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侠同人)目标:富甲天下 作者:烟波萧萧(下)【完结】(25)
想想这些年他的所作所为,向来胆大包天敢在朝堂之上一手遮天的庞太师终于怕了。
如此心计,如此隐忍,一旦出手毫不留情的作风,庞太师很怀疑如果哪天官家要整治自己,恐怕自己只有在死到临头时才会反应过来。
“爹,你怎么了?”在家等着庞太师归来好一起守岁的庞昱有些不满,“叫你好几声了都不应。”
“昱儿,我们庞家有难了。”庞太师被自己的猜测吓得够呛,他野心再大,想做的也只有位极人臣的大权臣,造反什么的……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作为没有兵权的太师,这个道理也是通用的。更何况,他做这个隐形的太上皇还是做得很舒服,半点没有给大宋江山改个姓的念头。
一旦发觉自己处于劣势,久居高位的庞太师一时间居然感觉有些麻爪。
过继之子和亲子之间的区别就是这么大,有了这份身份保证,庞太师可不敢肯定还有多少人肯跟着自己干,因为先前那块恐封贤王为皇的遮羞布已经不见了。
庞昱显然不明白庞太师在畏惧着什么,这个从小受尽宠爱的年轻人一脸莫名其妙,“难道是官家又出什么幺蛾子了?”
庞太师惊心的发现,自己儿子对官家没有半分敬意。
“昱儿!”他难得的斥责了自己的儿子。
“姐姐不还在宫里吗?”庞昱满脸不悦,“有她在,官家还能翻了天不成?”
事实上,赵祯的确想翻天。在他恭迎太后回宫的第二天,便借口皇后对太后不敬,要废后。
朝臣的反应很有趣。
庞皇后的刁蛮骄横早就从后宫传到了前朝,众大臣对于李太后这些年的生活也打探出了一二,要说生于富贵养尊处优的庞皇后会看不起宫人出身、废居冷宫而后又假死逃脱在民间过了一段颠沛流离生活的李太后,还是有人信的。但就算如此,他们赞成给皇后一些教训,封几个德高望重的诰命夫人做女官教导皇后,让她知道错误从此贤良淑德回头是岸就好。
但废后?没门!
以圣人言为处事准则的士大夫们,不管他们自己能不能一一做到,但在官家身上,他们定是要官家做到的。
家中巨奢而去指责官家多吃了一个j-i蛋的双标人士还是不少见的。
这是一场拉锯战,从年后一直拉扯到来年春闱。
要不是赵祯心里明白这些人只是死扣着教条不松口,他还真以为这朝中结了一个庞党呢。
庞太师这大半年来很是安分,安分的都有些让赵祯觉得陌生。庞太师识趣到什么地步呢,他只在赵祯提出废后初期的时候站出来争了一争,而后看赵祯意志坚决,便默不作声了。为了投桃报李,回应他这份识趣,赵祯对他的想法从亟待处置变成了以观后效。
春闱将至,朝堂之上终于不再争论废后这件事,而是投入了新一轮的科举取士之上。
赵祯对自己亲政后的第一轮春闱非常上心,决心要从中挖出几个名留青史的人物出来。当然,这些都是有专门的考官负责,赵祯最后看的也只是一张写满了姓名名次的名单。
入目第一列,就是个极其有名的人物。
只是这人不是流芳百世,而是遗臭万年。
赫赫有名,堪称史上第一负心人。
那个人的名字是——
陈世美。
第110章 进士游街,免费上天
陈世美这个人又多出名呢,反正在赵祯的印象里,上至七十老叟,下至垂髫幼童,只要听到这个名字,就会联想到负心汉。久而久之,如果哪个女人觉得自己被辜负了,绝对连负心汉都不叫的,直接说你丫个陈世美!然后大家就都知道她的遭遇了。
陈世美早就不是一个普通的人名了,在很长一段时间乃至无限的未来,他都会为负心汉代言。
先是抛弃妻子背信负义,在秦香莲找上门的时候,还让人把她们赶走,顺便派出杀手以绝后患。渣到这个地步,算不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好说,但肯定不会有人去和他争千古第一渣男的称号的。
连薛平贵在他面前都要退一- she -之地。毕竟,他把糟糠认回去了不是,虽然前面抛弃十八年,到底还是让王宝钗死之前当了十八天的皇后不是?
遗臭万年这种事的难度和流芳千古不相上下,什么事想要做到极致都不容易。
不说古代,就算是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为古人翻案的事也有不少人乐于去做。不说那是别出心裁独树一帜,又或者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但效果也是有的。比方说被打在耻辱柱上的秦桧,不也有人把锅甩给了当时的皇帝,把秦某人考据成了一个为全大局甘负骂名,看似拖后腿实则目光长远的睿智之人吗?顺便还把那个因精忠报国而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岳飞黑成了只会打仗完全不考虑国内实际情况,一味穷兵黩武要拖垮国内经济的武夫吗?
说的好像《满江红》是别人代笔的一样。
在这浩瀚的平反考据大潮中,自然也有人对算得上是一方杰出代表的陈世美有了兴趣,想要深入挖掘,找出一个和历史中并不相同的陈世美。然后挖啊挖,居然真的从那浩瀚的史料中找到一个相似很有可能是陈世美原型的人。
咳,借古讽今什么的,大家都知道陈世美这个人只是话本角色,但还是相信塑造人物是要有原型的。
被考据出来的原型叫做陈年谷,又名陈熟美。出身官宦世家,一路考到进士,然后深得皇帝赏识,从区区知县一路高升,堪称仕途顺畅。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结果因为得罪了一个小人,便把当时最让人看不起的罪名捏到一起,通通安在陈年谷头上,再编成戏剧,一路传唱。甚至还有人声称在某地找到了当年陈世美的碑文记载,还有一串的陈氏后人。
如果事情发展到这里,那么就是一个清官被恶意抹黑的故事。
然而,并不是。
赵祯在大学的时候为了讨好妹子,帮她为学年论文找资料做准备时恰好查到这段资料。单单看上去,似乎也不是不能自圆其说。然而,这里面却有一个致命的破绽。那就是虽然影视剧里把铡美案列进了《三侠五义》,但实际上石玉昆这本书里并没有写过这个故事。
陈谷年生于清代顺治朝,被康熙帝重用,而第一次提到陈世美的书是《包公案》,这本书是在明朝写的。
除非又有一个穿越者,否则这二者绝对是牵强附会被人硬扯到一起的。
真相如何赵祯并不在乎,只是如今这样一个人物出现在自己面前,他还是很有兴趣瞧上一瞧的。
于是赵祯对这一次的殿试有了极大的兴趣。上到殿试题目,下到座位安排,他都c-h-a了一手,虽然没有乱提意见,但也没人忽视他的存在。每当这时,赵祯都不得不感叹,有权的男人就是过的痛快。
殿试开始的那一天,赵祯亲座龙椅担当监考官。只是他这个监考官不是查作弊的,而是专门扰乱人心美其名曰考验士子们的心理素质。
一个皇帝在考生们考试的时候到处乱走,偶尔停下看一看答题情况,这种压力下大多数人都超常发挥,只有少部分心理素质不过关的人出了满头虚汗,连笔都拿不稳了。
自然,监考的其他考官默默的记下了这几个考生的名字。殿试是获得进士出身的最后一步,却是迈入官场的起点,若有人连这点压力都受不住,恐怕也是没有什么做官的本事的。
想到这里,监考官们忍不住把目光转向新上任的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晏殊。
晏殊也是一个年少成名的人物,少时便有神童之称。五岁能诗,十三岁被举荐进京,十四岁同全国举人一起参加殿试,为当时的皇帝如今的先帝真宗所赏识,,赐同进士出身。而后留在密阁读书深造,后任太常寺奉礼郎,以此为起点,步入官场。晏殊的官路顺通,直到因为不顺从刘太后而被贬,他并不气馁,反而大力发展书院,把当时的天府书院扶持成能与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岳麓书院并列的四大书院之一。然后又得罪了太后一次,直接被贬到地方。
赵祯掌权后,还记得这位曾经写了不少小词让他不得不背的人物,名人搜集癖发作,直接把人调进了京,还升了官。好在晏殊才华还是有的,才没有引起反对之声,反而有人心下琢磨,当初为刘太后不喜而被贬官的人还有,不知道会不会都调回来。
赵祯全然不管那些大臣如何想,他终于转到了陈世美的位置边上。
陈世美应该是在答卷的同时留下一分注意力在周围的,见有人站在他身后,衣袍一角的颜色像极了刚进殿时官家身上龙袍的颜色,心里便有了猜测。他处变不惊,只是那笔的手略微顿了一下,然后又顺畅起来,似乎没有因为身后站在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而心慌。
作为一个还未走上仕途的人,这份定力赵祯给九十九分。为了避免他骄傲,还很仁慈的扣下了一分。
陈世美的学识不差,应答也言之有物,且字迹俊秀,卷面干净整洁,被特意挑了出来和其他九份也很优秀的试卷摆在一起。不出意外的话,殿试的前十名就要在这十人中产生了。
“都说他是状元之才,这一届的状元非他莫属。”深夜,赵祯对来皇宫遛弯的玉笙这样说。
“是不是还要中状元封驸马?”玉笙对陈世美这般负心薄幸的人完全没有好感。
“你不能用自己的固有印象去审判一个什么都还没做的人。”赵祯说的义正言辞,如今他是这万里江山之主,被压迫许久的农奴一旦翻身做主,是容不得别人的干涉的。他告诉玉笙这件事,也只是因为他们对同一个人有着相同的印象罢了。至于系统,在摸清了它的规则底线之后,他凭自己喜好夺去陈世美的功名才会有问题呢。
赵祯实在很好奇,如果自己一步步的给陈世美增添光环,他会不会做出为了仕途富贵做出与印象里相同的选择。如今赵祯手里的好牌很多,还真不在意这样一个小牌面人物。
无伤大雅,聊以取乐尔。
还不知道自己被皇帝当做了一个消遣的陈世美正处于中状元的狂喜之中,打马游街,正是一派春风得意。玉笙带着花满楼在游街途中的一处茶馆定好了二楼靠窗的位置,早早的等在了那里,专心致志的等着看热闹。
这种热闹对花满楼有着格外大的吸引力,他目盲时能感受到一切细微的美好;而在双目能视时,对这些生动鲜活的热闹更没有抵抗之力,整个人看上去活泼了不少。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