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行商这些年 作者:手帕望明月【完结】(79)

2020-02-16  作者|标签:手帕望明月


  她回家时,红薯之事刚刚传出,她也没弄清那是个啥,只知道跟宋四郎有关。
  宋四郎是谁?是让他们生活越过越好的财神啊!薛阿婆连犹豫都不带的,立刻奔回家,放好蚕茧,叫上小孙子,一头扎进了相河村后的山里。
  “第一组拍品,大颗黄金果一枚。”宋菽在人群前放了个木箱,此刻站在上面朗声道。
  “第一组拍品,大颗黄金果一枚。”
  “第一组拍品,……”
  “第一组拍品,……”
  六娘的小伙伴站成两列,分布在人群两边,宋菽喊完后,一声声同样的话语传递下去,让在场的四五百人全都听得清清楚楚。
  “起拍价一百文,加价十文起,价高者得。”宋菽又道。
  六娘的传声小队瞬间将他的话语传了下去。
  这颗红薯足足有孩童的脑袋那么大,品相极好,正是村长家的那三颗之一。这样好的拍品,现场自然是富户们的天下,但有可能是第一组的关系,竞价并不激烈,最后汪掌柜和李二姐较量一番,被李二姐收入囊中。
  “两百二十文。”
  “乖乖,能买一石多粟米了。”
  “可真是黄金果。”
  之后,两颗同样大小的红薯,被杨剑拿下,这回总价超过了一贯钱。
  人群中惊呼不已。
  那天,薛阿婆和孙子也挖到了十来颗红薯。看起来不多,对他们而言却是难得的宝贝。后来有了拍卖一事,薛阿婆思量再三,拿出了两颗普通大小的红薯——这已经是她的收获中最大的了。
  她想着,拿去卖的总得是好东西。
  好东西才更能卖出好价钱啊。
  有了杨剑那两颗一贯钱的记录,红薯的价格一再走高。普通的农户和小贩本以为能捡个漏,可当施婆婆那五枚又瘦又小的红薯,卖出一千二百文的总价时,他们彻底绝望了。
  这黄金果果然是黄金果,这富户的游戏他们还是别玩了。
  一千二百文吶,买床蚕丝被,或者买上几石粟米不好吗?为什么要拿来买山里挖到的野果?
  想是这么想,却也没人放下号码牌,碰上起拍价低的时候也有小贩或农户举牌,只是那本地与外来的客商富户更凶残,最终往往被他们收入囊中。
  薛阿婆的两枚红薯端上来时,已经经历了五轮瘦小果实洗礼的买主们,精神一振。这两枚果子虽没有杨公子拍到的那么大,却也品相不错,若是好好栽培,想必成果也很是喜人。
  “两百文!”
  这组红薯起拍价被定在一百六十文,当即被喊到了两百。
  “二百二十!”一个外地客商举牌加价,六娘小分队立刻扩音,五娘与李账房记录。
  之后又有几轮加价,多是些还未拍到合意拍品的客商,也有几个本地富户。
  “五百!”价格又创新高,这回喊价的却是一个从未出过价的大汉。他一身布衣,袖口收紧,不像是商贾之流,那两道剑眉微拧,气势非常,也不像农户。
  不知是不是他的长相有些可怕,加价的声音顿时弱了许多。
  最后大汉出到八百二,将这两枚红薯收入囊中。
  自家的红薯被高价卖出,薛阿婆长长松了口气,有了这笔钱,她家就能添置冬衣冬被了。
  拍卖一直进行到傍晚,五十三枚红薯,总共拍得一万八千多钱,宋菽留下他的一成,剩下的都按名单分给了拿出拍品的村民。大家捧着沉甸甸的铜钱,喜笑颜开。许多人这辈子都没见着过这么多现钱,这山里挖的野果也能挣那么多,宋四郎可真是他们的福星。
  *
  临近霜降,天更冷了。
  白一城裹紧衣领,带着车队往恒州大涂县的方向行去。
  车队里都是他的同乡,他们从南方而来,带着家乡种的木棉,到更加寒冷的北方,希望能卖个好价钱。
  冬天时,穷人家多用春天搜集的柳絮蓄冬衣冬被,不怎么保暖,聊胜于无。富人家则多用鸭绒鹅绒,那可保暖,穿在身上暖呼呼的。而有些盈余的普通人家,则偏爱木棉,它比柳絮保暖,又不像鸭绒鹅绒那样昂贵。
  木棉多长在南方,可惜南方冬天短促,总卖不到好价钱。之前北方八年战乱,他们想把木棉运过来卖也不敢,这好不容易等到天玺之乱平定,义成七州归顺朝廷的消息一传出,他们村便欢欣鼓舞地组起车队,打算把木棉运过来,好换得多多的钱帛,过个好年。
  然而近年战乱饥荒,把许多小富之家也生生折腾成了赤贫,而真正的富家大族则趁机捞了不少地,更是富得流油。他们先去了定州,那儿愿意买木棉的人家极少,大家都没钱,抱着一丝侥幸,盼望今年能有个暖冬。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79/23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