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文集_[清]曾国藩【完结】(74)

2019-03-10  作者|标签:[清]曾国藩

  书信:咸丰八年九月二十日加鲍超片

  细思余德薄能鲜,忝窃高位,又窃虚名,已gān造物之局,而家中老少司于"骄、奢、佚"三字,实深悚俱。

  日记·咸丰十年九月廿八日

  古今才智之土,常思大有为于世,其立言常雄骏自喜。若文章不求雄骏,而但求平淡;德业不求施于世,而但求善于一身一家,此范非智者愉快事也?具无所不能之才,敛之又敛,弥晦焉而弥愉快,则其自得gān中者必大矣。

  文:《海宁州训导钱君墓表》

  雪琴之坐船已送到否?三月十七果成行否?沿途州县有送迎者,除不受礼物酒席外,尔兄弟遇之,须有一种谦谨气象,勿恃其清介而生傲惰也。

  家书:同治五年三月十四夜谕纪泽、纪鸿

  今吾谨述此语诰诫两弟,总以除傲字为第一义。唐虞之恶人饰曰"丹朱傲",曰"象傲';桀纣之无道,曰"qiáng足以拒谏,辨足以非",曰"调已有天命,谓敬不足行",皆傲也。吾自八年六月再出,即力戒惰字以做无恒之弊,近来又力戒傲字。昨日徽州未败之前,次青心中不免有自是之见。既败之后,余益加猛省: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家书:咸丰十年九月二十四月致沅弟、季弟

  盖位愈高,则誉言日增,箴言日寡;望愈重,则责之者多,恕之者少。阁下爱我,通越恒俗,望常以药石之言相绳。

  书信:咸丰十年六月十四日复邓汪琼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文:《格言四幅书赠李芋仙》

  尔于十九日自家起行,想九月初可自长沙挂帆东行矣。船上有大帅字旗,余未在船,不可误挂。经过府县各城,可避者略为避开,不可惊动官长,烦人应酬也。

  家书:同治二年八月十二日谕纪鸿

  弟宜以保身体为主,不必焦灼也。弟此次两信,胸怀颇宽舒,心志颇敬慎。以后须常存此意,总觉得人力虽尽到十分,而成功纯是天意,不可丝毫代天主张。

  家书·同治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致沅弟

  偶与营官马得顺言及盛世创业垂统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本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

  日记·咸丰十年六月二十七日

  至于作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仲弓问仁"一章,言敬恕最为亲切。自此以外,如"立则见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传于衡也";"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为"泰而不骄";"正其衣冠,严然人望而畏",斯为"威而不猛":是皆言敬之最好下手者。孔言"欲立立人,欲达达人";孟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以仁存心,以利存心',"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是皆言怒之最好下手者。尔心境明白,于恕字或易著功,敬字则宜勉qiáng行之,此立德之基,不可不谨。

  家书:咸丰八年七月二十一日谕纪泽

  "敬""恕"二字,细加体认,实觉刻不可离。"敬"则心存而不放,"恕"则不藏于私。大抵接人处事,于见得他人不是、极怒之际,能设身易地以处,则意气顿平。故"恕"字为求仁极捷之径。来示以"致知"为大头脑工夫。鄙意"敬"是平日涵养之道,"恕"是临时应事之道,"致知"则所以讲求此"敬"、讲求此"恕"者也。

  书信:咸丰八年十一月初二日复邓汪琼

  子侄辈须以敬恕二字常常教之。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忽则不肯损人利己,存心渐趋于厚。

  家书:咸丰八年九月二十八日致澄、季二弟

  母贪去私

  若非道义可得者,则不可轻易受此。要做好人,第一要在此处下手。能令鬼服神钦,则自然识日进,气田刚。否则不觉堕入卑污一流,必有被人看不起之日,不可不慎!

  家书:道光三十年正月初九日致诸弟

  荫亭归,余寄百五十金还家,以五十周济宗族。此百金恐尚不敷家用,军中银钱,余不敢妄取丝毫也。名者,造物所珍重爱惜,不轻以与人者。余德薄能鲜,而享天下之大名,虽由高曾祖父,累世积德所致,而自问总觉不称,故不敢稍涉骄奢。

  家书:咸丰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致诸弟

  外兹乱世,凡高位、大名、重权,三者皆在优危之中。余已于三月六日入金陵城,寸心惕惕,恒惧罹于大戾。……祸咎之来,本难逆料。然谁不贪财,不取巧,不沽名,不骄盈,四者究可弥缝一二。

  家书:同治六年三月初七日与澄弟

  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恶偏,而轻重乖矣。

  家书: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致温弟沅弟

  仁者物我无间之谓也,一有自私之心,则小人矣。义者无所为而为之谓也,一有自利之心,则小人矣。同一日也,朝而公正,则为君子;夕而私利,则为小人。同一事也,初念公正,则为君子;转念私利,则为小人。

  文:《笔记二十则·君子·小人》

  读"中孚"卦,因思人必中虚,不著一物,而后能真实无妄。盖实者,不欺之谓也。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别著一物,心中别有私见,不敢告所,而后造伪言以欺人。若心中了不著私物,又何必欺人裁?其以自欺者,亦以心中别著私物也。所知在好德,而所私在好色。不能去好色之私,则不能不欺其好德之知矣。是故诚者,不欺者也;不欺者,心无私著也;无私著者,至虚也。是放天下之成诚,天下之至虚者也。当读书则读书,心无著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著于读书也。一有著则私也。灵明无著,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是之谓虚而已矣,是之谓城而已矣。

  读书录:《周易·中孚》

  然捐务公事,余意弟总以绝不答言为妙。凡官运极盛之时,子弟经手公事,格外顺手,一倡百和,然闲言即由此起,怨谤即由此兴。吾兄弟当于极盛之时,预作衰时设想;当盛时百事平顺之际,预为衰时百事拂逆地步。弟此后若到长沙、衡州、湘乡等处,总以不gān预公事为第一义。此阿兄阅历极深之言,望弟记之。

  家书:同治三年四月廿四日与澄弟

  专一有恒

  凡人作一事,便领全剧jīng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家书: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夜致沅弟

  近年在军中阅书,稍觉有恒,然已晚矣。故望尔等于少壮时,即从有恒二字痛下工夫,然须有情韵趣味,养得生机盎然,乃可历久不衰,若拘苦疲困,则不能真有恒也。

  家书:同治四年七月十三日谕纪泽

  余病根在无恒,故家内琐事,今日立条例,明日仍散漫,下人无常规可循,将来莅众,必不能信,作事必不能成。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74/9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