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己集_鲁迅【完结】(23)

2019-02-21  作者|标签:鲁迅

  但我并非将欧化文来比拟陶元庆君的绘画。意思只在说:

  他并非“之乎者也”,因为用的是新的形和新的色;而又不是“yes”“no”,因为他究竟是中国人。所以,用密达尺(4)来量,是不对的,但也不能用什么汉朝的虑傂尺(5)或清朝的营造尺(6),因为他又已经是现今的人。我想,必须用存在于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心里的尺来量,这才懂得他的艺术。

  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十三日,鲁迅于上海记——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十九日上海《时事新报》副刊《青光》。

  (2)陶元庆(1893—1929)字璇卿,浙江绍兴人,美术家。曾任浙江台州第六中学、上海立达学园、杭州美术专科学校教员。鲁迅前期著译《彷徨》、《朝花夕拾》、《坟》、《苦闷的象征》等书的封面都由他作画。

  (3)作者在陶元庆第一回绘画展览时所说的话,即一九二五年三月十六日所作的《“陶元庆氏西洋绘画展览会目录”序》(收入《集外集拾遗》)。

  (4)密达尺法国长度单位metre的音译,一译米突。后来为大多数国家所采用,通称为“米”。

  (5)虑傂尺东汉章帝建初六年(81)所造的一种铜尺。

  (6)营造尺清朝工部营造工程中所用的尺子,也称“部尺”,当时用作标准的长度单位。

  卢梭和胃口

  做过《民约论》的卢梭(2),自从他还未死掉的时候起,便受人们的责备和迫害,直到现在,责备终于没有完。连在和“民约”没有什么关系的中华民国,也难免这一幕了。

  例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爱弥尔》(3)中文译本的序文上,就说“……本书的第五编即女子教育,他的主张非但不彻底,而且不承认女子的人格,与前四编的尊重人类相矛盾。……所以在今日看来,他对于人类正当的主张,可说只树得一半……”

  然而复旦大学出版的《复旦旬刊》创刊号上梁实秋(4)教授的意思,却“稍微有点不同”了。其实岂但“稍微”而已耶,乃是“卢梭论教育,无一是处,唯其论女子教育,的确jīng当。”

  因为那是“根据于男女的性质与体格的差别而来”的。而近代生物学和心理学研究的结果,又证明着天下没有两个人是无差别。怎样的人就该施以怎样的教育。

  (5)所以,梁先生说——

  “我觉得‘人’字根本的该从字典里永远注销,或由政府下令永禁行使。因为‘人’字的意义太糊涂了。聪明绝顶的人,我们叫他做人,蠢笨如牛的人,也一样的叫做人,弱不禁风的女子,叫做人,粗横qiáng大的男人,也叫做人,人里面的三流九等,无一非人。近代的德谟克拉西的思想,平等的观念,其起源即由于不承认人类的差别。近代所谓的男女平等运动,其起源即由于不承认男女的差别。人格是一个抽象名词,是一个人的身心各方面的特点的总和。人的身心各方面的特点既有差别,实即人格上亦有差别。所谓侮rǔ人格的,即是不承认一个人特有的人格,卢梭承认女子有女子的人格,所以卢梭正是尊重女子的人格。抹杀女子所特有之特性者,才是侮rǔ女子人格。”

  于是势必至于得到这样的结论——

  “……正当的女子教育应该是使女子成为完全的女子。”

  那么,所谓正当的教育者,也应该是使“弱不禁风”者,成为完全的“弱不禁风”,“蠢笨如牛”者,成为完全的“蠢笨如牛”,这才免于侮rǔ各人——此字在未经从字典里永远注销,政府下令永禁行使之前,暂且使用——的人格了。卢梭《爱弥尔》前四编的主张不这样,其“无一是处”,于是可以算无疑。

  但这所谓“无一是处”者,也只是对于“聪明绝顶的人”而言;在“蠢笨如牛的人”,却是“正当”的教育。因为看了这样的议论,可以使他更渐近于完全“蠢笨如牛”。这也就是尊重他的人格。

  然而这种议论还是不会完结的。为什么呢?一者,因为即使知道说“自然的不平等”(6),而不容易明白真“自然”和“因积渐的人为而似自然”之分。二者,因为凡有学说,往往“合吾人之胃口者则容纳之,且从而宣扬之”(7)也。

  上海一隅,前二年大谈亚诺德(8),今年大谈白璧德(9),恐怕也就是胃口之故罢。

  许多问题大抵发生于“胃口”,胃口的差别,也正如“人”字一样的——其实这两字也应该呈请政府“下令永禁行使”。我且抄一段同是美国的uptonsinclair(10)的,以尊重另一种人格罢——

  “无论在那一个卢梭的批评家,都有首先应该解决的唯一的问题。为什么你和他吵闹的?要为他的到达点的那自由,平等,调协开路么?还是因为畏惧卢梭所发向世界上的新思想和新感情的激流呢?使对于他取了为父之劳的个人主义运动的全体怀疑,将我们带到子女服从父母,奴隶服从主人,妻子服从丈夫,臣民服从教皇和皇帝,大学生毫不发生疑问,而佩服教授的讲义的善良的古代去,乃是你的目的么?

  “阿嶷夫人曰:‘最后的一句,好像是对于白璧德教授的一箭似的。’“‘奇怪呀,’她的丈夫说。‘斯人也而有斯姓也……

  那一定是上帝的审判了。’”不知道和原意可有错误,因为我是从日本文重译的。书的原名是《mammonart》,在california的pasadena作者自己出版,胃口相近的人们自己弄来看去罢。mammon(11)是希腊神话里的财神,art谁都知道是艺术。可以译作“财神艺术”罢。日本的译名是“拜金艺术”,也行。因为这一个字是作者生造的,政府既没有下令颁行,字典里也大概未曾注入,所以姑且在这里加一点解释。

  十二,二一——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八年一月七日《语丝》周刊第四卷第四期。

  (2)卢梭(j.j.rousseau,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

  他的主要著作《民约论》(一七六二年出版),提出“天赋人权”学说,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在十八世纪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影响很大。他因此备受僧侣和贵族的迫害,以致不得不避居瑞士和英国。

  (3)《爱弥尔》通译《爱弥儿》,卢梭所著的教育小说,一七六二年出版。在前四篇关于主要人物爱弥儿的描述中,作者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下是平等的,应尊重人的自然发展。但第五篇叙述对莎菲亚的教育时,作者又认为“人既有差别,人格遂亦有差别,女子有女子的人格。”由于此书反封建、反宗教色彩浓厚,出版后曾被巴黎议会议决焚毁。中文本系魏肇基所译,一九二三年六月商务印书馆出版,序文为译者所作。

  (4)梁实秋浙江杭县(今属余杭)人,新月社的重要成员,国家社会党党员。曾留学美国,是美国新人文主义者白璧德的追随者。他的《卢梭论女子教育》一文,原发表于一九二六年十二月十五日《晨报副刊》,后略加修改,重新刊载于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复旦旬刊》创刊号。他认为卢梭关于女子教育的意见,“实足矫正近年来男女平等的学说”。

  (5)梁实秋在《卢梭论女子教育》中说:“近代生物学和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证明不但男子和女人是有差别的,就是男子和男子,女人和女人,又有差别。简言之,天下就没有两个人是无差别的。什么样的人应该施以什么样的教育。”

  (6)“自然的不平等”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七六二年出版)中说:“人类中有两种不平等:一种,我把它叫做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因为它是基于自然,由年龄、健康、体力及智慧或心灵的性质的不同而产生的;另一种可以称为jīng神上的或政治上的不平等,因为它是起因于一种协议,由于人们的同意而设定的,或者至少是它的存在为大家所认可的。”(据李常山译本,一九二六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7)“合吾人之胃口者则容纳之”二句,是梁实秋《卢梭论女子教育》中的话。

  (8)亚诺德(m.arnold,1822—1888)通译阿诺德,英国诗人、文艺批评家。梁实秋在所著《文学批评辩》、《文学的纪律》等文里常引用他的意见。

  (9)白璧德(i.babbitt,1865—1933)美国近代所谓“新人文主义”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哈佛大学教授。他在所著《卢骚及làng漫主义》一书中,对卢梭大肆攻击。梁实秋说卢梭“无一是处”,便是依据他的意见而来的。

  (10)uptonsinclair阿通·辛克莱(1878—1968),美国小说家。下文的《mammonart》,即《拜金艺术》,辛克莱的一部用经济的观点解释历史上各时代的文艺的专著,一九二五年出版。california的pasadena,即加利福尼亚州的帕萨第那城。按引文中的阿嶷是该书中一个原始时代的艺术家的名字。这里的引文是根据木村生死的日文译本《拜金艺术》(一九二七年东京金星堂出版)重译。

  (11)mammon这个词来源于古代西亚的阿拉米语,经过希腊语移植到近代西欧各国语言中,指财富或财神,后转义为好利贪财的恶魔。古希腊神话中的财神是普路托斯(ploutos)。

  文学和出汗

  上海的教授对人讲文学,以为文学当描写永远不变的人性,否则便不久长(2)。例如英国,莎士比亚和别的一两个人所写的是永久不变的人性,所以至今流传,其余的不这样,就都消灭了云。

  这真是所谓“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胡涂”了。

  英国有许多先前的文章不流传,我想,这是总会有的,但竟没有想到它们的消灭,乃因为不写永久不变的人性。现在既然知道了这一层,却更不解它们既已消灭,现在的教授何从看见,却居然断定它们所写的都不是永久不变的人性了。

  只要流传的便是好文学,只要消灭的便是坏文学;抢得天下的便是王,抢不到天下的便是贼。莫非中国式的历史论,也将沟通了中国人的文学论欤?

  而且,人性是永久不变的么?

  类人猿,类猿人,原人,古人,今人,未来的人,……

  如果生物真会进化,人性就不能永久不变。不说类猿人,就是原人的脾气,我们大约就很难猜得着的,则我们的脾气,恐怕未来的人也未必会明白。要写永久不变的人性,实在难哪。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23/2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