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大智慧_任宪宝【完结】(9)

2019-03-10  作者|标签:任宪宝

  原文

  我辈办事,成败听之天命,毁誉听之于人,惟在己之规模气象,则我有可以自立者,亦曰不随众人之喜惧耳。

  译文

  我们办事,成败只能听天由命,诋毁和称赞也随别人的便。只有自己行事的准则,靠自己来制定,也就是说,不随众人的喜惧而喜惧。

  孔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曾国藩正是把“恕”当做“夫子”的一项重要的修养目标。“恕”,是对人而言的,自己不愿意做的,不要qiáng求别人做。“忍”,则是对自己说的,“好汉打掉牙,和血吞”,便是善于忍。

  在一个虚浮伪滑的世界,惟有守“拙”的人才能获得成功,惟有至“诚”才能收实效。取巧和虚伪,固然可以取得一时的便宜,终究必定是失败的。曾国藩的一生事业,就靠着“拙诚”二字而成功。

  所谓“拙诚”,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埋头苦gān”,就是多做实际工作,不作口头宣传。这虽不能完全包括“拙诚”二字的意义,但它的jīng粹就在于此。所以专说大话而不知埋头苦gān的人,是曾国藩最瞧不起的。所以湘军的首领,都是些不善于说话的人。他认为湘军之所以能胜利,其实就是“拙诚”二字的实效。

  为了贯彻他的“拙诚”主义,他又创立“五到”之说。所谓“五到”者,就是“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至于这“五到”的解说,照曾国藩自己说:“所谓身到,比如当官,要亲自验尸处置偷盗案,亲自私查乡里;治理军队,要亲自巡视营垒,不惜冒箭石之危。心到,就是要苦心剖析事情,有条有理,先分析后概括归纳。眼到,即认真观察人,认真处理公文。手到,可以说是事的关键,要随手写记,以防遗忘。口到,就是jiāo代别人做事和警惕之话,虽有公文也要再三叮咛。”

  曾国藩这“五到”之说,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并且企图着手实践。细看他之所谓“五到”,无非是脚踏实地不厌烦琐不怕艰难的埋头苦gān。看上去虽觉得不是一件难事,但非有自己认定抱着“拙诚”二字决心的人,是不容易做到的。

  曾国藩的为人,不问治军治政或立身为学,都有一种不可企及的jīng神。这种jīng神就是坚忍和“吃硬”。

  当曾国藩既经决定一个主张,并且认为是对的,那么无论环境如何恶劣,前途如何困难,他都是勇往直前、不避艰苦拼命地去gān,从死路中求生路。这种jīng神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实gānjīng神”。

  所谓“实gānjīng神”,不仅在得意时埋头苦gān,尤其在失意时绝不灰心。有一次,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连吃两次大败仗,曾国藩写信去安慰他说:

  “从前的事就如昨天逝去,以后的事好比今天新生。要另起炉灶,重新打开新局面,开辟新世界,最近两次的大失败,不正可以磨练英雄,使你大有长进吗?谚语谈:‘吃一堑,长一智’。我一生的长进,都在遭受挫折和屈rǔ的时候。你务必要咬紧牙,磨砺意志,积蓄力量,增长智慧,万不可以自灭其志。”

  他的弟弟听了他的话,后来果然有所成就。可见,不灰心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

  曾国藩认为只说不做的人,最是要不得,所以他的军队中,照例不用喜欢说话的人,成为一种风气,因为只说不做,违背了“实gān主义”的原则。“实gān主义”是要埋头苦gān,不重宣传的曾国藩认为惟天下的至拙,可以破天下的至巧。凡是自己认定拙朴的人,才能够厉行实gān主义。曾国藩的一生是靠“坚忍”成事的。

  人生智慧

  中国有一句名言,“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意思是说当一个人在权势、机会不如别人的时候,不得不低头退让。

  对于这种情况,不同的人会采取不同的态度。有志进取者,将此当做磨炼自己的机会,借此取得休养生息的时间,以砺再进,那些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人,却往往将此看做是事业的尽头,一味地消积乃至消沉、畏缩不前,不愿想法克服目前的障碍,只是怨天尤人。

  “坚忍”者,君子所为,于战则无敌,于礼则大治。于事业则会一步步接近成功,于生活才能真正体验到其甘味。所谓“尺蠖之曲,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求存也”,正是这个意思。坚忍,体现了一个人的心理能量,一个人的意志力。刀不藏锋时,叫“忍”。“忍”,怒也,是心字和刈字组合而成的一个古字。心中的感情思想像利刃没遮拦的时候叫怒。怒不是忍。

  心中无“刃”,空空dàngdàng无利器的时候,也不是“忍”。刃锋磨隐了,刃锋藏在心胸的刀鞘里,才能算是真正的忍。“忍”不是窝囊废般的忍气吞声。所以“忍”之“刃”就不仅仅是标音的声旁,也是对表义的义附。“忍”是一种能力。《说文解字》说“忍”,“能也”。

  “能”又是什么?

  “能”是一种属于熊类的像鹿一样的野shòu,皮毛之下,有qiáng壮坚硬的骨肉,所以把贤能而qiáng壮的人叫做人杰。

  忍是能力,就是说“忍”首先是一种很有内在的锋芒的力。忍是一种能力,是那些善于把尖锐的思想感情含蓄起来的人的本领,是他们行人所不能行,成人所不能成之事的首要条件。腰带宝刀的韩信,硬是从别人的胯下钻了过去,能够忍受胯下之rǔ的检阅,没有超凡的内在定力,恐怕是很难完成的;范蠡也是一个大忍者,辅佐勾践赢了夫差,面对盛大的功利,依然能够清醒地身退,这恐怕也绝非是那种以物喜、以己悲的愤愤者所能为。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情时,就要做到“忍让为先”。人无完人,都有犯错的时候,都有有意或无意中伤害别人的时候,或对不起别人的地方,为了营造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了少遭明刀暗箭,我们就非要懂得忍让之道不可。

  忍让是一种修养,一种德行,一种度量、一种糊涂。如果我们人人具有宽容忍让的心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肯定会变得更加和谐。

  “忍”为修养,其义应该相当深刻、相当广泛。世间取人,唯才、唯德,德才兼备,有才务须要忍,有忍才能有德;不能恃才便张扬,真正的才,是不张扬的。如此,才、德、忍便是一种互动和印证的必然关系。4不逞不妄,自修求qiáng

  原文

  第9章 曾国藩大智慧8

  三达德之首曰智,智即明也。古豪杰,动称英雄。英即明也。明有二端:人见其近楼则所见远矣,登山则所见更远矣。jīng明者,譬如至微之物,以显微镜照之,则加大一倍、十倍、百倍矣。又如粗糙之米,再舂则粗糠全去,三舂、四舂,则jīng白绝伦矣。高明由于天分,jīng明由于学问。吾兄弟忝居大家,天分均不甚高明,专赖学问以求jīng明。好问若买显微之镜,好学若舂上熟之米。总须心中极明,而后口中可断。能明而断谓之英断,不明而断谓之武断。武断自己之事,为害犹浅;武断他人之事,招怨实深。惟谦退而不肯轻,最足养福。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9/3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