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定了定神,将自己的猜测与宁致远说了,然后迟疑着道,“越之,你说,姑父他,不会如此大胆吧?”
因为事关重大,即使明知道屋里就只有他们两人,但顾青未仍下意识的就将声音压得极低。
听顾青未如此一说,宁致远也跟着心里惊了一惊。
伪造圣旨,这可是要诛九族的大罪!
为了将永昌长公主这个威胁给除了,周谨之,他真的敢做这种事?
可若真是如此,那先前他们想不通的那些,也就都有了答案。
历来极少有皇帝是亲自书写圣旨的,但元昌帝本身的书法造诣就极为不凡,他所下的圣旨却是有一小半都是自己亲手所书,当然,元昌帝也会如其他的皇帝那般,从翰林院的官员中选出书法过人的几个书写圣旨。
周谨之先前为翰林院侍读,主要职责虽是为皇帝、太子讲解经史,但他的字好,却也是翰林院人人皆知的。
据宁致远所知,他就是被元昌帝选中书写圣旨的其中之一。
如此一来,周谨之要拿到书写圣旨所用的锦帛还真不是不可能的事。
而且,周谨之先前本就是元昌帝的近臣,当然没少见过元昌帝的笔迹,他又擅长模仿旁人的字迹……
哪怕宁致远重活了一世,这一世也瞒着元昌帝做过不少事,但这时仍忍不住为周谨之的大胆而惊叹不已。
所以,永昌长公主会落到这样的田地,真的只能怪她自己作死?
顾青未和宁致远对视一眼,然后极为默契的再不提这件事。
事关重大,泄露任何一丝都有可能牵连到多少条人命,他们又岂是那等不知深浅的。
带着这样的惊叹,眼见时辰也不早,顾青未和宁致远便也上、床休息了。
永昌长公主的事传得很快,第二天不过半日功夫,消息就已经传到了普通百姓的耳中。
对于隆庆帝所说的,永昌长公主自愿从此长居公主府替先皇祈福,以谢先皇多年的疼宠,朝中的官员们自然都是不信的,即使隆庆帝对永昌长公主百般赞誉,但朝中众臣也都不是傻的,先皇已逝,但哪里有长公主从此就因为要祈福而从此幽居公主府的。
只怕……
根本就是永昌长公主不知何时又惹恼了隆庆帝,这才让隆庆帝如此。
再想到先皇当初也下过类似的旨意,朝臣们虽然不知其中内情,但一来这是皇室的家务事,与朝政无关,二来也没有人会因为永昌长公主而逆了隆庆帝的意,又哪里有人会就这件事而替永昌长公主说情?
反倒是那些普通百姓,就只当了这就是事实,竟还有不少人都真心觉得永昌长公主不愧是当初元昌帝最为疼爱的女儿,竟然能舍弃了外面的繁华,只专心为元昌帝祈福。
于是,在这些百姓心里,反倒都对永昌长公主称誉有加。
只不过,估计永昌长公主不会为此而感到高兴的。
不管如何说,永昌长公主的事,到这里总算是告一段落了。
但永昌长公主这一闭门“祈福”,有一个人可就不好过了,那就是常老太太。
常老太太是得了永昌长公主的银子才一路来了京城,还有钱买了宅子,又吃好穿好的。
当然了,永昌长公主也不会自降身份去与常老太太这样的人打交道,吩咐常老太太做事也都是由永昌长公主身边的心腹宫女去做的。
不过,永昌长公主这一失势,公主府的宫女哪里还能有闲心顾得上常老太太这里。
于是,仍等着天上掉银子的常老太太立即就急了。
为了让常老太太给顾锦琳母子添乱,永昌长公主也确实拿了一笔银子出来,可常老太太就不是什么会过日子的人,这些年她是过够了苦日子,手里乍一有了银子,立即就买了宅子,又给自己添置了不少新衣,平时的饭食也都只点着好的吃……
这样一来,虽然才进京没多久,但常老太太手里的银子就已经挥霍了大半。
她原本也是不急的,毕竟那位让她做事的“贵人”那里后续还有的是银子拿,只要隔个两三日就去了京城某间茶楼里向那位长得跟天仙儿似的姑娘禀报了最近的进度,就能轻松有一笔银子进账。
这可次,已经过了这么些日子,那位常来的姑娘,却是没了影儿。
永昌长公主身边的宫女不来,常老太太当然也就没了银子的来源,京城的物价又贵,她又不知道节省着过日子,要是再这样下去,只怕手里的这些银子也撑不了多久。
这也由不得常老太太不急。
又是一天,常老太太一大早就将她那孙女扔到了宅子里,自己独自出了门往以往与那位“贵人”约好了的地方去,等了差不多一整天,结果自然还是空手而归。
心里积郁之下,她正想着要打她那便宜孙女一顿好撒撒气,却发现宅子里空无一人,以前都会缩在角落里等着她回来的小女孩儿,竟然不见了踪影?
“小贱蹄子,又死哪去了!”不仅没撒着气,反而还又憋了一肚子的气,常老太太站在院子里骂骂咧咧了好半天,这才只能回身去准备晚饭。
这一晚,常老太太都没见着她那平时极不得她喜欢的孙女归来。
也不知为何,平时看着她那小孙女,总忍不住想起她的生母,然后自然也给不了她什么好脸色,可到底相依为命了九年,如今乍一只剩了自己,常老太太的心里却莫名的虚了起来。
明天还是出去找找那贱丫头吧。
她想。
莞迩说
感谢周馨维、從這裡到那裡、老十01、tictac、jieans、减肥是个终身事业的打赏,今天会有十更,先更两章……
☆、第582章
永昌长公主的事之后,京城又渐渐恢复了往昔的宁静。
京城还是原来的京城,在京城来往的,也大多是原来的那些人,除了京城百姓、朝中官员们身上的素服,便再难看出现在还是在国丧期间。
纵是再怎样的帝王,也总会化作尘土,然后渐渐被人们遗忘在那悠长的时光之中。
岁月无情,时光不老。
可是,元昌帝却没能早些看透这一点,所以他才会最后落了那样一个晚节不保的境地。
当然了,这些只是顾青未的一点感慨罢了。
而顾青未之所以能有这么多感慨,也是因为她的婆婆,安平大长公主。
宫里的事尘埃落定之后,安平大长公主便一直情绪有些低落,每每只有顾青未去主院看她时,看着顾青未越来越大的肚子,这才因为对将来的孙儿或孙女的期待而心情才能稍好一些。
定国公府其他几人都知道这是为什么,安平大长公主还是在自责。
可就算是知道,他们也没办法轻易就劝了安平大长公主将心放宽。
说几句话当然是简单的,可是对于安平大长公主来说,她是早就知道元昌帝当初的举动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然后为了定国公府的安宁而坐视不理。
就算身边有着亲人的宽慰,但那种自责又如何能轻易就从心头淡去呢?
为了这件事,安平大长公主在隆庆帝登基之后,就着人在定国公府里修了个小佛堂,而且已经在小佛堂里住了整整两个月。
顾青未这时就守在小佛堂外。
眼看着就要到中秋了,虽然尚未过这百日的国丧,但是一家人无论如何也是该团聚在一起的,又如何能缺了一人?
七个月的身子已经有些重,顾青未走了这一路已经觉得有些累,才到了小佛堂外就扶着秋岚的手换了换脚。
小佛堂外守着的是安平大长公主楚静姝身边的黄嬷嬷,只一眼就察觉到顾青未是累了,黄嬷嬷连忙吩咐了人去备了锦杌过来,然后小心翼翼地扶着顾青未过去坐了,又苦笑着道:“世子夫人,您这又是何苦,大长公主可是见着得世子夫人这样累着自己的。”
顾青未在锦杌上坐下,锦杌上还垫了层软垫,在这已经入秋的天气倒也极为舒适,也让顾青未轻轻舒了口气。
听黄嬷嬷如此说,她冲着黄嬷嬷笑了笑,“我可不就仗着母亲心疼我和腹中的孩子吗,这样一来,母亲总该从佛堂里出来了吧。”
黄嬷嬷闻言便笑望着顾青未,目光温软。
她们说话也没刻意压低声音,在小佛堂里的楚静姝又哪里能听不到,几乎是顾青未的话才落了地,楚静姝就从小佛堂里走了出来。
“母亲!”顾青未扶着秋岚的手又站起来。
“公主……”黄嬷嬷也有些激动地道。
其他丫鬟们也都跟着纷纷行礼。
楚静姝摆了手免了大家的礼,然后有些无奈地看向顾青未:“你这孩子啊,这是要逼着我出来了?”
话虽然如此说,但楚静姝却没有半点责怪的意思。
她躲在这小佛堂里这么久,其实也不过就是求一个心安罢了,但若是因此要让家里人替她担着心,那就得不偿失了。
而且,这两个月来佛堂的清苦生活,也叫楚静姝彻底想明白了,她与元昌帝之间既是兄妹,也是君臣,既是如此,又如何能完全用兄妹之情来衡量呢?
虽然这个理由不能让她心里完全无愧,但也足够让她释然了。
能想通,楚静姝当然也不会再一直缩在那小小的佛堂之中。
她看向顾青未,“欢颜,这段时间,也亏得府里有你了。”
她这一乍进了佛堂,原本在顾青未有孕之后便都由了她打理的庶务自然就落回了顾青未身上,有着身孕每天还要处理那些繁杂的各式家事,想也知道顾青未定然不会轻松了。
听楚静姝如此说,顾青未笑着摇了摇头,“母亲说笑了,儿媳也没做什么,哪里能当得了母亲的夸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