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_赵月华【完结】(45)

2019-03-10  作者|标签:赵月华

  处世以"圆世"为要义

  治我损我,拆我的烂污,那是行不通的,甚至应该让你没有好下场,但是只要你尚有可用的地方,饭总是大家一起吃的。

  --胡雪岩

  时势造英雄、英雄识时势。面对缤纷相呈的世界,怎样才能摆脱眼前的困惑,从容不迫地安身立业,使自己的事业达到巅峰,使自己的人生跨入一个更高的高度呢?

  一个人如果过分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必将碰得头破血流;但是一个人如果八面玲珑,圆滑透顶,总是想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必将众叛亲离。因此,做人必须方外有圆,圆中有方,外圆内方。

  "方"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脊梁。但是人仅仅依靠"方"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圆"的包裹,圆就是圆通,圆活,圆融,圆满,围绕着这一个"圆"字,做足了通、活、融、满,一个喜气洋洋的大善人型富豪大贾的形象便跃然而出了。

  "圆"是处世之道,是妥妥当当处世的锦囊,无论是在商场、官场,还是jiāo友,情爱,都需要掌握"圆世"哲学,才能无往而不利。

  真正的"圆世"哲学是大智慧与大容忍的结合体,有勇猛斗士的武力,有沉静蕴慧的平和;真正的"圆世"哲学能承受大喜悦与大悲哀的突然发难;真正的"圆世"哲学行动时gān练、迅捷,不为感情所左右;退避时,能审时度势,全身而退,而且抓住最佳机会东山再起。

  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正是一个真正懂得"圆世"哲学之人!

  胡雪岩本来就不是饱读诗书出身的。因而像孟郊那样"万俗皆走圆,一生犹学方"的心态志向,胡雪岩是绝对不会有,不能有,也不敢有。作为一个学徒的他,假如还有这种闲适高逸的志向,十有八九是要先大吃几年苦头了。

  他惟一能行得通的,便是那万俗皆走的一个"圆"字。大家怎么说,我就怎么说;大家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体察了人心的喜怒哀乐,顺随了人们的爱憎欲恶,做到了这两点,万事无不可遂,人心无不可得。

  都道是方正之士为人称羡,其实世俗人早有了计较。方正之士的品德风范令人肃然起敬,只是他们犹如那庙里的神仙圣人,令世俗中人万分恭敬,但在敬的行为之后,便是"远之"。

  比如那嵇鹤龄,本是一个能言善道,足智多谋的人才,却落得了"恃才傲物",方正不屈不肯哭穷,不谈钱,说起来也的确是一个既有本事又有骨气的人。

  好在他遇到了胡雪岩。经不住胡雪岩的上门吊丧,收还典当,安排妻室这一连串抚慰,他心有所感,知恩图报,帮助王有龄出面解了地方农民聚众闹事之围。事后论功行赏,却遇到了麻烦。

  地方上一件大案子,或则兵剿,或则河工,或则如漕运由河运改为海运等大事曲张的案子,办妥出奏,照例可以为出力人员请奖,称为"保案",保有"明保"、"密保"之分,自然是密保值钱。huáng抚台给了嵇鹤龄一个明保,胡雪岩一个密保。

  胡雪岩闻听此事后,心里也觉得不够公平。他感觉其中一定有鬼,于是经过一番调查,终于弄清了其中原委。原来,huáng抚台手下有个文案员,向嵇鹤龄索取两千银子,嵇鹤龄不从,并言说自己没钱,就是有也不去塞这个狗dòng。

  这种耿介之人,在官场上的确不多了。按照嵇鹤龄的说法,官场中的世态炎凉,他也看厌了,反正世界上决没有饿死人的,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在你浙江混不下去了,我回湖北办我的团练去。

  第71节:第七章 胡雪岩圆世之技(2)

  事情到了胡雪岩手里,却有了另一番观感。水往低处流,人却是往高处走的。人的性格本来和自然万物的性格有所不同。总不能水取下泄之势,人也不求向上和前进。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不通的总是想办法让它通畅才是。生了疮要医,化了脓得挤。胡雪岩决定帮嵇鹤龄摆平此事。

  胡雪岩用的是什么手段?不外是"圆了你的意,开通我生路。"

  他用本号的银票,开了两张,一张两千,一张两百,用个封套封好,上写"菲仪"二字,下面具名是"教愚弟嵇鹤龄。"托人递到文案上的陈老爷。不过一个时辰,便有人送来抚署文案委员陈老爷的一张名片,上面有四个字:"拜领谢谢!"

  于是胡雪岩当夜就通知王有龄去见抚台谈这件事。

  结局的顺利和圆满甚至连胡雪岩也感到喜出望外。第二天便有了准信儿,让嵇鹤龄接管海运局。

  这就是胡雪岩的圆通之"通"。

  回头来想一想嵇鹤龄的名士脾气,正是孟郊"一生犹学方"之方。中国古代文化有对立的两极。一日"圆而神",二曰"方以智"。具体到对世俗生活的认同态度上,圆而神和方以智的差别,基本上可以溯源于儒家之人世和道家之出世的分别。但两者又不同。出世与人世之别仅仅是一个开端,而且是大而化之为一个理论学说。真正具体到个体人生品格形象的,当是魏晋以来名士之竹林七贤为最。当方以智成为知识分子对待世俗生活的理想准则后,圆世便成了他们耻以为选的生活态度。圆与滑,与品格不坚、不洁,人格卑下成了同义。以圆为耻成了这个阶层共同的不言而喻的标准。

  士大夫阶层本来就是社会的jīng英和中坚,他们的崇尚和拓斥,无异是给整个社会的风气定了基调。

  圆世的态度,实在是一个不在现世吃亏的态度。不过整个文化气氛褒奖方世,贬抑圆世,故而平常人们的言谈中无不以处世行方为荣,以圆滑透熟为耻,一句"我又不像人家会巴结",绝对能使稍遵守一点方世原则的人大为震怒。

  不过,这句话如果用来指涉胡雪岩,看来这种震怒的效果是不会出现的。相反,他可能会很高兴,起码他也要向你投以知遇的一笑。

  方世是口碑甚好的准则,圆世又是利害相关的准则。能圆自然不方,只是舆论压力来了,只好跟随着众人取方求圆。这种无甚定见的常人生活,是我们时至今日庸碌无为的唯一原因。

  胡雪岩的不同正是在这里。他一生下来就无那么优越的生存条件,与上流相去甚远,对一个钱庄的学徒来讲,高论的遵从与否,无甚利害,无甚压力,既然如此,认准了一条走下去,倒不是很难的事。

  圆世能打通关节,自然也能使人转死为活,不怡而怡。皆大欢喜。

  胡雪岩押运洋枪,由沪去浙,便遇到了事关旧朋新知以后的出路及彼此间以后关系的事。

  本来,在上海购买的这批洋枪,需要松江漕帮协助运到浙江地面。

  可是人到松江,却发现麻烦极大。

  松江魏老头子的旧好俞武成,已经和太平军方面的赖汉英接上关系,一切布置停当,只等这批军火从海上起运,一入内河,就动手截留。魏老头子也答应到时有所照应。

  胡雪岩一来拜访两面朋友,才知大水冲了龙王庙,情势十分尴尬。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45/8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