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作者:衣青箬(五)【完结】(21)
“这么说,如果不收束脩,又有老师的话,你们是很愿意让孩子们学点东西的?”平安问。
村长连连点头,“这是当然。娃娃们就是咱们将来的靠山啊,他们有出息,咋能不同意?而且年纪小,也帮不上什么忙,”他也朝窗外看了一眼,“整天这么傻玩,哪比得上学点东西强?”
这年头,许多村子里的人甚至会咬牙将孩子送去当学徒工,就为了能够学一门手艺,何况平安说的条件那么好?
这个时候的学徒,跟后世可不一样。后世的学徒不但管吃管住还要给工资,打不得骂不得,学到了本事还很有可能跳槽。但是在这个年代,当了人家的学徒,这条命就是师傅的了,跟家里人再没有关系。这是要签契约的!
学徒要承担师傅家中所有的杂物活儿,跟卖到大户人家做下人也差不离了。而且师傅多半不会主动教你,别说是这时候,就算是后世,手艺也都是各人吃饭的家伙,不可能轻易教给别人。毕竟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话古已有之。
所以又要能干又要机灵,才能够学到几分本事,等到熬个十年八年出师了,才能够用自己的手艺挣钱。还不能跟师傅抢活儿干,可是一个村子里能有多少手艺活呢?甚至周围几个村子多半只能供养一个人,于是要过得好,还是只能出去闯。
就算这么艰难,其实也已经算得上是个不错的出路了。因为一旦出师,就能够带来回报。
当然,平安要建的学校教的东西不是手艺,学会了也不能靠它吃饭。不过对于这些百姓来说,读书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读书人就该受尊敬,而且懂得很多道理。
所以让孩子读书明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也是愿意的。如果不花钱的话,那就更好了,有便宜不占白不占么。
“是啊,学点本事更好。”平安说,“不过女娃娃你们也愿意让她们上学吗?”
“哎哟,这怎么能行?这学堂里是要摆上孔夫子的画像的,女娃娃们哪能进?”村长连连摆手,“不行不行……”
平安回头看了赵璨一眼,果然被他说中了。
他以前听说过一个故事,说是一个农村人在地上捡到了一张纸,于是珍而重之的捧着回到了自己家里,好生收藏了起来。因为在古代纸是很难得也很珍贵的东西,写着字的就更了不得了。拜一拜都能沾上文曲星的福气!结果有读书人看见,才揭破那其实是一张反贼的传单,吓得村民赶快将之丢掉了。
越是愚昧,就越是落后,越是落后,就越是愚昧,真是可怜可叹,可悲可笑。
但……他不就是来改变这样的现状的吗?
所以平安并没有因为村长的这种表现,就露出异样的脸色来,而是继续道,“女娃娃怎么了?就是孔夫子,当初也曾经去拜访过南子。哦,南子是卫侯的夫人。可见女子也并不就低人一等,况且大户人家的小姐跟前的丫头也有几分文采,怎么女娃娃就不能识字念书了?”
“那……那都是贵人们,咱们这些野丫头哪经得起?”村长讷讷的道。
贵人们。是啊,村长虽然懂得的道理不多,但这句话,倒是点出了现实,在这个时代,读书识字是贵人的事。穷文富武,为了供养出一个秀才,这种普通的农户之家,就算倾全家之力,也是不够的。男子尚且如此,何况女子?
所以才会有世家门阀,所以朝堂和整个通知阶层才会被这些人牢牢地把持在手里。即便朝代更迭,皇帝起于草根,也改变不了这种现状。因为读书本来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贫寒人家供养不起。
“您不必这样说,或许什么时候,朝廷就有恩典了呢?”平安说,“有机会,还是让女孩子也上学堂吧,至少长些见识。”他说到这里玩笑道,“以后说亲或许也容易些?”
“贵人说笑了,咱们可没有这样的道理……”村长道,“这读了书的姑娘心气高,要嫁出去也难!”
平安失笑,女子必须高嫁都成了她们不能念书的理由了。他对村长道,“可是到时候村子里的男娃们不也都是读过书的吗?也不必分谁高谁低。”
村长不由一呆。
仔细想想,好像是这么个道理!
平安没有继续说下去,反正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况且他也不可能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说过去,到时候一年制的学习班强令所有人都要上就可以了。三年制的可以选择。
说起来,村长没有提男女不能同席,不好在一处上课的话,反倒让平安松了一口气。看来乡间守节之风没有那么浓,否则的话,这件事阻力会更大。
在这个村子里住了几天,平安他们都是跟着村长家里一起吃饭。
这是平安的意思,虽然跟着的人都认为赵璨吃这些不合适,但赵璨本人倒是没有任何意见。只不过住的时间越长,他就越是沉默,一开始还会问一些问题,后来意识到这些问题都很不合时宜,就不再开口了。
很显然,即便眼前这个村子条件已经算是不错,对于赵璨来说,还是有些难以想象。
平安心说更难以想象的还在后面呢,先悠着点儿。
接下来他们启程继续往里走。
平安可以看得出来,即便是水泥路,修到这里也已经变得十分勉强了。
毕竟现在没有后世的那些修路手段,什么推土机挖掘机石头爆破之类的,统统都没有,遇到了障碍如果不能绕过去的话,就只能将就用原本的山路,进行一下休憩了。
所以路虽然修得十分平坦,却是走不了马车的。
骑马倒是勉强可以,所以他们最后只能弃了马车,带上一部分必须的物品,留下人守在这里,然后继续前行。
只不过山路陡峭,许多地方骑马走过去太危险了,还是要下来走上一段。
这样一来,速度大大放慢,而且不必闷在马车里,道是可以看见不少山林风光。
夏天的山里简直到处都是宝物。
赵璨跟平安都不由想起当初在洛州行宫时的那段经历。那时候两人也经常上山,会找到许多有趣的和好吃的东西。现在这一路走来,虽然物产不同,却仿佛又重温了一遍当初走过的路。
这种感觉,让长途跋涉都显得不那么可恶了。
不过平安和赵璨两个年轻人能够受得住,可不代表跟着赵璨的那些老臣也能守得住。
他们一把老胳膊老腿了,原以为赵璨只是在行宫附近转转,所以欣然跟来。结果赵璨居然走了这么远,这两天乘坐马车,虽然不颠簸,但也已经让人浑身腰酸背痛。村里的床又睡不惯,休息不好,早就快撑不住了。如今还要徒步跋涉,真是苦不堪言。
偏偏还不能御前失仪,只能强撑着。尤其是看到赵璨那精神饱满的样子,他们难道要承认自己比养尊处优的君王更娇气,更受不住这样的艰苦不成?
能够跟到这里来的,都是心有成算的,知道赵璨到行宫来避暑,显然并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有正事的。正因如此,他们才拼命跟了来,就是为了从中发现端倪。
这几天同吃同住,他们已经知道了不少消息,想来能够赶在所有人之前。
这个时候,自然不会愿意半途而废。
等到终于赶到了第一个村子时,他们已经累得瘫倒在地,再使不出一分力气了。
平安跟赵璨对视一笑,都觉得效果不错。让这些官员们亲自体会一下这里居住不易,将来才会支持改善这些村民们的生活处境。不管是读书识字,还是其他措施都一样。
因为有时候,不是身临其境,许多东西光是听言语,是完全体会不到的。
所以才会有那个皇帝听说百姓吃不起饭,还问“何不食r_ou_糜”的故事。其实不能怪皇帝,因为他没见过,所以他不知道。应该惭愧的是教导他的人。
不过,赵璨和平安也没有轻松多久,因为眼前的村庄已经完全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说是村庄,其实这里只不过住着十多户人家。因为居于大山深处,很有可能会有山间野兽来袭,所以村子里建造了不少简易的防御措施。真正的大家伙虽然拦不住,但是一些小型野兽倒是没问题,甚至时不时陷阱里还能多些收获,给大家加餐。
而这十多户人家的房子,都是用山里的木头搭的,再盖上草编的屋顶,看上去十分不结实。而且眼睛可见的地方,这些房屋没有任何装饰,看上去全都灰扑扑的,彰显出屋主人的生活处境。
在村子里逛了一圈,一行人都不由心情沉重。
这个村子里的人,当初祖上据说是为了避祸搬来的。具体如何已经不可考,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在这里站稳了脚跟,开枝散叶,建立起了一个小型村落。
平安不得不感叹人的生存能力之强大,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地方,都能够立足下来。
即便这山里土地贫瘠,每年的出产交了税之后几乎不够自己吃,多半还得采点儿野菜、挖点儿树根混着煮才能足够果腹,但他们还是将日子过下来了。
实际上这才是大楚绝大多数乡村的真正面目。他们总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得不继续面对贫困。比如这个村子,就是因为土地太贫瘠,而且山上能开荒的地方也有限,就算发了好粮种,种出来的东西产量也没增加多少。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