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_马伯庸【完结】(31)

2019-03-10  作者|标签:马伯庸

  呜呼,自秦、汉以来,学者多言祥瑞,虽有善辨之士,不能祛其惑也。予读《蜀书》,至于guī、龙、麟、凤、驺虞之类世所谓王者之嘉瑞,莫不毕出于其国,异哉!然考王氏之所以兴亡成败者,可以知之矣。或以为一王氏不足以当之,则视时天下治乱,可以知之矣。

  龙之为物也,以不见为神,以升云行天为得志。今偃然bào露其形,是不神也;不上于天而下见于水中,是失职也。然其一何多欤,可以为妖矣!凤凰,鸟之远人者也。昔舜治天下,政成而民悦,命夔作乐,乐声和,鸟shòu闻之皆鼓舞。当是之时,凤凰适至,舜之史因并记以为美,后世因以凤来为有道之应。其后凤凰数至,或出于庸君缪政之时,或出于危亡大乱之际,是果为瑞哉?麟,shòu之远人者也。昔鲁哀公出猎,得之而不识,盖索而获之,非其自出也。故孔子书于《chūn秋》曰“西狩获麟”者,讥之也。“西狩”,非其远也;“获麟”,恶其尽取也。狩必书地,而哀公驰骋所涉地多,不可遍以名举,故书“西”以包众地,谓其举国之西皆至也。麟,人罕识之shòu也,以见公之穷山竭泽而尽取,至于不识之shòu,皆搜索而获之,故曰“讥之也”。圣人已没,而异端之说兴,乃以麟为王者之瑞,而附以符命、谶纬诡怪之言。凤尝出于舜,以为瑞,犹有说也,及其后出于乱世,则可以知其非瑞矣。若麟者,前有治世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世,未尝一出,其一出而当乱世,然则孰知其为瑞哉?guī,玄物也,污泥川泽,不可胜数,其死而贵于卜官者,用适有宜尔。而《戴氏礼》以其在宫沼为王者难致之瑞,《戴礼》杂出于诸家,其失亦以多矣。驺虞,吾不知其何物也。《诗》曰:“吁嗟乎驺虞!”贾谊以谓驺者,文王之囿,虞,虞官也。当谊之时,其说如此,然则以之为shòu者,其出于近世之说乎?

  夫破人之惑者,难与争于笃信之时,待其有所疑焉,然后从而攻之可也。麟、凤、guī、龙,王者之瑞,而出于五代之际,又皆萃于蜀,此虽好为祥瑞之说者亦可疑也。因其可疑者而攻之,庶几惑者有以思焉。

  ——《新五代史·前蜀世家》节选

  点检做天子

  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镇州和定州急报,说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侵扰疆土,于是朝廷就派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军前去抵御。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禁军刚离开京城,才走到陈桥驿的时候,突然就闹起了哗变,随即哗变军官把一件huáng袍子披在赵匡胤身上,拥戴他做皇帝。赵匡胤立刻回师,推翻后周,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王朝。

  咱们前面说过,明huáng色的龙袍得到清朝才成为定制,在此之前,huáng色虽然也算是比较高贵的颜色,普通平民不让穿,可还不是皇帝专用的颜色,这次事变里出现了“huáng袍”这一道具,纯属偶然。比方说,一百五十多年以后,契丹覆灭前夕,燕京的大臣们拥戴耶律淳当天子,给他披的就是赭红袍。不过,“huáng袍加身”这个成语就这么着流传了下来,代表着某人主动或被动地称了皇帝。

  赵匡胤的篡位,也相关着一则谶谣。据说当后周那位雄才大略的世宗柴荣还活着的时候,也不知道哪儿出现的流言,说:“点检做天子。”所谓“点检”,全称是“殿前都点检”,也就是禁卫军总司令,而当时担任这一要职的,乃是卫国公张永德,是太祖郭威的女婿。柴荣本身是郭威老婆的侄子,被郭威收为养子,所以论起继承权来,他跟张永德是半斤八两,都不算最正统——没办法,郭威没有活的儿子,只好把内侄当儿子了,可女婿也有“半子”之称,张永德同样也有继承皇位的资格。

  所以柴荣听到这则谶谣,心里就犯了嘀咕,本着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原则,gān脆免除了张永德的职务,而让自己的亲信大将赵匡胤接任殿前都点检一职。这就跟当年隋炀帝杀李浑一样,自作聪明地以为谶谣就落在某人头上了,可是想不到天下姓李的多了去了,杀了一个李浑,还有李密、李渊,或者别的什么李某。柴荣以为“点检做天子”是应着张永德,以为只要不让张永德做殿前都点检,自然天下太平,他可没想到,下一任殿前都点检赵某才是真正应运而生之人……

  还是赵匡胤聪明,当皇帝没几年,就找个借口把殿前都点检这职务给撤销了——gān脆堵死源头,以后什么张某、赵某,还有当时正当着这个职务的慕容延钊,全都再不能拿这则谶谣说事儿了。

  赵匡胤此前跟郭威一样,没有爵号、国号,所以他定新王朝的名字为“宋”,纯粹因为首都在开封,chūn秋战国时代属于宋地。宋朝跟前面的短命五代不同,虽然没能统一天下,但基本中原地区是占住了,南北宋政权延续了三百多年。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汉朝以后,除了少数外族政权外,大多数王朝包括割据势力,都用中原的地名,更准确点儿说,是用某地相对应的周代诸侯名做国号。周朝号称八百诸侯,其实留下名字的不过一百挂零,其中还有很多实在太弱小让人瞧着就来气的,所以真正能用的名号并不多。由此一来,重名的王朝、王国就多了去啦,使得历史学家们必须在前面加个字才能搞清楚谁是谁——比如北周、武周、后周,比如东晋、西晋和后晋,比如南梁、后梁。五代五个王朝,为此就都带个“后”字。照道理说,宋朝前面还有南朝刘裕所建的宋国,它也应该叫“后宋”,可是碰上这个朝代太繁荣,太漫长,所以摇身一变成了正根儿,前面不用加字儿,就叫作“宋”——至于南宋、北宋,则跟东汉、西汉,东晋、西晋一样,只是代表王朝的两个阶段而已。

  赵匡胤篡了后周,建立宋朝,后周前面说了,属木德,于是五行相生,木生火,宋朝又该循环到火德,服色尚赤。这是宋初就稳稳确定下来的,完全没有争议。

  可是(咱们又该可是了),就像唐朝当年以土德继承了隋朝的火德以后,隔了几十年,突然跳出个大文学家王勃来表示不满,要求删光前面的几个朝代,直接继承汉朝的正统。这一回,宋朝也碰到了同样的闲人,不过他的名声可没有王勃响亮。

  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四月,当时坐在开封皇位上的,乃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兄弟太宗赵光义,突然有个名叫赵垂庆的平民东施效颦也学王勃上书,说本朝如此辉煌,就应该跳过那乌七八糟的什么五代,直接上承唐朝,定德性为金德。再者说了,就算不删掉五代,后梁取代了唐朝,后唐又取代了后梁,这么一辈辈排下来,到咱这儿也应该是金德了。

  赵垂庆明显偏科严重,数学略通,历史太差,完全给算错了。这家伙以为五德轮替的顺序应该是“唐(土德)—后梁(金德)—后唐(水德)—后晋(木德)—后汉(火德)—后周(土德)—宋(金德)”。可惜这只是理想状态而已,事实上后唐压根儿就没把后梁当成正统王朝,自己也不新建德性,而是直接扛起了唐朝的大旗,上应土德,而不是水德。所以继续推演下去,宋朝就该是火德,不能是金德。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1/4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