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懂味_王跃文【完结】(35)

2019-03-10  作者|标签:王跃文

  伊渡:但是,你终究没有像朱怀镜那样后来飞huáng腾达。

  王跃文:因为我终究不是朱怀镜,到底不如朱怀镜有手段,所以别人叫我朱怀镜,我只能谦虚:岂敢岂敢!

  伊渡:确实,朱怀镜这个人物不能简单地以一个好或坏来评价他。也正因如此,读者对他心有戚戚,不但令人理解、同情,甚至令人艳羡、佩服,觉得他可亲可近、可怜可叹,拿他做自己或朋友的代称写照,一点儿不觉委屈下作。或许这就是中国人“中庸”之道的魅力所在?

  王跃文:是的。中国人太推崇“明哲保身,趋利避害”的实用哲学了。险恶的生存环境是滋生这种哲学的现实基础。中国文化对某些恶的东西特别宽容,恐怕就因为生存的不易。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喟叹,轻松化解掉了作恶或不那么高尚所带来的道德压力。“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所谓的至理名言,人人都能接受。识时务,就能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也许自己的选择与自己的道德意识恰恰相反,却是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这时候,你如果听从自己的道德良知,就是一个悲剧英雄;你如果背叛自己的道德良知,你也许会痛苦、内疚、挣扎、反省,但你得生存下来,甚至得到你想要的现实利益。现实社会里,能够毅然决然做一个悲剧英雄的毕竟是少数,自觉选择作恶的人也是少数,更多的自然是选择做中间人,像朱怀镜那样不断地向现实妥协、又不断地进行道德反省。

  伊渡:这也许正是朱怀镜这个形象让读者感兴趣的原因。的确,朱怀镜身上表现出了太真实、太深刻的人性。这种人性也许不那么高尚光亮,却出自人类求生自卫的潜意识本能,这是人类还在做着动物的时候,就已深深印刻在人的大脑回沟里的东西。这种东西比文化更深远、更固执。正是这种东西,决定了人性的脆弱和不可拷问。朱怀镜的形象,就因为揭示了人性中最为隐密而又最为深刻的部分,人们便有诸多共鸣与喟叹。

  王跃文:是啊。也许正因为很多人都从朱怀镜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便断定我也是这类人。坦率地说,朱怀镜形象的塑造,确实得益于我自己多年在政府机关工作的生活经历。书中的许多细节,确实在我的生活中真实地发生过。正是这些生动丰富的细节,营造出官场微妙复杂而又活灵活现的bī真氛围,透露出那种无处不在、感受得出却又无法言说的玄机。那样琐屑,却又像看不见的蛛网一样把你牢牢罩住。身陷官场,就像虫蝇陷入蛛网,愈挣扎愈毁灭。所以,我以为,文学必来自于现实,不管怎样写,以哪一种方式来表现。但是,文学的前提又是虚构的,作家的天职又是想像。离开了想像,文学便不复存在。

  伊渡:你创作的另一个人物形象——画家李明溪给我的印象也十分深刻。他虽号称为“槛外人”,对官场奥秘也并非全然不知,相反却颇能道出其中玄奥。比方李明溪取笑微微发福的朱怀镜:“你才是副处长,肚子就开始大了,这怎么行?你们处长不会有意见?要为今后提拔留点儿余地才是。”又说:“你肚子比处长大,两人一道出去,不认得的总以为你是处长,总先同你握手,你处长不要恨死你才怪。”寥寥数语,显得李明溪颇像官场里的明眼人。

  王跃文:我在李明溪身上赋予了很多我自己的东西,包括性格弱点。比方,李明溪为人有风骨,但在朱怀镜面前却很难摆脱人情关系,总是一次次被朱怀镜利用。我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的人。我在朋友和公众面前,谈笑风生,妙语连珠,越是在大的场合,我越显得不卑不亢、从容不迫。我最难说出口的一个字,就是对别人说“不”。哪怕再为难的事,只要是别人有求于我,我最后总是应承下来,尽心尽力去做。千辛万苦事成之后,我也决不会在别人面前吐露半句抱怨或表功的话。可我内心,很多时候,其实是非常悲观的。我是一个郁郁寡欢的人。

  李明溪处理个人生活的能力一塌糊涂。我则最怕在家里找东西。我上上下下左看右看,急得抓耳挠腮横竖找不到,可我的家人进来,一眼就看到这东西明明就摆在我眼前。我只好把这种情况归为“眼障”,不然实在无法解释。我有很qiáng的时间焦虑。出去散步,我隔几分钟就要看一次手表。无论夜里何时醒来,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摸到手表看时间。如果失去时间,我就陷入一种莫名的恐慌,惶惶然不知所以。这些神经质的表现,也正是李明溪的性格特征。

  伊渡:我总觉得曾俚这个人物也是你自我形象的一个投she。朱怀镜、李明溪、曾俚三人,构成了一个有趣而完整的三角人物关系,每一个人仿佛都折she出你的一个侧面。李明溪是彻底的厌世与弃世,他与俗世的格格不入最终导致了他的疯狂与失踪;曾俚是一个现代的堂·吉诃德,不屈不挠,手握长枪与风车搏斗,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曾俚是入世的,大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勇气和决心,作为一名记者,他秉着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用一支笔揭露社会的虚伪冷酷,呼唤着公正与正义。

  王跃文:可曾俚毕竟只是一个人,有血有肉,而非一个冷血动物。曾俚两次答应朱怀镜的请求,放弃发表已经写好的报道,违背自己做过一个新闻记者的原则,都是屈服于情感,第一次为朱怀镜的同学之情,第二次为自己老母和弟弟,再坚qiáng的人,只要心里有爱、有牵挂,就有弱点,就不可能练成金刚不坏之身。

  伊渡:你小说里的那种对人生意义发出的质疑,那种悲剧感、幻灭感是不是很像《红楼梦》?或者你是无意间营造了那种氛围、那种意境?

  王跃文:我坦率地承认自己骨子里是一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而且我相信每一个没有坚定宗教信仰的人,只要头脑清醒,都会是悲观主义者。客观地看,人类的存在本身只是自然界各种因缘聚合的偶然性结果。人类的存在并无目的性。人类的存在是偶然的,所以人类自命的种种意义都是荒谬的。即使有宗教,比如信仰上帝,按《圣经》的说法,人不过是上帝一时高兴,照着自己的样子造出的一种能管理鸟、鱼、牲畜、野shòu等其他动物的动物,只不过比其他动物稍稍高级一点儿。可无论怎样高级,人只是上帝的一个仿制物,甚至是一个劣质的复制品,有什么崇高的意义可言呢?就是这样一个劣质的复制品,还要在自己的头脑里灌进去那么多自尊自大的愚蠢狂妄的念头。个体的生命又价值几何呢?回顾人类文明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杀戮史。哪一次朝代更替,哪一次所谓的文明进步不伴随着杀戮?人类的个体生命何等脆弱渺小。笛卡尔说,人因为思想才高贵伟大。这句话倒是不错,但其前提是承认人的存在是有意义的,说穿了就是人自封的。人的jīng神再高贵,也不过是被囚禁在肉体生命中的囚徒。

  伊渡:可是人的存在是没有选择的呀。你在懵然无知中被生下来,你的性别、外貌、禀气,你所生活的地域、环境、家庭,都无法自我选择。而且,连同这一起到来的,永远伴随着你的,还有做人的责任、道义、情感、良心,等等等等,诸如此类。我觉得人生诸苦之中,情感最苦,爱欲最苦。英国当代诗人艾略特的一首诗《小吉丁》里有一段,我最喜欢。这段诗是这样的:那么谁设计了这折磨?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5/4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