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文化 前言(3)
喂牲口的huáng瓜嘴倒了大霉。huáng瓜嘴姓吕,叫金玉。由于嘴长得像雷公,小时候大家就叫他huáng瓜嘴。自合作化以来,huáng瓜嘴一直在村里喂牲口。解放前民国时代,村里人有贩牲口的习惯,huáng瓜嘴他爷和他爹,都是牲口贩子。常到张家口、内蒙古一带贩毛驴。到了huáng瓜嘴这一辈,没有毛驴可贩,才喂了牲口。在huáng瓜嘴家几辈人里,他爷爷聪明,贩毛驴带回一个蒙古姑娘,后来成了huáng瓜嘴的奶奶(现在已作古);他爹愚笨,贩牲口常查不过数目;到了huáng瓜嘴又聪明,三岁就知道把别人家的凳子往自己家搬。huáng瓜嘴小时候村里办过一个月公学(许布袋做村长的时候),huáng瓜嘴跟别的孩子在那里上过一个月。别的孩子什么都没学会,他却学会了"九九归一",端着算盘在街里打。解放以后,他娶妻生子;到了合作化,他喂上牲口。刚实行合作化时,大家的牲口拉在一块,谁也不愿意喂它们,说夜里得起来添草,耽误瞌睡,huáng瓜嘴却愿意喂,不怕夜里起来。为这村里支书赵刺猬还发给他一个"模范民兵"的奖状。后来证明,在村里喂牲口是最轻的活计,整天在屋里呆着,不要下地,风chuī不着雨打不着,白天牲口、人都下地gān活,huáng瓜嘴就端着一个水烟袋在牛屋院里转,后来渐渐养得胖了。奇怪的是到了六○年,huáng瓜嘴却不知怎么除了喂牲口,又当上了大食堂的会计。牲口的料可以偷吃,大食堂的红薯片可以偷吃,这年村里饿死许多人,huáng瓜嘴家的人一个没有饿死。只是在一次偷豆面的时候,被主持食堂的赖和尚抓住了,赖和尚便让民兵把huáng瓜嘴吊到梁上用皮带打。到了半夜,民兵睡着了,huáng瓜嘴解下绳索跑了。当天夜里带着一家人到山西逃荒去了。到了山西,倒是在那里饿死一个小女儿。一直到六三年他才又带着全家回来。虽然在山西饿死了一个小女儿,但他在那里却学会一门手艺:做木工。回来后一开始到地里gān活,但他利用晚上做了一个可以折叠的小饭桌给赵刺猬送去,几个月之后又喂上了牲口。"文化大革命"开始,huáng瓜嘴仍喂牲口。村里成立了战斗队,huáng瓜嘴就参加了赵刺猬的"锷未残战斗队"。本来huáng瓜嘴家在四队,三队四队是赖和尚的地盘,赖和尚成立"偏向虎山行"以后,他应该参加"偏向虎山行"才是,可他记着六○年赖和尚把他吊在梁上打,bī他到山西逃荒,在山西饿死一个小女儿的事,所以他不参加赖和尚的"偏向虎山行",仍留在"锷未残"。如果是个一般人,不管他参加"锷未残"还是参加"偏向虎山行",赵刺猬和赖和尚都不会在意,但huáng瓜嘴是个聪明人,所以他参加"锷未残",对赵刺猬帮助很大。他会木工,可以做语录牌贴墙报;他虽然只上过一个月学,识多来却又学会用木匠尺子比着描美术字。赵刺猬很高兴,觉得huáng瓜嘴不错,有时半夜吃"夜草",还让人到牲口院把huáng瓜嘴叫来。赖和尚却对huáng瓜嘴恨得牙根疼,骂道:
"他身为四队的人却当了叛徒,六○年他偷豆面那会儿我怎么没把他打死?"
后来村里又成立了李葫芦的"捍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造反团",副团长卫彪也是四队人,他见huáng瓜嘴是个人才,自己团势力又小,便与李葫芦商量,想拉huáng瓜嘴参加自己的"造反团"。李葫芦当然同意。所以一天夜里卫彪就到huáng瓜嘴家里去,对huáng瓜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