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90之留学生 作者:小鱼叉【完结】(145)

2020-02-17  作者|标签:小鱼叉


  林易的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现实情况显然比他想象中的还要糟糕,他甚至怀疑,他爷爷的故乡,那个三寨村有平整的屋顶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吗?
  “林研究员,你在哪个学校念书啊?我一个亲戚的儿子也是研究生,说出来就能当领导?你毕业没,是不是已经当了领导了?”
  老徐自问自答道:“一定已经是领导了吧。听说这个什么太阳能项目,国家可重视了,这些东西还是美国送给咱的,我们单位还特意举办了技能大赛,挑选出最出色的电工参与这次项目!您一定也是因为优秀被挑选出来的。”
  他们身后的一众电工们与有荣焉地挺起了胸膛,开始畅谈当时技能大赛时候的事。
  林易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算是吧。”
  因为优秀,所以成果完成了这个太阳能电池项目,所以才有了这个参与的机会,所以说老徐说的,因为优秀被挑选出来的话也没毛病。
  “嘿嘿,林研究员你就是谦虚。做学问就是好啊,咱们领导对咱们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但我看早上他对你就不是这样,客客气气的,还再三叮嘱我们照顾好你。读书人就是受尊重,我们家是个丫头,但是我还是要让她好好读书。”
  “您说得对,现代社会读书是最公平,也是最有效的改变自己人生的方式。”
  前后两辈子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的林易,对于这点还是有点发言权的。
  因为大学扩招、教育门槛降低等原因,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这使得所谓的“高级人才”不再珍稀。物以稀为贵,不珍稀了待遇自然也就下降了,很多自认为是“高级人才”的人并没有享受到他认为自己应该享受的待遇。
  于是“读书无用论”就在社会上蔓延开来,林易认为这种言论绝对是在误导华国的学生和家长,读书无用?那除了读书你还能靠什么在社会上立足?
  行行出状元,没错,不读书比读书的人有出息的也不少,没错。但是你不能否认,读书是最便捷、最普世化、最有保障的改变自己人生,在这个社会立足的方式。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甚至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一个好的大学文凭至少能让你有能力脱离原生家庭,创造未来自己的可能。
  至少在九十年代,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就是真理。
  “哎呦,不愧是读书人,这说话方式也和我们这些大老粗不一样。”这一路上,老徐对林易的印象分可是节节攀升,原本以为搞学问的根本吃不了苦。
  就像他二叔的外甥的表姨的儿子,听说帮着家里插秧,在太阳下站了半个小时就晕倒了,跟个娘们似的。
  眼前这个研究员就不一样,他们现在已经走了大半个钟头了,这个林研究员还是脸不红气不喘的,比他后头跟的那个小徒弟还要强些。
  听他闺女说,他们学校还有体育课,现在学校安排的课程是真的实用啊,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没错了,林研究员品德高尚,不然咋把直升机的位置让给别人,自己跟着车爬山路;智,那就更不用说了,听人家那说话的强调,听起来就是聪明人;体,这体能都快赶上他这个整体爬电线杆的老电工了。
  至于美……老徐偷偷看了林易一眼,这不是明摆着嘛,不知道林研究生喜欢怎样的对象,他闺女现在高中,按她的成绩,读个两年大专出来,正好结婚。
  不知道林研究员能不能等那么久。
  “哎,前头就到了。”走了约莫一个小时,老徐拍拍自己的裤腿,指着前头不远处那冒烟的房子。
  随着老徐指着的方向看去,一个破落的小山村出现在众人眼前。
  黄土做的墙体,坑坑洼洼还有点倾倒的迹象,屋顶瓦片混着稻草,两三只鸡在村子狭小的道路上跑来跑去,似乎看到了他们一行人,“咯咯咯”地叫了起来。
  第七十一章
  “你们是电厂的师傅吗?”坐在黄土房子门口的老大爷开口问道。
  “对, 大爷,你们村里的领导在哪儿啊?”
  “前面直走一里路, 那栋插着国旗的房子, 县里的领导一早也来了, 说要给我们村里通电是不是啊?”
  电工老徐笑得开心,“对对对,通电,过两天村子里的路灯就能亮了!”
  每次这种时候, 老徐总会有一种职业自豪感,眼看着黑漆漆的村庄在他手上变得光亮,村里的大人惊呼着, 小孩嬉闹着, 多么有成就感的一份工作啊。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45/20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