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杨帆接到让他第二天去上班的电话。
杨树林说,外国人就是不一样。
杨帆的工资是试用期三千五,转正后五千。
杨帆挣钱了杨树林并不是很高兴,甚至有些失落:儿子刚上班就比自己gān了一辈子挣得还多。
从这一天起,杨树林在杨帆面前的自信与日俱减,原来每个月杨帆还张口管杨树林要生活费,每当这个时候,杨树林qiáng烈感受到作为父亲的尊严,但是现在这个时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杨帆不但不要钱了,还开始给杨树林钱,让杨树林喜欢什么就买点儿。
杨树林感觉很悲哀:自己的时代就要过去了。
杨树林还没有从杨帆给他带来的yīn影中走出来,又遭受到人生的另一沉痛打击:下岗了。
杨树林所在的工厂倒闭了,他从此后不用再去上班了,阔别了和他朝夕相处近三十年的工厂。
当杨帆得知这个消息后的第一反应就是,以后杨树林去沈老师那不能再用加班的理由了。
杨树林回到家后,话终于不像以前那么多了,杨帆练哑铃他也不跃跃欲试了,为了不让他伤心,杨帆都躲着他练,当看不惯他的某些做法时,杨帆也不和他呛呛了,把杨树林当成一个易碎的花瓶,小心翼翼地保护起来。
但杨树林却把自己当成已经破碎的花瓶,再也粘不上了,每天愁眉苦脸。杨帆安慰杨树林:没事儿,虽然你下岗了,但我现在有工作了,就当咱们和了一把大牌,然后又点了一个屁和,整体上还是赢钱的。
杨树林听了更加难过,自己在杨帆眼里居然就是一个屁和。
蹉跎了几天后,杨树林觉得虽然自己五十多了,但不应该丢掉男儿本色,不能被眼前这点儿小困难吓倒,要重新振作起来,开始新生活。
杨树林认为,自己的新生活就是做好杨帆的后勤服务工作,让他专心工作,gān出一番事业。
杨树林想,自己的时代或许真的过去了,但他坚信,每个成功的儿子背后都有一个把成功的机会让给了儿子的父亲。
杨树林把每天买菜做饭当成上班,变着花样给杨帆做,力求味道独特,营养丰富,并参阅报刊上罗列的白领们常见的不健康症状,制定相应菜谱,予以食补。
杨树林想,现在各个公司都讲究改革和创新,他也要在烹饪上进行创新,发明了好几道新菜。
每当他把一盘融入了自己的智慧和创造的菜端到杨帆面前的时候,心情是喜悦的,异常满足,满怀期待着杨帆的称赞。
但杨帆经常尝过一口后,说,先保质保量,再推陈出新。或者:先打好地基,再更上一层楼。或者:先学会走,再跑。
这并没有动摇杨树林创新的决心和信心,他将获得杨帆的表扬作为自己现阶段的使命,在革新菜谱的道路上奋发图qiáng。
杨帆觉得有必要让杨树林培养点兴趣爱好,转移其对烹饪的注意力,否则在家里吃不上顺口的饭了。
杨帆问杨树林是不是养个鱼养个鸟什么的,找点儿乐趣。
杨树林说,没兴趣,养鱼吧,养不好,老死,怪心疼的,还不如吃了呢,养鸟吧,叽叽喳喳的,闹心,还得给它收拾屎尿。
杨帆说,那就去老年班学点儿书法什么的,我给你jiāo学费。
杨树林说,现在学晚了,写一手好字又有什么用。
杨帆说,可以陶冶你的情操。
杨树林说,我又不是少年,陶冶什么情操。
杨帆问杨树林那你喜欢什么,杨树林杨树林想了想说,除了做饭,没什么喜欢的。
杨帆说,你活了这么多年就没喜欢过点儿什么。
杨树林说,没条件喜欢,年轻的时候插队,整天gān活,回屋就睡觉,后来回北京结了婚,有了你,开始照顾你,一眨眼就这岁数了。
杨帆想,既然如此,杨树林想gān什么就让他gān什么去吧。
又吃了一个礼拜稀奇古怪的菜,杨帆受不了了,让杨树林规规矩矩地做,家常就行了,不用标新立异。
杨树林说,做事切忌浅尝辄止,执着才能成功,昨晚我又梦见好几种茄子的新吃法,明天我就付诸实践。
杨帆说,你这不是执着,是一条道走到黑。
杨树林说,我宁可撞了南墙再回头,也不临阵脱逃。
杨树林在创新美食的道路上辛劳地耕耘着,每天早上出现在菜市场,和小贩讨价还价,jīng挑细选各类果菜主副食,回到家悉心加工,等待杨帆下了班回来品尝。
但并不是一分耕耘就一定会有一分收获。
杨树林的付出,并没有得到杨帆的肯定。
杨帆经常抱怨菜要么咸了,要么没味儿,要么太辣,要么太甜。
杨树林的期望落空了,在屡次受到杨帆批评后,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终于有一次不堪忍受,说,别老说我,要不你试试。
杨帆说,我是做手机的不是做饭的,手机做不好别人可以说我,既然你把做饭当成自己的事业,就应该虚心接受吃饭人的意见,否则永远不会进步。
杨树林说,凑合吃吧,我觉得还行。
杨帆说,没法凑合,我都说过多少遍了,你怎么就改不了呢,人家是色香味俱佳,你是色香味俱不佳,上班的时候没起色也就算了,下了岗连个饭也做不好,哎。说着深深叹了一口气。
杨树林觉得自己深深地受到伤害,他放弃了自己也许还可以重新开始的事业,抹杀了自己尚存的一丝理想,就为了让杨帆能在家吃上可口的饭菜,并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到头来却被杨帆这样奚落。
一股怒火在杨树林心里燃烧起来,他把筷子往桌上一拍:不吃就放下,哪那么多废话。
杨树林的突然爆发让杨帆措手不及,以前两人争吵的时候,都是斗嘴,谁也不急,要急也是杨帆耍点儿脾气,杨树林从来都是和颜悦色,杨帆攻击他的那些话他并不认为对自己构成伤害,但是这次他确实被杨帆伤害到了,一个男人的尊严被儿子几句话无情地击垮了。
杨帆意识到这一点,但他并不想说些弥补的话,而是把碗放下,抹了一把嘴下了楼。二十分钟后,杨帆拿了一把羊肉串上来,还拎了一瓶啤酒,往茶几上一摆,吧唧吧唧吃起来,都不用余光看杨树林,就知道此刻他的心中肯定满是愤恨。
杨树林确实很生气,但更多的是无奈和感慨:孩子经济独立,再也不用指望父亲了。
杨帆洋洋得意地吃着羊肉串,从杨树林落寞的神情中,悟出一个道理:从儿子挣钱的那一刻起,父亲在这个世界上作为父亲的价值便消失了。
想到这里,他收敛了很多。
从这天起,杨树林的想法发生了改变。
尽管自己做出很多牺牲,却仍不能得到杨帆的认可,自己的价值无法得以证明,为了实现自身价值,他重新安排了自己的道路,决定出去gān点儿什么。
杨树林并没有把自己的计划告诉杨帆,第二天杨帆刚去上班,他便出了门。
杨帆下班回家后,发现家里没人,以前这时候肯定杨树林在家,把饭都做好了。
杨帆去厨房看,毫无即将做饭的迹象。
杨帆看了会儿电视,杨树林回来了。
杨帆问他gān什么去了,杨树林轻描淡写说,出去溜达溜达,说完进了厨房,做了一顿很简单的饭,煮速冻饺子,买了俩凉菜,一荤一素。
杨帆吃着挺舒服,说,以后饭这么做就行,不麻烦,还顺口。
杨树林没说什么,心想,你倒想让我麻烦呢,以后不会了。
白天杨树林在街上逛了一圈,考察自己能gān点儿什么,他想了若gān条道路:开小饭馆,开烤串店,开小卖铺,开水站等一些无需太多资本和技术含量的行业。
他去了这些地方消费,观察别人怎么经营,然后又假装毫无目的地和老板闲聊,从中套出能有多少利润的信息。
经过一天的考察,杨树林觉得自主创业行不通,因为竞争对手太多,自己又毫无经验,况且这些行业并没有太多利润,而自己的目标是多挣点儿钱,以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杨树林决定找工作,挣工资的不一定比那些小买卖的老板挣得少。
看杨帆找工作的时候做了一份简历,他也要给自己做一份。
杨树林在学历后面给自己写了高中,政治面貌后面给自己写了群众,年龄后面给自己少写了几岁,写的是五十,工作经历后面给自己写的是插过队,吃过苦,用过车chuáng,当过钳工,伴随新中国的工业事业一起成长。
杨树林带着一打简历信心十足地去了招聘会,夹在一群大学生中间,买了一张门票,挤进会场。
会场门口一组大学生在做毕业生就业调查,看杨树林也拿着简历,便拦住问,是您找工作还是帮孩子找工作。
杨树林想了想说,帮孩子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