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源同人)【凯源】无可救药 作者:twinklewang【完结】(158)
王源从小就是越挫越勇的性子,你愈是打击他,他愈要证明给你看。
自那日开始,他每天在单位加班到半夜十点,一边研究着前辈们写过的新闻稿,一边摸索着抓住读者好奇心的诀窍。早晨来得最早,一天听几万字的同期也不会抱怨一句。跑没人愿意追的新闻,听区委会的老奶奶数落丈夫的不贴心、儿子的不孝顺,走访居民区里的好人好事与家长里短,偶尔吃到闭门羹也不气馁。
实习期经过两个多月,他拼命熟悉着新闻的工作流程,积极性也很高,从那个一开始连新闻稿都写不好的毛头小子,摇身变成了敢于在策划会议上大胆提出观点的职场新人。他渐渐与年龄相近的同事们打成一片,也颇得上司、前辈们的赏识。
由于单位的制度限制,实习生很难得到出镜采访的机会,幸而带王源的老前辈很欣赏这个上进的年轻人,把大部分的采访机会都给了他,写稿、编片也放心大胆地扔给他去做,王源借此得到了许多锻炼,也十分感激前辈的栽培。
记者实习期的第三个月马上要结束了,迎接王源的将是毕业前的最后一次选择,他该去什么地方,从事怎样的工作。正值大学毕业的招聘季,王源K大双学位的证书已经可以保证,再加上实习期的出色表现,电视台自然而然地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可王源在面对邮箱里躺着的梦寐以求的offer时,却犹豫了。
以他实习期的工作经历,十有八九会被分配到电视台的民生栏目。他相信以他目前的能力,绝对可以胜任这份工作。
新闻专业的老师说过一段话,民生新闻是最好上手的,只要肯学肯吃苦,人人都可以当民生记者,这也是实习生大多被派去跑民生新闻的原因。记者不可能是做一辈子的工作,转型是迟早要面临的事。许多毕业生把记者这份工作当做进入传媒行业的敲门砖,跑两年的民生新闻,再升职做编辑,做主任,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这都是前人的经验之谈,可王源是不愿意的。
民生新闻,说到底只是社会的一个小小缩影,它的新闻价值,与真正的时事热点相比判若云泥。不是说平民化不好,只是说倘若停留在这个阶段,就永远接触不到更深层次的东西,也做不了有深度的新闻。
王源是想要认真搞新闻的,他的理想是做前线,去采访突发现场,或者做特派,可以到特殊的地区和国家采风。这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工作经验,也需要人脉的累积。而这些王源都没有。
有人劝王源再考虑考虑,不要急着拒绝。哪怕先做几年的民生记者,再跳槽也不迟。短短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不该为了一时的义气冲动铤而走险。
记者这份工作的前景说好也好,说差也差,如果做成了首席记者,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都要比普通记者高出一筹,如果做不成,也可以考虑转行,像如今那些知名作家,很多都是记者出身。既然决心要做新闻了,就不该放弃已经到手的机会,更没必要冒小概率的险。
言外之意是,孩子,现实点,看看前面人踩过的脚印,就知道哪条路好走了。
但王源不愿平白地蹉跎几年。记者本就是个吃青春饭的职业,他趁着还年轻还能跑,只想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出路,做有深度的,也有差异性的新闻。
因此,他毫不犹豫地婉拒掉了电视台民生栏目的邀请,回到学校开始投新一轮的简历。
可就在王源着手准备几家线上传媒的面试时,他忽然接到了之前那位提携自己的前辈的电话。
“张记,您......”
“源儿,有兴趣跟我去台湾吗?”电话刚接通,张彬便单刀直入地问道。
王源愣了愣,最近台北市长竞选刚刚落幕,大批的工厂工人和国中学生因为不满竞选结果而聚众游行,罢工罢学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听说有些工人甚至持着刀械在政府门口威胁,勉强被特警武力镇压下来。
“是因为学生工人闹事的事情吗?”王源问。
“对,电视台这边派我去台北采访,正好要带一个见习记者,你也知道现在那边有点乱,几个小姑娘都不愿意去,我就想问问你......”
“张记,”王源指腹缓缓摩挲着有些发烫的机身,嗓音晦涩道,“我已经不在编辑部了。”
“我知道,”张彬淡淡道,“可又没人规定见习记者必须是编制内的,我说你是我们电视台特约的不可以吗?”
“可是总编那边......”
“小孩子家家的,怎么比我老婆还啰嗦,”张彬佯装不耐地啧了一声,“你就告诉我,究竟想不想去?”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