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作者:衣青箬(四)【完结】(60)
事情商议已定,赵璨立刻召集顾文珩前来见驾。——他现在在翰林院,从那边过来倒是方便得很。
听到皇帝交给自己的新任务,顾文珩丝毫没有犹豫便接了下来。
他少年成名,很有才华,所以当初才会被先帝看重,打算留给新君。但是新君会不会用他,却是说不好的。毕竟身上带了先皇的印记,谁知道会不会因此被疏远呢?
尤其是这段时间待在翰林院,看似职位清贵、又是天子近臣,实际上顾文珩知道,自己根本没有任何发挥的余地。
也许他可以在翰林院这么继续熬下去,十几二十年之后,或许有出头的机会。但那绝对不会是顾文珩要走的路。
好在他看到了平安,赵璨能用一个,自然可以用另一个。所以心里始终抱着一点期望。
现在听见赵璨将这件事交给自己,他便明白,这是给他的机会,也是对他的考校。若是能够做到甚至做好,接下来皇帝自然会用他。但若是不行,以后也不会再有机会了。
翌日赵璨便下令,晋升顾文珩的官职为巡察御史,代天巡狩,表面上是运送物资、安抚灾民,彰显皇室恩德。但实际上却要暗地里调查清楚所有官员的贪墨情况,彼此之间的联系,甚至追溯到操纵这件事的人。
当然,这件事不是顾文珩一个人去做,赵璨已经暗中下令皇城司的人配合,也将目前拿到的那一部分资料交给了他。
“顾卿只管去查,不必有任何顾虑。朕这里便是你的后盾!但是你也要记得,朕要的是确确实实的证据,不让他们有任何狡辩的余地,明白吗?”他对顾文珩道。
顾文珩沉着的点头,“臣明白了,必不负陛下皇恩!”
“去吧,朕在京城等着你。”赵璨松开手,十分满意的道。
顾文珩垂着头退了出去,只是在转身离开的那一瞬间,他抬起头来,赵璨脸上肃穆的表情在他眼中一闪而逝。
顾文珩再次肯定了赵璨那句话里所包含的意思:就算最后查到朝中重臣身上,赵璨也绝对不会姑息。他只要放心大胆的去查便是,一切都有皇帝来承担。
当然这只是皇帝的说法,实际上在顾文珩看来,皇帝恐怕早就已经锁定中书某位大人,这件事要直指对方而去!否则的话,他没有必要事先给自己交代那么多。
他要对上的是一国重臣,但顾文珩心里却没有半点畏惧和害怕,反而全是兴奋。
他顾文珩十五岁便一举成名,天下皆知!然而此后十多年都一直在沉寂,没有任何作为。恐怕许多人早就已经忘记他们的存在了。但是现在,他要用这件事让这些人知道,那个曾经惊才绝艳,令人惊叹仰视的顾文珩,回来了!
还有比这更好的机会吗?
走出本初殿,顾文珩抬头看了看y-in沉沉的天空,深吸了一口气——这京城的天,要变了。
不对,是早就变了。只不过许多人还没有看清楚这一点而已。
顾文珩握紧手中的材料,深吸一口气,快步离开了皇宫。
拨下去的粮食赈灾是完全足够了的。之前因为有官员贪墨,所以显得不足,现在有顾文珩下去追查,每一粒粮食都会用到灾民身上,绝对足够,那么赵璨和平安的注意力也稍稍可以从这件事上面转开了。
他们要关注的是其他地方的粮食储备情况。救灾的这部分不算,剩下的粮食,必须要足够整个大楚所有人从今年吃到明年,这才算是度过了难关。就算平安之前就做了许多准备,不到最后一刻,也没有万全的把握。
好在张东远那边很快带来了好消息。
当初为了避免消息走漏,提前让有心人注意到。所以新品粮种的推广,只采取了两种办法。
第一种是军屯,就是由军队在闲暇时开垦土地播种。因为边疆荒废的土地众多,而军队的人数也不少,他们开垦出来的土地自然也很多。大概所有人都想不到,他们印象之中一片荒芜的边疆,如今早就已经种满了庄稼吧?
就连沙土地也没有荒废,而是种上了土豆和地瓜这两种作物。必要时这些也是可以作为主食用以果腹的。
第二种则是由赵璨从私库出钱,大肆在边疆购买土地开垦种植。因为事情做得严密,又没有惊动当地官府,所以消息到目前还没有被传扬出去。
最开始的一两年,首先是刚刚开垦出来的荒地土质很差,而且粮种也没有完全适应这边的气候,所以产出不多。但也大大减少了朝廷往那边运送的粮草。后来情况就越来越好,产量也逐渐稳定下来了。
到今年虽然大旱,地里的庄稼受到了一点影响,但长势还算不错,眼看收成应该不会太差。这抗旱品种可以算是经过了考验,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了。
这部分收成足够供应所有军队所需,或许还有盈余。再加上往年的出产有不少被储存下来没有使用,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量,应该能够补充上遭灾之后减产的部分。
尤其西北地区本来是灾区,但实际上这边人口少,土地出产少,绝大多数人本来就不是靠地里刨食过日子。所以实际上受到的损失有限。而大楚其他地方又没有遭灾,勉强能够自给自足。所以算下来,真正粮食减产的地方是江南。
而江南,粮食减产的原因,可不光是遭了灾。实际上这几年来江南用于耕作的土地大量锐减,本身的粮食产量就一直在迅速减少。
所以只是要填这一部分的窟窿的话,虽然没有具体的计算过,但平安觉得应该不会相差太多。再加上各地也有常平仓储备粮食,自然不会有问题。
有了这种保障,平安一颗提着的心总算是落了下来。
因为江南灾情更加严重,所以顾文珩去的是这里。至于西北,那边有军队掌控,目前还没有出现特别严重的情况。虽然贪墨在所难免,但十成的粮食物资发下去,总有七八成能到灾民手里。所以暂时还不急着对他们动刀子。
赵璨的私心里是希望他们看到江南这边的反应之后,主动将这些东西吐出来,那就省了许多事了。
而顾文珩也的确是没有让赵璨失望,从离开京城,进入江南路的地界开始,便搅动得风云变色,奏折便如雪片一般的飞来。
这其中有一部分是顾文珩的,每一次都是有证据的参某个或者某一批官员。但是更多的,则是江南路的官员们参顾文珩的,认为他这个时候乱来,是要“动摇民心,其心可诛”,还罗织出种种罪名,要致顾文珩于死地。
“他们当朕是傻子么?”赵璨冷笑着摔了奏折。
平安道,“倒也未必,说不定只是要先造势。”他说着眉头皱了起来,“恐怕顾大人的安全问题十分堪忧。”若是这些官员联合起来将顾文珩弄死了,到时候推到“灾民情绪激愤,失手杀死”上面去,朝廷这边却是半点办法都没有。
因为平安有理由相信,聚集百姓,挑动一场这样的变故,对那些人来说,绝不是难事。
“有皇城司的人在,应该无妨。”赵璨道,“朕还让天枢派了一队人跟随,只是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并没有亮明身份罢了。”
平安这才松了一口气,“如此就好,若是顾文珩出了事……”
一句话没有说完,小福子满心兴奋的从殿外跑进来,一边跑一边喊,“成了,成了!陛下成了!”
第171章
“什么成了?”赵璨无奈的看着他,“怎么还是这样一惊一乍,半点沉稳都不见?”
“那是因为陛下仁慈,不计较这些罢了。”平安笑着开解了一句,又问小福子,“到底是什么成了,让你高兴成这样?”
“海船!咱们的海船成了!”小福子说,“这一次是从元州开船,沿着海岸线往下,又在徽州靠岸。总共用了不到二十日的功夫,船只和人员都没有问题。”
平安回顾了一下地图,发现二十天走完这段距离其实并不算快。真正有价值的,反而是船员们在船上生活了二十天却没有出任何问题。
离开陆地之后,海上的风景一开始还会让人新鲜,看多了就会觉得单调沉闷了。而且相比较于大海的广阔,人是那么的渺小,就连原本的大船在海上也会变得微不足道。
这样的情景会让人没有安全感。尤其是在风浪来临,船只只能随波逐流的时候,感觉更加明显。再加上海上没什么地方可去,也没什么娱乐,心中的负面情绪会被不断放大。调节不好的话容易出事。
更不必说,海上的食物有限,就算船只提前储存也还是不够。没有绿色蔬菜,维生素和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对于身体的破坏x_ing也是极大,甚至可能引起病症。
只有将这些问题都克服了,才有可能进行远距离的航海。这一次虽然只是二十天,但是对平安来说,可算得上是意外之喜了。
因为按照他的计算,从江南路的黄州出发,要将船开到东南亚一带,大概需要的时间也就是这么多。
也就是说,大楚可以从海外采购粮食和其他物资来补充国内的不足了!
虽然赵璨和平安都觉得目前的准备已经足够充足,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种事不能打包票说肯定没问题,还是应该留下一些余地才好。没想到海船正赶在这个时候可以远航,正好能够帮得上忙。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