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样一阕看似随意偶得的作品,其实蕴涵了词人无穷的心血。倘若没有铭心的感觉,又怎能写出如此无须斟酌的词句?就好像在静夜里,看到一颗明净的心,在和月亮说话。哪怕隔了千年,那么低的细语,依旧听得很清晰。也许吕本中想要表达的,是一位在远方一直痴等他的佳人,而他漂泊流转,甚至南下逃亡。随着南北宋的划分,年少时的欢爱,和现在恍如隔世,再也追不回来。 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他流落江南,可是在这个 人人只夸江南好 的灵秀之地,他却感觉自己永远只是一个过客。吕本中的祖籍原是安徽寿县,也属南方。但自祖辈起就一直定居在京城开封,他早已将开封当做了自己的故乡。
他亦有着一颗爱国清正之心,可是在那个带着悲剧色彩的朝代,他的忠直,到底不为所容。当金兵南下攻宋围城的时候,吕本中和千万京师子民一起,亲身经历了战火的洗礼,看到繁华的汴京城遭受近乎毁灭的战火。谁来给这座城疗伤,谁来为黑暗的结局打开一道明亮的出口?他接受命运,经受南渡的凄怆之后,心中亦带有隐逸的念想。说他遁世也好,说他逃避也好,他在词中写道: 叹古今得失,是非荣rǔ。须信人生归去好,世间万事何时足。 的确,一生荣rǔ皆归尘,半世功名,却无法企及,南山篱院里,一株悠然的jú花。
平静下来,他抬头望月,会想起当年吟咏的《采桑子》
吗?那段被宿命搁浅的情缘,已经是曾经沧海,除却巫山了。
红颜在岁月中,缓慢地老去,只有江楼月,还是昨天那样,时缺时圆。人生的离合聚散,抵不过佛祖的拈花一笑。
九张机无名氏一张机,采桑陌上试chūn衣。风晴日暖慵无力,桃花枝上,啼莺言语,不肯放人归。
两张机,行人立马意迟迟。深心未忍轻分付,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
三张机,吴蚕已老燕雏飞。东风宴罢长洲苑,轻绡催趁,馆娃宫女,要换舞时衣。
一缕心思织就九张机四张机,咿哑声里暗颦眉。回梭织朵垂莲子,盘花易绾,愁心难整,脉脉乱如丝。
五张机,横纹织就沈郎诗。中心一句无人会,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只恁寄相思。
六张机,行行都是耍花儿。花间更有双蝴蝶,停梭一晌,闲窗影里,独自看多时。
七张机,鸳鸯织就又迟疑。只恐被人轻裁剪,分飞两处,一场离恨,何计再相随?
八张机,回纹知是阿谁诗?织成一片凄凉意,行行读遍,恹恹无语,不忍更寻思。
九张机,双花双叶又双枝。薄情自古多离别,从头到尾,将心萦系,穿过一条丝。
轻丝。象chuáng玉手出新奇。千花万草光凝碧。
裁缝衣着,chūn天歌舞,飞蝶语huáng鹂。
chūn衣。素丝染就已堪悲。尘世昏污无颜色。
应同秋扇,从兹永弃。无复奉君时。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听昆曲《牡丹亭》,一个女子,柔韧缠绵地低唱声,拨动每个人薄脆的心弦。缓慢的节奏,温软的情思,似要将心随之融化在一起。脑中顿时浮现四个字: chūn丝如线。 就是这妙不可言的四个字,拂去了落在书卷上的尘埃,让chūn风翻到了一个词牌叫《九张机》的这一页。
因为有位女子,正用如线chūn丝,一针一线,连连织就九张机。
在两个人梦境里,织就一个人的锦瑟,一个人的流年。
写这首《九张机》的作者,是无名氏,词卷收入至《乐府雅词》。我问友: 《九张机》的作者,应该是个民间女子吧,表达她对chūn光的热爱,对爱情的向往。 友答: 绝不是女子,是文人托女子的口吻而写。 我笑: 宁愿是个平凡的民间女子所写。 友亦笑: 你便当成一个女子写的吧。 读这首词,就恍如看到一个民间女子色彩纷呈、形象鲜明的生活画卷。她采桑织锦,惜别怀远,将诗情、离愁、相思都纺织在锦缎上,希望有情人可以解她心意。一掷梭心一缕丝,如此巧妙的心思,连织九张机,真是九曲回肠、耐人寻味。
一张机,让我们看到一个朴素的女子,在陌上采桑,被大自然的chūn风熏染,流露出慵懒陶醉的娇态。枝上桃花开得妖娆绚丽,流莺婉转的歌声令人痴迷,让她舍不得归去。每次看到陌上桑,就会想起秦罗敷,那个在chūn天陌上采桑养蚕的罗敷女。从此,这棵桑树,在任何朝代,都长满嫩绿的桑叶,仿佛桑树的前生,就是罗敷女。
两张机,有打马而过的行人迟疑不决,欲行又止,女子回眸一笑,却怕被花草知晓娇羞的女儿心事。她只将深情蜜意藏于心间,遮掩多情的秘密,眼眸里却又流露出依依不舍的情意。从此,相思就这样深种,一梦难醒。
三张机,蚕老雏燕纷飞,吴王的馆娃宫,宫女们须更换舞衣,这些民间少女,要开始紧张地织锦劳作。
四张机,她一边纺织一边止不住相思,却没有因相思而停下机杼,而将自己的相思之情,一丝丝织进了锦缎里。来来回回地缠绕,她心灵手巧,一朵清雅别致的莲花就这样织成,可心中的离情别绪,却怎么也理不清。让我们看到一个少女,一点幽情动早,就这样误入chūn风花海,惹来相思无限,不知该如何让自己走出来。
最喜五张机,这位多情的少女,默默地将相思的诗句,顺着横纹,织在锦绣上,又忧心着,诗中的寄意不被情人所理解。
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只恁寄相思。 她重复用了两个 不言 ,是这样不愿倾诉自己的离愁别苦,不愿让心上人知道她憔悴的容颜。只将相思写入诗中,借锦缎,将寸寸柔肠和缕缕情丝细细地织进去。这般深情,用织锦的方式,巧妙地表达,读来新颖,实在是妙处难与君言。
六张机,她看到锦匹上,花间蝴蝶双飞,更添了她相思情愫。如此情不自禁地停梭一晌,往窗外多看了几眼。陌上,chūn光渐行渐远,而那时行人,早已不知消失在哪一处chūn色芳菲的路径,是否还记得那回眸的一笑?记得返程的路?
七张机,她织成了戏水鸳鸯的图案,以为这样便可以双宿双栖。心中却不禁迟疑,唯恐这鸳鸯,被无心之人裁剪,从此劳燕分飞,反惹来离恨,再无计可相随。似听到她在怨叹,早知道有今日这样难以排遣的离恨,当初莫若不要相识。不相爱,就不会有相思;不相聚,就不会有相离;不相依,就不会有相弃。
八张机,回纹知是阿谁诗?回文诗(旧称回纹诗),是一种按一定法则将字词排列成文,回环往复都能诵读的诗。这种诗的形式变幻无穷,奇巧无比,可以上下左右,颠倒着读,也可以顺读、反读、斜读,只要遵循规律,任意一种方式,都可以读成优美的诗篇。最为绝妙,广为流传的,当为苏蕙用其绝代才情,写给她丈夫的璇玑图。那是一篇从八百四十一个字排成的 文字方阵 ,读法千奇百怪,可以衍化出数以千计的各种诗体。多少人争相传抄,费上几年工夫去读,可是能读懂的人却廖若晨星。苏蕙是用她旷世之才和一往情深,才写就出一幅这样玄妙超然的 璇玑图 ,可谓千古称奇。而这位少女,借苏蕙的回文诗,表达自己的心意。只想将这别出心裁的回文诗,用五彩丝线,织成锦绣,遥寄情思。
九张机,并蒂花,连理枝,都已织成,可相离多时的人,却依旧不得相聚。她怨怪那薄情男儿,轻言别离,流连湖光山色,不思归路。叹自己一片多情,从头到尾,将心萦系成一条丝线,素手织就同心结。谁知鸳鸯失伴,连理分枝,惹来幽恨,枉自断肠。
提笔至此,突发奇想,问友: 释、道、儒,你更喜何种? 友答: 释家绝情,道家清修,儒家入世。 我不解: 释家为何绝情? 友答: 佛家劝人为善,寡欲清静,却是好的。
那清修者,断了男女之情,岂不缺憾! 一语惊心,方知世间万物,皆为情生。
佛家有经卷《三世因果经》,告知世人,每个人的三生,都已注定。因果循环,前世种下何因,今生就要自尝结下的果。所以才会有众生万相,有人为权贵降相,有人是草野莽夫;有人善良敦厚,有人jian恶yīn邪;有痴情种,也有负心人。
据说,在yīn司,有一专管天下怨女痴男的徇情官,他主导着红尘男女的情爱。多少繁华地,成了佳人冢;多少温柔乡,成了英雄墓。既知韶光似云烟过眼,缘来时,当好自珍惜,不辜负人间风月,锦绣华年。
第19章 歌尽桃花扇底风(1)
也曾读过几阕周邦彦的词,多写男女之情和离愁别恨,辞藻华美、音律和谐,典型的宋词风味。唯独这首《少年游》
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仿佛是百媚千红里的一点初绿,清新、淡雅。又似乎是丝绸锦缎里的一匹素布,简洁、朴实。以往的词,多描写瑰丽的景致,借景抒情。而这首词却闻不到一丝胭脂味,有一种洗尽铅华、回归素朴的真实。像是将一个淡妆天然的女子刻画得入木三分,而她委婉的口吻,也被描绘得惟妙惟肖。都说中国古典诗词不善描摹人物,周邦彦的这首《少年游》带给我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宋词的表达。
其实初次读这首词,是被这一句 纤手破新橙 给吸引并刀如水纤手破新橙少年游周邦彦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shòu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的,这么简单的五个字,出现在一阕词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轻巧和新意。仿佛看到一双白净纤细的手,柔缓地切着一个新橙,刀一落下,那酸涩清香的汁就弥漫了整个屋子,人顿时清醒。后来我又读了前面两句,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 起先只觉新奇,知道写的是并州如水的刀,吴地胜雪的盐,却始终不明白,为何会出现在 纤手破新橙 前面。并刀切橙,理所当然,切橙要一勺吴地的盐做甚呢?后来从一处资料里才得知,那些没有完全成熟的橙子采摘下来,橙子中含有机酸比较多,破开后抹一些盐,或者用盐水浸一下,对有机酸有抑制作用,可以杀去酸涩之味,吃起来才会香甜可口,有如淡盐水浸泡菠萝的道理相似。这才恍然,原来早在宋朝,盐就有了此般妙用。
人说作诗填词,都会有一段因由,要么睹物思怀,要么有感而发。这首《少年游》确实有一段饶有兴致的由来。张端义《贵耳录》载: 道君(即宋徽宗)幸李师师家,偶周邦彦先在焉。知道君至,遂匿chuáng下。道君自携新橙一颗,云江南初进来。遂与师师谑语。邦彦悉闻之,隐括成《少年游》云
说的是当年宋徽宗、周邦彦君臣和李师师的一段情事。周邦彦本来先至李师师家,闻宋徽宗来访,便藏匿到chuáng底下。宋徽宗携来新橙一颗,为江南新进贡来的,之后与李师师有了一番温情软语。chuáng底下的周邦彦便作了这首《少年游》,将他们当时的情景,用通俗的白话,bī真地描摹出来。又听说,后来李师师给宋徽宗歌唱了这首词,徽宗大怒,要将周邦彦迁谪。后李师师又给徽宗唱了一首兰陵王词,徽宗大悦,周邦彦也就躲过这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