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大智慧_任宪宝【完结】(29)

2019-03-10  作者|标签:任宪宝

  曾国藩认为,理想而又称职的政治家应具有以下品格:

  一是责任。就责任方面而言:无论为人君,为督抚,为州县之官,均负领导社会,转移风气,培养人才之责任,这在曾国藩的“应诏陈言疏”中固可知之,于其所作之“原才篇”中更可知之。他尝致官文书云:“弟与阁下均居崇高之地,总以维持风气为先务。”亦足见曾国藩理想中之政治家当负有维持风气之责任。

  二是道德。就道德方面言:欲领导社会,转移风气,必当律己以严,以身作则。此于曾国藩之“应诏陈言疏”中既可知之,于其所作之“原才篇”中更可知之,其复李希庵函云:“今天下大乱,人人皆怀苟且之心,出范围之外,无过而问者焉。吾辈当自立准绳,自为守之,共约同志者共守之,无使吾心之贼,破吾心之墙耳!”足见曾国藩理想中的政治家应当具备律己以严的道德。

  三是才具。就才具方面而言:既抱淑世之心,当有用世之具。“才须学,学须识”,曾国藩既称述武侯之言,“取人为善,与人为善”,曾国藩复乐道孟子之语。盖舍多学而识,无以成其才;舍集民广益,无以长其智。既无用世之才具,空抱救世之热忱,于事终无所济。曾国藩生平虽好以德取人,亦兼顾才识。如复左宗棠函云:“尊论人才惟好利没gān两种不可用,鄙意好利中尚有偏裨之才,惟没gān者,决当摒斥。”而“原才篇”亦云:“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故曾国藩理想中之政治家当有用世之才具。

  四是态度。就态度方面而言:于曾国藩所谓“广收,慎用,勤教,严绳”,已可知其大概。盖自古官箴,为清慎勤;曾国藩亦尝以此自勉,并曾作三字箴。其清字箴曰:名利两淡,寡欲清心,一介不苟,鬼伏神钦。慎字箴曰:战战兢兢,死而后已,行有不得,反求诸已。勤字箴曰:手眼俱到,力求jiāo瘁,困知勉行,夜以继日。

  曾国藩的勤敬jīng神在他治军方面有深刻的体现。曾国藩十分重视湘军的纪律教育,力争以湘军形象改变老百姓心目中“兵不如匪”的看法。曾国藩说:“担心民心一旦失去,不可挽回,誓欲练成一旅,秋毫无犯,以挽民心而堵塞民口,每逢三八操演,集诸勇而教之,反复开说至千百语,但令其无扰百姓。自四月以后,间令塔将传唤营官,一同操演,亦不过令弁委前来,听我教语……国藩之为此,盖欲感动一二,希望其不扰百姓,以雪兵勇不如贼匪之耻,而稍变武弁漫无纪律之态。”目的在于,要在jīng神上唤起兵勇的自觉,以对抗太平军。曾国藩苦口婆心,开诚布公,劝导士兵严守纪律,爱护百姓。

  第23章 曾国藩大智慧22

  曾国藩对湘军日夜课程的七条规定,就是要突出一个“勤”字,使士兵在营中日夜都有一定课程可做,严格遵守点名、演操、站墙子、巡更、放哨等营规。曾国藩对于治军中“勤”字的理解是“治军以勤字为先,实阅历而知其不可易。未有平日不起早,而临敌忽能早起者,未有平日不习劳,而临敌忽能习劳者,未有平日不能忍饥耐寒而临敌忽能忍饥耐寒者。”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又提到,“治军之道,以勤字为先。身勤则qiáng,逸则病;家勤则兴,懒则衰;国勤则治,怠则乱;军勤则胜,惰则败。”只有在平日里保持高度的紧张,才能有备无患,战时镇定自若。

  曾国藩在湘军操练上,严格要求,从不间断,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达到熟练掌握技艺的程度,从而训练出一支jīngqiáng的军队。

  人生智慧

  为政须勤敬,当官须勤敬。成大事者,必以事业为重。诚惶诚恐地对待自己的权力,尽职尽责,如履薄冰。古往今来,中国不乏这种人物。而“清代帝王多勤敬”,堪称一绝。康熙帝从政六十余年,夜分而起,未明求衣;彻曙听政,日哺而食;数十年间,极少间断。这是康熙帝勤于政事的突出表现。康熙帝于每日清晨至乾清门,听部院各衙门官员面奏政事,与大学士等集议处理,这就是衙门听政之制。而康熙帝对自己的要求则是务在jīng勤,有始有终。在他执政的前几十年间,“夙兴夜寐,有奏即答,或有紧要事,辄秉烛裁决”。即使到了晚年,右手因病不能写字,仍用左手执笔批旨,而决不假手他人。他在临终前留下的遗诏中说:“自御极以来,虽不敢自谓能移风易俗,家给人足,上拟三代明圣之主,而欲致海宇升平,人民乐业,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尝少懈,数十年来,殚心竭力,有如一日。”这并非过誉之词。

  康熙帝的勤于政务,以身作则,为“康乾盛世”的出现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后来的雍正帝、乾隆帝等树立了勤政的榜样。

  雍正帝从政,日日勤慎,戒备怠惰,坚持不懈。用他自己的话说:“惟日孜孜,勤求治理,以为敷政宁人之本。”

  知勤敬者,在于努力充实自己,恰如宋代的赵普。

  赵普是宋朝的开国元勋,宋太祖赵匡胤待他如同手足,任命他为宰相,不过他出身微贱,很少读书,处理朝政多凭经验,全无学术。

  公元965年(太祖乾德三年),北宋消灭了西蜀国,宋太祖将蜀国国君孟昶之妻,著名绝色美人花蕊夫人据为己有。一次他发现花蕊夫人所用的梳妆镜的背面有“乾德四年铸”五个字,不由十分惊疑,问道:“这‘乾德’二字怎么和我朝的年号相同,这是哪个朝代的?”

  花蕊夫人答不出,宋太祖遍询大臣,赵普茫然不知所对,其他大臣也不能回答,只有翰林学士窦仪答道:“蜀国旧主王衍曾经用过这个年号。”

  太祖十分高兴,就道:“看来宰相还是要用读书人,窦仪确实具有作宰相的才识!”

  太祖便有任窦仪为宰相的考虑,当同赵普商量时,赵普想,如果窦仪入相,自己便相形见绌了,便回答道:“窦学士学问有余,治国的能力却是不足。”

  于是此事作罢,不过太祖也劝赵普多读点书。赵普从此手不释卷,每日退朝归来,便独处一室,关上房门读书,直到深夜,到了第二天入朝理政,每件事情都处理得很有章法。他去世后,家人入室检点遗物,发现书箱中只有一本《论语》,原来赵普晚年所读的,就这么一本书,他自己也曾对太祖的继承人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半部帮助太祖夺天下,半部帮助陛下治天下。”后世遂有“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赵普虽然有武大郎开店之嫌,但他还是知道提高自己,最终不愧为一代贤相,不像有些官员,自己永远安于武大郎,却又永远拒绝高人指点。4廪实为要,勤俭为本

  原文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大抵军政吏治,非财用充足,竟无从下手处。自王介甫以言利为正人所诟病,后之君子例避理财之名,以不言有无、不言多寡为高。实则补救时艰,断非贫穷坐困所能为力。叶水心尝谓,仁人君子不应置理财于不讲,良为通论。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29/3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