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_池莉【完结】(8)

2019-03-10  作者|标签:池莉

遇事不慌,善于变通,这是作为一个成年人的我,都难以做到的,三岁的小亦池够可以的了!仅就 大便 问题,就足以使她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显示她的能力、尊严和体面。小亦池从来没有 出过丑 ,小红花开满了她的园地。

三年多的幼儿园生活,对于小亦池来说,几乎可以说是辉煌的了。吃饭,喝水,睡觉,穿衣,料理自己的大小便,唱歌跳舞做游戏,小亦池样样都能行。音乐天赋也表现出来,径直走到老师的风琴前面,就弹出音阶来。幼儿课本的学习,那些简单的读写算课程,对于小亦池来说,则完全不在话下。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超过不少进行过幼儿早期培优班的小朋友。

我大大松了一口气。亦池在幼儿园出色的表现,初步验证了我对教育的正确理解和倔qiáng的实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实行的三条原则,逐渐变成了我们的生活习惯。

第一条就是:让小亦池尽情与她的小朋友相处和玩耍。

一个人最需要学习和适应的,就是与人的相处。与人相处的能力包括识别人的慧眼,是人生一辈子的功课。这门功课如果成绩优异,那么她的生命就会拥有更多的自如和快乐。这一点,已经由我自己反证出来。由于出生于政治运动时期又是被 革命 和打倒的对象,我自小就怕人,极其不善于和他人相处。当然,我侥幸做了作家,无须与他人合作,可以独自劳动靠自己双手吃饭。可我不能够指望侥幸也落到我孩子身上,我孩子不要成为一个孤僻的人,她应该在人群中如鱼得水,获得更多的收获和快乐。因此,我的小亦池只要她乐意,她就可以整天和小朋友玩耍。正如李白的诗词: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chuáng弄青梅。同居长gān里,两小无嫌猜。 至于我的亦池将来是否有青梅竹马的故事,那是玩笑了。我希望的是:我的孩子从小就可以获得广泛的识人与阅世机会。

第二条就是:顺从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让她在最开放的状态中接受自然启蒙。

小亦池酷爱大自然,满月以后每天睁开眼睛,就挣扎着要奔向户外。那时候我们经常在清早六七点钟就到了水果湖儿童公园。好吧,既然我的孩子最早表现出来的就是对大自然的好奇和渴望,那么我们就首先与大自然jiāo好,就让我从大自然铺设一条孩子的求知之路吧。

平常好天气,我们都在户外活动。我们在公园、在动物园、在长江边、在湖畔,在草地山坡树林。我们划船。亦池面对老虎、面对大象,她可以耐心地守候到与它们目光jiāo接。我们任由小亦池指手画脚地与动物说话聊天。沿着季节变化,我陪小亦池看蚂蚁搬家,看蚯蚓钻地,听各种鸟儿鸣唱,闻各种花朵的芬芳。蜘蛛的故事,种子与苗芽的故事,风穿越建筑物的声音,雨落在皮肤上的感觉,风的漫长旅行,清晨阳光的美景与huáng昏落日的瑰丽,我都带着小亦池一一领略。

亦池再长大一点,我们便一起养蚕宝宝。一起在窗台上种盆花。一起偷偷观察蝴蝶在我们家的橘子树上产卵,然后每天观察它们化蛹为蝶的过程。我要请大自然这位老师开启这个小人儿的感官世界,要她的眼睛、鼻子、耳朵和指尖都开放而敏感,善于感知和接受周围的事物;激发她对未知事物的探索;让她通过自己的感悟获得丰富的知识,慢慢懂得并且学会愉悦、敬畏、喜爱、同情、怜悯、赞赏与爱。

以我自己幼年的记忆和对先哲圣贤们传记与著作的阅读,我相信,一个小孩子对大自然的印象和情感是智慧种子发芽的沃土。这样的学习,获得知识的丰厚难以估计,而且这样获得的知识,对一个人具有更加持久的影响力。对于孩子来说,智慧的重要远远超过课本知识。拥有智慧的孩子,课本知识的学习会变得非常容易理解和掌握。而缺乏智慧的孩子,课本知识即便qiáng迫死记硬背也是无法消化的苦果。亦池三年幼儿园的经历,极大鼓舞了我们。我们更加大胆自信地 怎么更加通俗地说呢:玩。疯玩。到外头去玩。

第三条是古老的常识的做法:为孩子讲故事和阅读。

讲故事和阅读,这是我的拿手好戏了。本来我自己每天都要阅读,只是我要把我自己一个人的阅读,变成两个人的阅读。把我儿时向往却又被 □□ 的熊熊烈火烧毁的许多童话,借女儿的东风让我自己重返童年时光。《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以及《西游记》等等,我们百读不厌。当然,已经有电视机了。我们也看电视,主要是看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聪明的一休》等等。

事实上,这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其实没有谁老在想教育问题。日复一日,岁岁流年度,有人先富起来了,有人有钱了,有人买大屋买小车了,有人把家里装修得金碧辉煌。为了赚钱,为了金碧辉煌的大房子,为了豪华小车,有人忙得完全没有时间管孩子,有人的孩子上幼儿园了上学了都是继续由老人接送,继续奔各种培优班、补习班,据说是为了孩子将来的幸福。我们毫不动心,坚决坚持为孩子现时的幸福。现时的我们家,依然别无长物,清水白墙,自行车接送孩子。只是书籍在日益增多,多得占满了两个房间还不止。最好的是改革开放的到来,图书出版量越来越大,我们可以买到许多我们心仪已久的书籍,包括漫画。尤其是国外那些优秀漫画家的作品,比如德国漫画家卜劳恩的漫画《父与子》,每一册我们都会抢着买回家。自然还有丰子恺的漫画。我们和亦池一起看、一起笑、一起乐,十分开心。我们家书房就是小亦池的游戏室,书籍就是她的玩具。坐拥书城的家庭环境和充满书香的家庭空气,在我看来,人在这种空间里,可以宁静致远心驰神往,是很惬意的。小亦池果然就是十分惬意,一个岁把两岁的小小孩儿,走路都还不够稳当,却最是喜欢大部头书籍。从书柜里搬出她的大部头书籍,一屁股坐地上,胡乱地又认真地翻阅,有时候还作口中念念有词状,真是叫人忍俊不禁。

正是在这样玩耍一般的翻阅之中,小亦池自然就认识了许多字并十分自然就触类旁通了。后来一上学,不仅幼儿园的课本对亦池易如反掌,小学六年,亦池也没有遇到多大困难。我们并没有费什么力耗什么神,我们就是始终和孩子在一起。不离开她,自己去打麻将去打牌,一玩玩一天;不把她丢在爷爷奶奶家里,自己一出差一个月乃至几个月;不离开她,据说是为了她的将来去做做不完的生意赚不完的钱;不离开她,据说是自己也必须有事业,去读这个班那个班拿这种文凭那种文凭;尤其是妈妈,小孩子离不开妈妈,妈妈不离开孩子,任何理由都不是理由。就这样,和她在一起,发现她的能力,惊叹,表扬,鼓励,开心。

人们都说不要溺爱孩子,可是,从来没有人告诉我:是彻底杜绝溺爱,还是摒弃部分溺爱?孩子的哪些表现不可以溺爱,哪些表现又可以溺爱?当我成为母亲,我发现,作为妈妈,对自己十月怀胎的孩子,没有溺爱,简直不可能!

我们人类的孩子生出来是那么弱小,处于半发育状态,不像许多动物,比如大象,它们会怀孕22个月,小象在母亲子宫里完全发育成熟,具备所有生存能力,出生以后几分钟就站立起来,几个小时后就能行走奔跑,自己吃东西,懂得钻进象群的中心部分以保护自己的生命,懂得分辨敌友并且懂得趋利避害。人类的孩子在胎里发育只是完成了一部分,还有许多的部分比如性格、脾气、分辨敌友、趋利避害,都需要经过社会磨砺,才能够逐步发育成熟。

在我决定要孩子以后,我开始对孩子以及他们的父母特别敏感。我看见很普遍的现象是:给孩子一颗糖,去去去,一边玩去;吵什么吵?再吵不给你吃;要钱吃零食,给钱,自己去买,孩子买的什么和买了多少,大人不管;听话啊,再不听话就不给零花钱了;考试得了100分,马上给你买名牌。

以上诸如此类的爱或者溺爱,都是要我引以为戒的。我无数次地想:以后我可不能这样打发和对付自己的孩子。我以为太过随意的滥爱,会损害孩子正常的心智发育。做妈妈的在孩子出生后,更有责任继续帮助孩子完成她的发育,直至她适应社会,适应生存竞争,当然,最好还可以有能力赢得优越的生存。因此,怎么溺爱孩子,是我一直都最放不下的心思,也是我最小心翼翼的行为,因为我非常明白我自己本身就有许多致命弱点,许多不恰当的行为会害了孩子。

我并未傻到认为我孩子完美无缺。恰恰相反,伴随婴幼儿的逐渐长大,我发现了我孩子许多的弱点。她胆小,怕人,隐忍,死活都只憋屈自己。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在她一生的生存和竞争中,怎么能够得到健康快乐和幸福?

亦池小时候,我们的日子是这样清贫艰难,最初两三年,日常生活物质依然匮乏得还是必须凭票供应,小保姆的柴米油盐都是黑市的,没有自己的住房,借居的脸色很难看。jī蛋那时候很珍贵,我孩子吃的jī蛋几乎全靠我父母接济,他们不得不在自家阳台上养jī,把家里弄得臭烘烘的。日子不好过,又在住房、上幼儿园、上小学等事情上,处处遇阻,连遭刁难。我脾气急躁,时常会烦。孩子父亲又易bào躁,动不动就拍桌子打椅子摔东西。磕磕碰碰来了,争争吵吵来了,分歧对立来了。家里一旦有风chuī草动,小亦池立刻往最角落里躲避,她要么默默流泪,要么神情yīn郁死死沉默。

小亦池是那么敏感和惧怕他人的qiáng势和蛮横。有一次,她纠缠着我不停地和她玩 翻叉 ,由于我实在有事情忙,就不耐烦地横了她一眼。立刻,她既不吭声也不哭闹,怏怏离开,钻进她自己的被窝久久不见露面。直到我害怕她憋死,主动过去揭开被窝,小亦池两眼直直傻傻地盯着天花板。我轻轻向她道了一个歉,她的泪水才哗哗流淌出来。

任何时候,小亦池只要瞥见她爸爸把脸一丧,她顿时就会觉得大难当头。一个小孩子,还没长到桌子高,伸手间无意碰翻了桌子上的一瓶止咳糖浆,地板弄脏了,她爸爸一见就恼怒,小亦池吓得钻进桌子里头,整整一个下午直到我爬进去qiáng行把她抱出来。亦池在外面院子里玩耍,天黑了很久了还不记得回家,特别是学校的考试成绩单,总是一重地狱。只要亦池成绩单有不够理想的分数,她爸爸当即就有难看的脸色。亦池立刻就会蔫头耷脑,流泪,自闭,整个人完全木然了。

我想我们家的一些亲朋好友,一定会有人以为亦池是笨拙、迟钝和淡漠的。因为在那些短暂的节假日家庭聚会上,大人们多少都有唇枪舌剑夹枪带棒,种种脸色隐藏不满,小亦池常常就是笨拙、迟钝和淡漠的,她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快乐活泼巧舌如簧,不能自如地应对大人们,更没有办法表现出孩子的童言无忌或者甜言蜜语。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8/1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