲带的东西最多,除了吃的、玩的还有用的。元哲也常听四姨太说起大哥的事,说大哥人品好,做事仗义,和老爷最亲近。元府上下都知道老爷对元宝最重视,想把家业传给他,这也惹得元风和二姨太的嫉妒。
没过多久,元风一家也回来了,从南方带回了许多洋货:巧克力、手表、小提琴等。元风做事特别有心机,为了让老爷高兴,他托人从德国买回了一架相机送给老爷。二姨太看了心里不高兴,心想这儿子是白生了,心里根本就没有她这个娘。哪知私下里元风拿出了从印度买的金镯子,重量和成色都是上等的,最关键的是上面还有二姨太的名字,二姨太爱不释手,心里非常地高兴,心里想还是没白疼这个儿子。元风对元哲没有特别的感情,但他也觉得这个弟弟挺可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