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李 无言路侧谁知味,惟有寻芳碟与蜂
3月2号飞到北京,阳光明亮,树影下还有斑驳的残雪。坐大巴进城,脑子里转着别的事情,眼光却不时被植物吸引。榆树,槐树,杨树,枣树,光秃的枝条很苍劲地展开在蓝色的天空下,很劲道的样子,却未看到什么chūn意萌动的景象。第二天会后,到北海公园沿湖转了一圈,除了东北角上一小片水面,浮着些水禽,大部分湖面都还冰封着,清冽冷凛的空气,倒是在成都难得领略的。一路又难免去观察树,不要说迎chūn、紫荆和珍珠梅一类的落叶的树木没有萌芽的迹象,就是常绿的松柏也是很枯瑟的样子,没想到后来在西门附近看到好几株玉兰倒是不畏寒意,虽然树根周围还拥着残雪,但枝头上已经高擎起毛茸茸的密密花苞。这回在北京要呆两周之久,应该能看到chūn天到来。
这么一来,一年之中,就两次经历自然界神奇的chūn光乍现。
与北方的这种景象相比较,这些日子,成都的chūn意来得多么汹涌啊!二月初,等chūn花次第开放还让人焦急:梅、海棠、樱、玉兰,可是一到二月底,花信越来越频密,那么多的草木,就都迫不及待争相开放了。在城里这种感觉还不很qiáng烈。因为城里对所植树的草木是有选择的,要有美感,而且要有秩序——城市虽然看起来混乱,却是人类构建秩序的最大场所——让开花植物次第匀速地登场也是一种秩序,至少见出构建秩序的努力,或者至少体现了某种对秩序的渴望。好了,不能再用这种缠绕的罗兰。巴特在《神话学》中常用的句式了。我要说的是,如果这样的日子去到郊外,就是另一番情形了。
3月28号,最后一次拍了玉兰,已经收拾好相机,要十几天后归来时再用了。这时却接到一个朋友电话,相邀第二天去郊外“赏杏花”。因为朋友开公司的朋友承包了那里的一个山头,搞农业开发,去了不止有花可赏,还有酒、肉和田野里刚出苗的野菜伺候。
预约了下午三点左右在成南高速收费站汇合后一起前往,无奈想像中郊野的花树使人迫不及待,吃过午饭就自己先去了。从东北方向的成南高速出城,去二十多公里外的青白江区的福洪乡杏花村。刚下高速,就看到杏花节的路线指引,看到“与chūn天第一次约会”的大招贴。“与chūn天第一次约会”?至少于我而言,杏花不是这一年的第一番花信,但花消息总能激dàng人心。所以,边开车还听了几遍《chūn之声》圆舞曲,心情也像是洒上了晴朗日子的明亮阳光。车出了平原,驶入红砂壤的丘陵地带,那曲子也道路一般回旋,地貌一样起伏,轻盈悠扬。还想再听下去,却见有花树赫然出现在红砂壤的丘岗之上。
这树比城里所见更符合我本人关于树的想像:枝gān蓬勃,黝黑粗糙的树皮显得苍老,而在这样的枝条上去开出了一簇族密集的白色繁花。过去几年,我对开花植物的兴趣都集中在青藏高原植物上,对四川盆地内这些很中国的植物认识不多。站在一树繁花前就想,这就是杏花吗?从书上晓得杏所在的蔷薇科李属这个家族相当庞大:桃、李、梨,甚至樱都属于这个家族。从花的形态上来讲,这个家族共同的特征都是:“单生花、繖形花序或总状花序。花通常呈白或粉红色,包含五瓣花瓣和五个萼片。”于是,先把镜头对准了这种枝老花繁的树,在镜头中,那一簇簇的白花上面泛起雾气般的淡淡青绿,凝神观察,发现青绿来自花柄,来自还未绽开,未将白色花瓣释放出来的绿色花萼,虽然尽情开展的白色花瓣形成了主色调,但在太阳光照下,这些绿色的叶柄与花萼也发散出淡薄的光,把那些纯白的颜色晕染了,使之带上了一种更令人舒心的蕴藉色彩。这时,丘上一户人家有人走出来,我担心他们会有不友好的表示,但是,一个抱着小孩的年轻女人就那样站在那里,这家的男主人来到我跟前,说,上面还有一树比这个好看。
他还提了一个要求,我从你机子里看看我家的树。
他从取镜框里望了一阵他家的开花的树,大声对下面说:真正比我们只用眼睛好看!
我问他这是不是杏花,他摇摇头,李子树。
不是杏花节吗?
他笑了,你还没到看杏花的地方。
这人下到丘底的开着huáng花的油菜地里去。我打算去找他说更漂亮的那一树,结果,刚刚迈步就被浅丘上别的花朵吸引了。在那些不算肥沃的小块土地里,蚕豆花开了,豌豆花也开了。
蚕豆花很密集也很低调,差不多四方形的直立jīng上,腋生的唇形花三五枚一簇从宽大的叶片下半遮半掩地露出脸来。
豌豆花稀疏却很张扬,碧绿的豆苗匍匐在地,白瓣红唇的花很轻盈由长长的花莛高举着,轻风拂动,它们就像一只只jīng巧的小鸟在绿波上飞掠,或者悬停,很姿意也很随心的模样。我想,这么漂亮的花形与姿态,值得它们这样得意洋洋地让我看见。而在二三十米的丘下平地上,金huáng的油菜花田中,蜜蜂们欢快的嗡声竟传到我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